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人口老龄化”视角下老年福利保障路径探索

2023-03-16刘倩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3期

刘倩

摘   要:在我国,老年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对“积极应对老龄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早已被社会所接受,城乡综合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已建立,并且初步成为广大老年群体广泛参与并且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以江阴市为例,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准确把握江阴市老龄化形势,结合社会保护与社会参与,赋予老年人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发展的权利,并把社会保护升华到社会参与、自我价值实现,不断丰富养老财富储备,全面建设“幸福江阴”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该市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全方位养老和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爱老、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摸索实现老年福利保障的一系列途径。

关键词:积极人口老龄化;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3-0096-03

一、研究背景

早在1987年美国学者Rowe和Kahn就提出了“成功老龄化”概念,明确指出:保持身心健康,可以延缓衰老;老年时期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精神,并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而“健康老龄化”则是由我国学者吴沧萍教授于1995年10月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比传统的长寿更加全面、科学,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积极人口老龄化”是由成功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进化而来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积极人口老龄化”是由国家和社会关注老年人健康,通过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扩大老年人的服务供给,在尊重和照顾老年人的同时,为老年人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及创造晚年成果提供良好环境。所谓“积极人口老龄化”,就是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1],让退休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凭借他们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更好地为人民和社会服务,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保障老年人受到社会的关爱与尊重。

“积极人口老龄化”可以满足退休老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缓解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实现“老龄人口红利”等[2]。积极人口老龄化思想比现行的养老体系先进,且意义重大。江阴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该市增加了1.1万名老年人,并且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24.6%,这意味着老龄化的程度正不断加深,虽然这极大程度地冲击了老年福利保障,但同时也给老年福利保障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老年福利保障在“积极人口老龄化”视角下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二、“积极人口老龄化”赋予老年福利保障新意义

长期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广大农村居民不像城市居民那样能够获得多重保障福利。面对农村人口的都市化、地方人口的本土化、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失地农民日益增加的状况,各种改善社会保障福利的诉求接连不断[3]。因此,政府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实现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针对这些不同需求的人群,我们需提供物资捐助和社会福利,建立补偿金转移支出、个人缴纳、乡镇投资和市财政基础相结合的多渠道购买方式,加强制度供给的持续性,切实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的双赢。

积极人口老龄化使退休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增加社会收入,降低因老年收入低下而产生贫困的可能性,有助于增强个人养老能力,减少社会照顾费用的支出[4]。借用社会结构论的观点,重新解释老龄化对老年福利发展的意义:结合社会保护与社会参与,赋予老年人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发展的权利,持续开创退休老年人健康与发展的新局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积极人口老龄化政策已经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保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对策,是老年福利保障的理念所在。

三、以“积极人口老龄化”的视角,选择老年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之路

江阴推行积极人口老龄化具有的优势有几点,即“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已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城乡综合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初步形成了老年人广泛参与并且创造价值的平台。但是江阴还存在老年人口多,养老、医疗负担重,福利覆盖范围局限,县、乡两级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等诸多难题。

(一)确立“幸福江阴”评价指标体系

老年是每个人正常生命周期的必经阶段,老龄化社会也是人类社会难以阻止的趋势。面对老龄化,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指导下让老年人保持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功能上的良好状态,这是增加老年幸福感的关键[5]。幸福是社会生活的灵魂,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经调查发现,从2005年提出建立“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到2020年,江阴市人民对“幸福江阴”评价指标体系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已从最开始的90.05%上升至97.09%。由此可以看出,江阴市在对老年人福利保障实施过程中,“幸福江阴”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监督的作用,极大提升了人民满意度。所以,确立“幸福江阴”评价指标体系对提升老年幸福感很有意义。

(二)化解社会发展风险,制定老年福利制度

部分城乡居民长期游离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在转型期间处于比较脆弱的阶段,极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可能会影响到幸福城市、社會的建设。因此,江阴市不仅要增加养老财富储备,更重要的是要以深化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创新供给机制,推进社会服务智能化,简化办理老年业务手续,健全该市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全方位养老和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爱老、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1.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运作。江阴市是我国较早实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地区之一,在农村保险和农民低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民政部门的表彰。为应对江阴市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为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老有所养的幸福目标,该市从2010年1月起,遵循“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将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全日制在校培养学生)的非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参保中断缴费的,未享受离退休、退职待遇的居民,全部纳入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业务范围[6]。同时,政府积极推行全民养老保险制度,江阴市政府计划每年补助1.5亿元,为城乡12.3万名无收入的老年人购买基本养老保险。

2.将养老保障纳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养老保障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江阴市长泾镇澄东护理院和百意周庄养老服务管理中心中,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形成一幅幅和谐而又温馨的画面。前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说,“如果没有老年人年轻时的奉献和努力,今天江阴经济良好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他希望养老院进一步改善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以需求为本,以专业为本,让广大退休老年人共享江阴经济发展成果。书记还特别强调:让老年人过上幸福生活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以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政策研究,营造爱老、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大力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3.首创新型农村经济合作医疗管理制度实施与商业保险公司运作融合。为了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江阴市推出了方便又快捷的措施:一是打破了多年来农村合作医疗的单轨经营模式;二是在“农民缴费、政府补贴、专门机构经营”的方式下,江阴市太平洋商业保险公司自愿参与农村医保基金的管理。江阴市该举措贯彻落实了党和国家对老年人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助于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积极人口老龄化”必须创新老年福利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发挥县、乡(镇)两级政府的统领作用

资料显示,2019年江阴公共财政支出118.02亿元,整体同比增长5.9%,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7.75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了47.4%,医疗卫生支出9.72亿元,同上年相比增长了2.6%,由此不难看出老年社会保障在财政民生支出中的占比还很少。尽管江阴市日益重视民生保障,但仍有必要继续扩大对老年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因此,政府必须加大老年社会保障投入,完善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实施双轨制改革,尽快缩小出生地事业所和所在地事业所的养老金差距,不断提高养老金福利水平,增加县乡两级公共养老机构预算,加大对农村养老设施和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发挥公共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

其中,参与是积极人口老龄化的关键,老年人通过参与实现自我价值,县、乡两级政府应加强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支持,号召老年人继续为社会服务[7]。同时,县、乡两级政府应该对参与养老事业的企业给予适度的土地优惠、银行贷款利率以及政策保障等优惠政策。

(二)加快开拓全方位、多视角的老年福利保障路径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带来的挑战,江阴市出台了《江阴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实施办法(试行)》,将“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作为家庭、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对老龄化,应从立法推动中国老年大学建设、提高养老津贴等多方面进行完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同时,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体系,完成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实现“十三五”规划“以家庭为本、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8],从多方面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三)建设符合老年人、失能老人需求的社区服务平台[9]

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坚持家庭、社区和机构的互连和互动,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根据江苏政务服务网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江阴有24家养老机构,均匀分布在各个镇街。江阴市工作评估小组对全市24家养老服务机构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评定,通过专业评估得出结果:2019年以来,全市失能老年人894人,半失能老年人445人。

2017年,江阴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并提出了江阴市养老服务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任务措施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依靠社区关怀、机构支持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持续开创退休老年人健康与发展的新局面。

结语

第一,国际社会对“积极老龄化”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目前认可度较高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针对老龄化,国家和社会关注老年人健康,通过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扩大老年人的服务供给,在尊重和照顾老年人的同时,为老年人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及创造晚年成果提供良好环境。

第二,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10]“积极人口老龄化”将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老年人的幸福感作为责任,从老年人身心健康、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社会关怀和社会尊重的观点出发,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福利保障。

第三,在党和政府积极支持老龄事业、产业发展和各级民政部门努力探索老年福利保障的情况下,我国形成了由政府、集体兴办老年社会福利服务模式,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对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迈入新阶段,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随着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寿命延长。我们应构建健康、良好的老年人形象,营造爱老、养老、孝老、敬老的和谐氛围,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老年产业链的支持,完善老年人再就业、多层次养老体系,优化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林宝.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智慧老龄社会[J].金融博览,2021,(2):20-21.

[2]   杨晓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发展老龄经济[J].老龄科学研究,2021,(3):1-12.

[3]   李宏洁,张艳,余自娟,等.农村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16):1989-1995.

[4]   祁雪瑞,丁慧慧.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内涵[J].人口与健康,2021,(8):53-55.

[5]   陈爱华.积极老龄化的生命倫理意蕴解读[J].湖湘论坛,2020,(2):99-106.

[6]   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   陶孟祝.提升老年大学教育供给的适切性——基于积极老龄化理念[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2(1):20-26.

[8]   白维军,王邹恒瑞.积极老龄化视域中的家庭养老政策支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1):62-68.

[9]   李宏洁,张艳,王荣华,余自娟,杜灿灿,赵敬.郑州市农村失能老人积极老龄化现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9,(10):56-58.

[1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8.

[责任编辑   刘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