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2023-03-16李心记卢泽慧
李心记,卢泽慧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从信仰、立场、意志以及品格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精华,给予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中国人民持续奋斗的深沉内在支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精神资源,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如何旗帜鲜明地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高远的理想信念,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过程中所孕育形成的思想精华,其中蕴含的鲜明品格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1]3,为高校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的政治信仰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信和鲜明的政治品格,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政治信仰。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内容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提出了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以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将坚持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并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提出要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这说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把实现共产主义当作政治目标,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作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的核心内容,统率着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民族解放、社会革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迈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中,领导人民发展社会生产力,奋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建设中,提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从国家建设和人民需要出发,创立了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不仅是一个崇高的政治理想,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征程中脚踏实地改善人民生活的行动指南。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根本立场的生动展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实践遵循。马克思主义立场从来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精英立场,而是服务于绝大多数人的人民立场,自诞生之日起,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就在为广大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发声,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把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和追求。马克思主义始终笃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进社会变革和影响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中国共产党拥有多达14亿的群众基础,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新时代,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给出了鲜明态度——“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仅是对我们党“为谁服务”“怎么服务”等问题的回答,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坚守人民至上根本立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现实表现。回顾百年建党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埋头苦干,成功将人民的生活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解决温饱”提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下又带领人民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断迈进。新时代新征程,唯有继续弘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形成“崇尚党的初心使命、铭记党的初心使命、捍卫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浓厚氛围”[2],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毫不动摇地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才能够永葆人民至上的政治本色。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斗争意志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党人人格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2]。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以敢于攻坚、敢于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面貌面对各个时期的挑战和困难,也能从不同的斗争中总结胜利经验用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始终蕴含在广大党员的政治基因里。首先,中国共产党人敢于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自我。在内外交困的旧中国,面对强大的国内外反动势力,中国共产党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经过百年的接续奋斗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其次,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同各种霸权主义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国共产党人以不畏强权的斗争姿态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最后,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用刮骨疗毒的手段开展自我革命。这种自我净化的运动成功帮助中国共产党人摆脱教条主义束缚,使我们党达到思想上的空前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抓思想作风建设,赢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现代化建设已踏上新征程,经济发展亟须构建新格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灰犀牛”“黑天鹅”等未知风险,作为全国人民主心骨的中国共产党人亟须以勇于斗争的决心和善于斗争的能力解决各种挑战和问题。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以攻坚克难的斗争意志来开展自我革命,把自身锻造成永葆生机活力的先锋队,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顽强斗争意志,为全面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要求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锤炼出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把党性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熔铸于为党分忧,为民办事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3]9党性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3]9,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实际工作的行动准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具体的实践过程,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当作检验政绩的必要标准。新中国成立初期,“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为此,中国共产党人用“只争朝夕”的不懈奋斗来改变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的社会面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社会进一步的发展。迈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等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助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对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长盛不衰的政治底气。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牢将人民的幸福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紧紧捆绑在一起。充满艰险的长征路上,红军战士把仅有的一条被子裁成两半分给群众。疫情阻击战中,青年党员投身一线,与群众共同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控体系。坚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也是党和人民同心协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逻辑。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构成要素,是推动和支撑人们安身立命的精神源泉。“理想信念决定着青年的精神世界,是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成效的重要突破点”[4]。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其精神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引领与规范,对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政治信仰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当代大学生所亟须补充的政治信仰、人民立场、意志品质等精神之钙,是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立足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全面推进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勇于担当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党忠诚的价值观念。
(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矢志探索真理的崇高理想
伟大事业的推进需要伟大精神的引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孕育形成的,又熔铸于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五四运动的蓬勃开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激励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投身于共产主义运动,他们积极创建社团,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群众基础。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5]35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要求[3]10。理想信念教育从来不应该是空洞苍白的说教,而是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内在逻辑的心灵交流。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伟大精神持续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投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持之以恒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大学生为勇攀科技创新高峰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持续奋斗。
(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勇于担当使命的坚定信念
大学生是即将迈入社会的高素质生力军,对社会的认识思考和实践探索将影响社会未来的发展走向。如果大学生勇于担当现代化建设使命和服务人民的责任,民族复兴的梦想就会加速实现。因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支撑全党上下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也是维系全党团结统一的价值纽带。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和百废待兴的事业磨砺,作为一个始终保有初心和不忘使命的政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着信念,这与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一脉相承,牢牢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里,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引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时期取得接续胜利。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持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发展态势,伟大建党精神无疑是我们推进伟大事业的不竭力量。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主要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能有效激励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以及人民至上执政理念所蕴含的历史担当和价值追求,引领当代大学生自觉承担起服务人民的历史使命,有了这种勇于担当使命的坚定信念,大学生才会自觉摒弃个人主义,恪守学生本分,拒绝躺平思想,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品质
一个人不经历艰难困苦的实践历练往往很难取得大的成就,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向来都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应届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加之经济下行因素影响,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问题愈加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不论是选择继续升学还是进入社会寻求工作,都将面临更为严苛的筛选。如何打破这种困境,除了在现实层面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和就业机会,更应该从学生的精神层面找寻行之有效的办法缓解这种因过度竞争而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复杂社会环境,残酷血腥的社会现实锻造了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敢于斗争的红色基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既蕴含了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甘于抛洒热血的革命意志,也包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争先的斗争精神,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内生动力,在这基础上衍生出的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则是激励当代大学生敢想敢为的精神支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时代大学生绝不能畏难而退,面对一时的艰难困苦而自暴自弃,要以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顽强意志应对困难挑战,在时代的洪流中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忠诚党和人民的价值观念
人民就是江山,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最大靠山。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奋斗历程中践行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建立了与人民同甘共苦的深厚感情。当今时代,受多元文化和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认知产生了巨大冲击。“作为人类心灵世界核心的一种精神现象或精神状态,理想信念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种后天习得性存在”[6]。因此,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时进行纠偏并正向引导是亟须开展的工作。有了正向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激励,大学生才能有效抵制错误思想观念和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才能在超越狭隘个人私利的基础上坚定服务党和人民的崇高信念。“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庄重承诺,这一承诺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中,也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进过程中。一百多年的时光飞逝而过,中国共产党人用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理想的价值意义。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一定能够引领大学生积极践行忠于党和人民的价值理念,真正把投身于我们党领导的现代化事业作为矢志不渝的人生奋斗目标。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路径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作为思维跳跃范围广、掌握新知能力强但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年群体,大学生普遍在理想信念等精神层面相对欠缺,要填补精神层面的空白,仅仅依靠外力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唯有学生本人自内而外,自发、自觉、自主地认同某种思想观念或者价值体系才能事半功倍。因而,可以通过把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核心要义、科学信仰、高尚品质、红色基因等核心要素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全过程,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融合,引领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念。
(一)打造教学专题,用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强化大学生信念支撑
道德是行为的思想基础,有了爱国情、强国志,才能转化为报国行。大学生唯有从本心“立大志、明大德”,才能在社会中“成大才、担大任”。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高校应该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融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形成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教学资源、理想信念为核心内核的教学专题,为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注入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一方面,要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融入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对伟大建党精神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并能自觉地把伟大建党精神贯彻到教学和科研中。只有高校教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理解透彻,才能对大学生群体发挥出潜移默化的精神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所属学科、专业不同,所以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融入全部学科、全部专业的课堂中来开展课程思政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十分必要。高校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结合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开展相关教学,自觉把引导大学生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用科学的精神内涵强化大学生自觉追求高远人生理想和践行爱国价值追求的信念支撑。
(二)明确价值要求,用建党精神的科学信仰坚定大学生政治立场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成才的“拔节孕穗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对其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尤为关键。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正确就能够助推大学生尽快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反之则很可能会使其迷失人生航向。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视角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的精神凝结,内含卓越的伦理特质”[7]。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高度概括而凝练形成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理想信念和信仰追求的集中体现,蕴含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和实践要求,把这些价值导向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结合起来,就能形成强化价值引导的强大合力。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政治信仰与我们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校准人生的正确航向。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要求与我们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实践要求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破除“利益固化藩篱”的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应对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实践要求与我们国家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人民至上”基本立场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明确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科学信仰和目标要求,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坚定价值立场。
(三)注重感染熏陶,用建党精神的高尚品格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离不开情感的熏陶与碰撞。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历史不仅是英雄人物的缔造史,更是精神品质的凝结史。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中从不缺乏英雄人物,也不缺乏英雄情怀。革命时期有为救国救民,当众烧毁家中田契的烈士彭湃,新时代有为圆学子求学梦想,倾心助力贫苦女孩的“燃灯校长”张桂梅。英雄党员是党的好儿女、国家的好公仆,也是亿万人民大众中的一员。一百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是由这些“普通民众”书写的奋斗史,也正是这种蕴含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催生了一位又一位像李大钊、张思德、焦裕禄、谷文昌、黄文秀等那样为国家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英雄人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离不开对我们党奋斗历史的深刻领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8]。高校要增强历史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英雄党员的故事,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核心要义的理解,更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我们不仅要大力开展优秀共产党员英雄事迹的学习活动,而且要将这种学习制度化、长期化,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风尚,为大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的生动参照对象,使当代大学生在英雄人物高尚精神品质的感染熏陶下,在不断对比校正自身行为的过程中提升思想境界。
(四)强化实践体悟,用建党精神的红色基因升华大学生的使命追求
教育是一个理论见之于实践的互动过程,一次感同身受的实践体验胜过无数次的空洞说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只关注理论知识传授,也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现场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9]111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留下了许多蕴含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的教育资源,其中包括纪念馆、烈士陵园、博物馆等308个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遍布全国各地,对于高校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教学十分便利。以河南林州红旗渠纪念馆为例,大学生可以在参观途中深入了解红旗渠修建的历史背景和艰辛历程,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激发踔厉奋发、潜心笃志的求学热情,成功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从理论传授到身体力行的转化。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而展现出的舍生取义、知难而进的英雄气概,强化大学生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的责任意识,激励大学生把科学真理内化到实现人生理想的生动实践中,将秉持的初心融入个人的使命追求中,用敢于拼搏的决心意志应对困难挑战,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报效祖国,从而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宝贵思想精华,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价值指向和实践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担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使命追求,具有显著的政治宣传导向和鲜明的思想教育功能。置身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新时代大学生需要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等核心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伟大建党精神来筑牢信仰之基。一方面,分析伟大建党精神在大学生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强化意志、指引实践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对进一步探索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从打造教学专题、明确价值要求、注重情感熏陶以及强化实践体悟四个角度,探索了伟大建党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方法,进一步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在强化信念支撑、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思想境界、升华使命追求等方面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将伟大建党精神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对激发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锤炼品德修养,增强素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契合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