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3-03-16贾欣宇王立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金融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贾欣宇 王立平

摘   要:在新时代,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新的工作要求,成为我国21世纪课程德育的思想指导,也是高校强化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既有利于其他各学科与思政理论的深度融合,实现良好“协同效应”,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丰富、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通过以“金融学”课程作为研究案例,深入探究其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以有效达成本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即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关键词:金融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4-0122-03

随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提出,教育部发布实施了一系列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指导文件,其中,针对高校如何构建、完善课程思政体系问题制定了专门的指导纲要,为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思路和指导。金融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既可提供本专业基础知识,也可以形成对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相关金融思政经典主题故事嵌入其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提升其国家意识,强化其文化自信,充分发挥金融专业的导引功能。因此,高度重视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为我国金融业发展培养一批批思想政治过硬、专业能力过强的优秀专业人才,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思政元素嵌入“金融学”课程的效用

(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课程思政”突显的是思想引领作用,这也是实施这一模式的首要目标和任务。但是,这并非刻意弱化专业内容,也非减少专业培养要素,更不是将思政教育替代专业教学,而是要求教师破除原有的学科限制,通过认真分析、深度挖掘,发现并提取专业课中特有的“德育”要素,将其作为教学重要内容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丰富、扩展学科内容。同时,它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通过创新实现教学方法的时代化发展,积极运用微课、慕课、专题及案例教学等方法,以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金融学”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系统分析了货币、信用及银行的发展历程,阐述了金融市场的特点、运行规律等,最后归结于宏观经济中,积极探求经济与货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阐释宏观经济问题。该课程主要面向两大专业学生,一是金融学专业学生,二是经管相关专业学生,均为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由于他们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心理并未完全成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及各种诱惑,无法对事物及现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因此,需要全面、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深挖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安排适当节点使这些元素展现于学生面前,从而达到有机带入、适时展现、恰当引导、有效教育的目的,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科学引导。

(三)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由于金融学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通常较为敏感,以这些知识、技能为基础的职业或岗位又与金钱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爱岗敬业,更要诚信守法。为此,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职业素养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切实体现职业道德相关要求。通过金融市场相关案例可知,曾发生过的重大金融诈骗或危机事件均由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导致。这些案例警示我们,金融专业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是遵纪守法,要将这方面的内容明确传授给学生,以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与能力,强化他们的警惕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二、以“混合式教学”为基础的金融学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近几年,各高校均加强了课程思政建设。如今这一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金融学课程思政改革需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遵循,立足我国实际,引入经典案例,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恰当引入与创新运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行金融学教学设计时,既要重视思政要素的价值引领作用,又要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实现两者的协同并进、不断深入。要以正确价值为引导,不断巩固学生的金融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将金融理念内化为自身思想指导,增强学生的金融专业能力,培养他们优良的金融素养和职业操守。

(一)课前预习时添加思政元素

在新科技革命加持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网络教学资源日益丰富。进行金融学课程的预习时,需要学生明确预习两个目标,一是学习专业知识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二是对标专业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学生需要立足自身实际,依据教师指导要求确定自学目标,以便更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例如,在讲授货币与货币制度前,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预习,向学生布置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货币的发展历程、货币的职能、本質及流动性、货币制度及其发展史等。同时,向学生讲明这些内容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如纸币的价值与作用、电子支付能否取代纸币、对劣币驱逐良币的看法、比特币和电子货币的异同等。通过课前预习,实现课堂学习的前置,促进学生更为自主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出相关问题,进而在问题导引下听讲课堂内容,提高课堂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具体性,增强课堂学习效能。

(二)将思政元素融进课堂教学中

1.在金融知识支撑下,发挥思政元素的引领作用

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极易出现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相脱离的情况,需要加以纠正。因此,必须确保两者的协同并进、不断深入,既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精准的专业知识,还要使他们掌握相应专业技能,更要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职业操守,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例如,向学生讲解“货币”这一章节的“货币演进与发展”知识点时,通过对我国货币支付发展历程的阐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认同,有效提升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将诚信故事、“金钱不是万能的”等内容引入其中,教育学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工作、生活中必须恪守诚信,讲究取财有道,真正意识到信用在金融领域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货币职能的讲解,使学生理解货币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与价值,特别是以“价值尺度”这一职能作为重点,将“抗击疫情的平凡伟力”、“诺贝尔奖与价值衡量”等案例作为宣教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提升自我价值,形成社会主义“三观”。

2.充分利用专业特色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创新

网络时代环境中,各种网络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其中,翻转课堂便是一种极其高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方面的教学资源,并加以整合优化;可以将线上资源加以分享利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他们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体现由此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同时,还可以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发挥良好的道德教育和思想引领作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与熏陶。比如,讲授 “金融危机”这一章节时,可将“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整理相关内容,分析我国与西方国家对这一危机的态度、应对举措及取得的成效;鼓励学生大胆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由此体现金融领域中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价值差异,提高学生的制度自信力,增强创新的国家自豪感。

(三)课后复习融入思政元素

通过“双线监管”实现对学生课后复习情况的监督,以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和效率,更好巩固所学内容;通过对开放性题型的探究、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对知识的内化。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创设针对性问题,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吸引积极参与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中存在的这些现象,以线上沟通、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然后进行小组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和阐释,以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批判和分析能力。在复习巩固、着力提升环节中,既可以掌握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程度和专业技能的应用水平,还可以关注到思政元素的引领成效,学生对此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实现对金融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相融,从而达到强化复习的目的。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优化策略

(一)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由于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他们的主体意识明显更强,因此,“金融学”课程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运用更为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准确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持续提高思政教育质量。一方面,可引入更为丰富、多元的网络资源,积极开拓思政教育范围,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从而不断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创设更为浓厚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互动性。

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自豪感,持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向学生展现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以爱岗敬业的姿态和爱国爱校的情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来自教师内心的这种职业操守,进而形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设立网络课堂

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从中选用针对性教学内容,从而构建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立足自身实际需求,选取适合于自己的网教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成效性。以“双线交互”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既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超时空对接,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重视对问题的创新设计,以难点、易错点及混淆点为突破口,引发学生分析与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澄清原有的错误认知,探索一条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全新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双线交互”方式增强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质效。

(三)创新教学手段

金融学课程思政主要须达到两方面的目标,一是掌握金融学专业知识,二是习得相应思政知识。因此,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金融学基础理论、获得相应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有力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专业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强化思政教育担当,使思政元素渗透到教材中,深嵌于教学活动中,滴灌于学生心田中,不断创新模式方法,在专业课程中开创课程思政新局面。具体从金融学课程而言,则需要师生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沟通,进行小组学习探究,开展“头脑风暴”,以“双线交互”方式实现对学生状况的动态关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欲求,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善于整合相关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开创模块化教学方式,加大实习实训力度;鼓励学生思辨讨论,激发学生课堂学习能动性,提高他们的专业学习成效性,增强思政教育渗透性。

(四)改观原有教学评价方法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总结已有教学经验,持续改变原有不足,才能真正提升金融学课程思政教评方法。为此,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具体案例作为教评对象,通过分析评价明确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成效,从而以培养目标的导向,深度融入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流程。一是需要以马克思金融论为基本指导,结合我国金融实际状况,编制期末考核内容,以达到对该学科思政理论知识的考核。二是将红色金融案例作为重要课堂教学内容,以此为载体引导探讨所学金融知识,而后评价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感。

结语

综上,在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必须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全程中,既要重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要关注思政内容的融入。这对于每个专业教师而言,是一个重大而深远的课题。开展金融学课程教学时,必须以所教专业知识为依据,选取恰当时机展示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渗透式、自然化的课程思政教育。所以,对于金融学专业教师而言,必须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坚决保持与党中央决策的高度一致,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持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及时掌握国内乃至世界范围的金融业发展动态,重视自身品德修养,不断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传授正确的思政知识。但是,如何使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仍需专业教师深入探究。只有掌握更为科学高效的融入方式,持续丰富、优化该学科思政教学体系,才能为培养更为优秀的现代金融专业人才提供专业支撑和思政保障。

参考文献:

[1]   靳卫萍.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初步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Z1):54-59.

[2]   岳曼曼,刘正光.混合式教学契合外语课程思政:理念与路径[J].外语教学,2020,41(6):15-19.

[3]   孔翔.以混合式教学改革服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21,(Z1):59-62.

[4]   耿姣姣.互聯网环境下高职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4):271.

[5]   王伟,黄颖.讲好金融故事:“金融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3):112-116.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金融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