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自己,走出洞穴

2023-03-16本刊编辑部安慧李木西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罗翔内耗余华

本刊编辑部 安慧 李木西

因“张三”走红网络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与被调侃“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的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展开了一场主题为“兄弟,请回答”的对谈。关于人在命运洪流下的选择、精神内耗、如何对抗人生的剧本……他们各抒己见又殊途同归。近两个小时的侃侃而谈,高潮迭起,金句频出。本期策划为你复盘这场“人类高质量谈话”,大量新鲜有趣的观点,可以积累运用到写作中,让作文内容更丰富。

Part1.幽默,是为了让人思考背后的沉重。

2022年9月,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获得第20届“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最佳外语作品奖——俄罗斯文学界最富盛名的文学奖之一。颁奖词中提到:“他非常艺术性地将喜剧和悲剧结合在一起。”同时,罗翔也曾在刑法课上说过:“上课的时候讲段子,不是为了幽默而幽默,而是为了让人思考它背后的沉重。”此次对谈中,关于幽默与沉重的关系,余华和罗翔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罗翔: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讲过一个关于小丑的段子:剧场着火了,小丑上台说:“着火了!着火了!”下面的人说,怎么演得那么好,太逼真了。小丑眼泪都出来了,下面还在不停地鼓掌,最后这些人全烧死了。当我们对幽默的理解仅仅只有笑声的时候,就会像这个故事一样,错过一些重要的警示。

余华:我们身处的社会就是一个剧场,很多人只看到台上人的那一份精彩,却没意识到自己也置身其中——这个社会中美好的东西我们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丑陋的东西我们也有一份。

适用主题:幽默与沉重;心态与格局;理性思考;同理共情;表象与本质……

运用示例

罗翔曾经说过,“上课的时候讲段子,不是为了幽默而幽默,而是为了让人思考它背后的沉重。”如果对这句话能稍稍有所共鸣,便不难觉察幽默所要完成的终极使命,并非引人一笑,而是以轻松的方式传递思考,让人们找到发出笑声的原因以及再思考,进而实现自我疗治。然而,如今能够真正静下心来理性思考的人越来越少了。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有过这样一句震耳的呼吁:“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从幽默中获得警示,哗然一笑之后感知背后更多的沉重,思考的力量会让人重新审视生活,定位自己。

Part2.精神内耗:耗得起的事,谁怕谁呢?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因为一种状态苦恼过,就是特别瞻前顾后,思来想去,又迟迟不能付诸行动。谈到有没有在某些荒诞无依的时刻,经历过这种“精神内耗”,余华和罗翔也给出了回答。

余华:写作的过程其实就很像精神内耗。我写作了40年,内耗了40年。写作就像在寻找出口,没有找到出口的时候,迟疑不决,不知道怎样写。当一旦找到那个出口,一切纠结都没有了,精神内耗也结束了。它一方面可能是消极的,人好像一直在跟自己过不去。但它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如果人不内耗,寻找出口的动力都没有了。精神内耗,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寻找自己人生的出口。

罗翔:什么情况下人才彻底不内耗了?生命归零了。所以只要人生存在,就一定会有损耗的存在。但问题就是在于,内耗得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尼布尔说:“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赐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在耗与不耗的选择上,更重要的是拥有智慧去区分哪些可耗,哪些不可耗,哪些可以再坚持一下,哪些应该及时止损。因为人生就是这样,“躺平”有时,积极有时,休息有时,工作有时。

适用主题:精神内耗;及时止损;人生选择;内耗区间……

运用示例

晋人殷浩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是他对正在经历精神内耗的今人给予的忠告。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对自己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只要人生存在,就一定会有损耗的存在。但问题就是在于,内耗得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精神内耗适度,将是一针良好的强心剂。余华说自己的写作过程就是精神内耗的过程,他用四十年的时间寻找人生的出口,也成就了一部又一部的辉煌巨著。积极面对精神内耗,专注地走自己脚下的路,方能守住“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处变不惊,以奋斗之姿融入时代,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Part3.第一批骑摩托车的人,驾驭不了速度。

余华和罗翔成长于不同的年代,但他们都见证过跟随时代发展出现的新速度、新欲望,以及人们表现出的不同的驾驭能力。

余华:我印象里90年代就是摩托车的声音,此起彼伏。中国第一批买摩托车的人,驾驭不了速度,太快了,所以不是撞在电线杆上,就是撞在树上,还有一些撞在了墙上。我们从一群习惯了自行车速度的人变成要去适应摩托车的速度,那时的感受,就是觉得变化太快了,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罗翔:时代变迁太快,每天都眼花缭乱,但问题是有时候人对自己的欲望是缺乏驾驭能力的。这种情况下,欲望的满足让你感到的不是幸福,可能是一种摧毁。

适用主题:理性与欲望;驾驭欲望;探寻本心;青年成长……

运用示例

自古洎今,物欲的满足常常被人们当作幸福,故而多少王侯贵胄为了一己物欲而双手染血,殊不知幸福不是锦衣玉食、华堂高屋,而关乎生命的厚重,关乎个人的价值。罗翔说:“欲望的满足让你感到的不是幸福,可能是一种摧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斗酒十千恣欢谑”的李白,无不抛却俗世欲望,静心领略自然美景,才能恣意抒写性灵,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歆享后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辈青年当握准欲望之舵,守护心境一角,执书仗剑,成就人生。

Part4.对命运要保持足够的敬畏。

时代变迁中存在着很多“无常”,对于人和命运之间的关系,余华和罗翔也分别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罗翔:中国的一些俗语其实很深刻地表达了一种观点:人对命运要保持足够的敬畏。但在某种意义上,人又不能够太过于“宿命”,因为宿命会让人放弃,让人懒惰。我经常引用爱比克泰德说的一句话——“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很多人总是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但其实人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影响你自己才能够影响你周边的人。

余华:虽然剧情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但台词是我们自己说的。而且我认为,台词有时候会改变剧情。

罗翔:人这一生说白了,用柏拉图的比喻来说就是在走出洞穴。我们希望能够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有一个调转,看到火光,进而这种力量能够带着我们走出洞穴。在这个意义上,人要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读书,是为了走出时代性的偏见;行路,是为了走出地域性的偏见,能够让我们包容看待世界,接受自己的有限性。

适用主题:打破宿命;把握自己;接受有限性;理想与实干;读书与行路……

运用示例

理想主义者喜欢讲道德,讲底线,而一旦现实失序,他们便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会自我欺骗,怨天尤人。实干家则更关注问题,关注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高效解决眼前的问题。正如余华所言,“虽然剧情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但台词是我们自己说的。”那些追求实干的人类,拒绝宿命论,怀抱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与自然现实进行永恒地抗争,展现出开天辟地的勇气和决绝。推动这个世界真正进步的中坚力量,永远来自实干家。

Part5.随波逐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访谈中,余华说:“《兄弟》里面所有的人物,其实都是随波逐流的。”对于随波逐流,余华有种“择善而从”的坦然。但罗翔的观点有所不同,他一方面承認我们作为个体于时代海流中的渺小,只能被命运选择,但同时,他又鼓励大家发挥自身能动性,有所作为。

罗翔:只有谁才会随波逐流?死去的东西。当小溪流过,那些死去的昆虫尸体,枯萎的树叶会随波逐流。但凡活着的东西,它一定会去对抗这个潮流。只不过在对抗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顺着潮流游一点,感到不对的时候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人生可能也是这样——我们被命运所选择,但是依然要顺势而为,要有所为。人生就是在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中间,寻找一种合乎中道的平衡。

余华:社会剧变带来的,无论是成功者也好,失败者也好,他们都是随波逐流的……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所做出的选择,无论是大胆的,还是谨慎的,其实都是在这个社会规定的范围中去选择的。

适用主题:随波逐流;有为与不为;顺势而为;发挥自身能动性……

运用示例

罗翔说得好: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随波逐流,但凡活着的东西,就一定会去对抗这个潮流。在时代的浪潮里,我辈青年如何不随波逐流、茫然失措,如何登高击桨、擘画未来?不屈从命运的安排,不被时代洪流裹挟,方能活出自己的精彩。星光不负赶路人,奋发有为向未来,时光煮雨,岁月缝花,凡属过往,皆为序章。我辈青年当青衿志远,笃行不怠。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罗翔内耗余华
如何拯救陷入“精神内耗”的自己
一颗假糖的温暖
编辑部内耗研究室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一颗假糖的温暖
千万粉丝UP主罗翔的“寓庄于谐”之道
罗翔——一名幽默风趣的法学老师
The energy-saving advantages of burst-and-glide mode for thunniform swimming *
Using spanwise flexibility of caudal fin to improve swimming performance for small fishlike robots *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