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

2023-03-15陈光鹏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作教学

陈光鹏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积极作用,促进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精华和精神结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议论文写作既能够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也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关键在于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梯度目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多样化活动,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的多元评价。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议论文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1-51-04

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观念,如仁爱、孝顺、忠诚、诚信等;具有众多优秀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屈原等,圣贤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蕴含着丰富的言语智慧,如经典诗文、谚语、家训等,这些言语结构凝结着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其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导向能够为学生议论文写作提供论点参考与论证依据。学生需要借鉴古代优秀思辨类文本的写作技巧和思辨方法来提升议论文写作谋篇布局及阐释推理的能力。同样,议论文写作也发挥以文传道,以文树人的功能。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议论文写作,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理解转化为自觉认同,以表达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议论文写作既能促进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也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議论文写作教学主要面临学生写作积累不足,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缺乏,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单一,创新化意识不强的现实问题,这些写作教学的困境亟待改进。

一、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一)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如古文、诗词、名言警句等,学生可以从这些文质兼美的语言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运用到议论文写作课堂中。例如《劝学》是一篇思辨性代表作品,其中蕴含着不断学习的智慧。教师可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劝学》中的“学习”元素,了解古代“性恶论”“化性起伪”等思想观念,荀子的儒家文化立场等。在写作技巧上,《劝学》中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艺术也是值得挖掘的知识点。由此可见,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宝库。

(二)发掘教材外的优秀传统文化

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而且还要发掘教材外的传统文化载体。教材外的传统文化载体丰富,如蒙学读物、谚语。蒙学读物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其内容多与生活常识、伦理道德、语言文化等方面相关,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蒙学读物有许多经典作品,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作品大多采用三言、四言等简练的语言形式,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性。学生通过诵读和学习这些作品,了解古代的道德规范、文化信仰和历史传承等。谚语是传承久远、言简意赅的表述方式,是传统文化中的语言精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哲理和社会伦理启示。如“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等,这些谚语既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也传递了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可为学生议论文写作提供有益的思想启示。因此,语文教师应发掘教材外的传统文化,拓宽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路。

二、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梯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的预期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既要发展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也要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而议论文写作教学为学生传承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创新的途径。

布鲁姆把认知思维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六个层次,强调教学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确立循序渐进的梯度目标。课程标准设置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两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要求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要求学生尝试阅读未加标点的文言文,自主设计、确定学习专题,尝试把自己的探究发现用论文形式呈现出来。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首先,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些知识作为论据和论证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支撑议论文写作论点。例如在讨论“诚信”这个话题时,可引用《论语》中孔子的名言“民无信不立”,来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其次,在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后,学生需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中国传统道德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1],如儒家的“仁爱”“忠诚”“孝悌”“礼”等观念,道家的“自然”“和谐”“淡泊名利”等观念,法家的“公正”“法治”“变革”等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作为议论文写作的立论基础或者论据,文章更有深度和高度。例如在讨论“公正”话题时,法家思想的“以公正为本,不偏不倚”,就十分具有说服力。

最后,在积累传统文化思想后,学生需要学习表达传统文化观念背后所使用的言语形式、表达技巧,如论证手法、谋篇布局、段落结构、思辨艺术等。“排偶、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如虹、雄浑有力、形象灵动;长短相间、整散结合的句式,使文章错落有致、音韵铿锵、郎朗上口。”[2]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言语形式、写作手法不仅具有议论文写作参考价值,而且还可以为丰富语言表达提供经典案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类比、对比、排比、推理、反驳、辩证等手法完全可以为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提供论证思路和策略。在学生理解古代议论性作品写作手法后,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仿写、改写、续写、评论等方式进行训练,进而习得中华传统优秀经典作品中的论说技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从能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再到习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的表达技巧,才能让学生议论文写作更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思辨性。

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课程时应遵循从“言”到“文”,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到理解、鉴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到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进一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而达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教学目标。

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多样化活动

(一)读写结合融入议论文写作

读写结合是指将阅读和写作活动结合,以读促写,从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教学活动。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优秀传统经典文本积累丰富的语言和素材;写作是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优秀素材和语言形式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得以运用。例如学生在阅读《陈情表》了解“孝”的精神后,可将《陈情表》的精神内核融入议论文写作中,使议论文习作内涵变丰富。学生在后续写作关于“孝道”的议论文时,能够自觉引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来证明“孝道”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孝道意识因学生的阅读与表达活动而得以理解和认同。读写结合融入议论文写作既能够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也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主题讨论促进表达与积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讨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主题进行讨论,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理解、认同、传承。例如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教师可在议论文写作之前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传统文化主题讨论。在确定好讨论主题和形式后,指导学生阅读《书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等经典作品中关于“爱国”的立场,组织班级分组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组学生发表关于不同时代、不同历史人物“爱国”的看法。在热烈讨论的同时,学生互相交流观点,更加深入了解爱国的内涵和价值。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适时补充其他各个时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材料,让学生理解爱国情怀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最终形成主题讨论的共识。总之,教师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和传统文化认同。

(三)传统文化融入写作训练

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通过评论、仿写、续写、改写、缩写等方式来实现。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劝学》中的论证有哪些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通过评论《劝学》中的思想观点和论证方法,可提高自己的论证能力和思维水平。“进行范文引导,能够让学生理解常见结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议论文写作框架。”[3]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劝学》中的经典论证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论证艺术。学生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劝学》中的某个段落进行改写,并将改写后的文章与原文进行比较和分析。将传统文化融入写作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四)随堂渗透传统文化

随堂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中。例如在《劝学》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在导入环节引入古诗文,或者选取一些蕴含学习哲理的历史故事等素材进课堂。“学生在收集这些历史资料时,通过分类整理,分析讨论,不仅能积累议论文写作的事理论据,还能提升思维能力,增强表达能力,更能增强文化自信。”[4]如教师补充韩愈《进学解》中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颜真卿《劝学诗》中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讲述“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通过导入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刻苦学习的内涵。随堂渗透除了导入环节,还可结合延伸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写作中。

四、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的多元评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的课程评价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课程评价能够调节、控制、反馈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具体实施,确保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教学活动指向课程目标达成。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的课程评价作用表现在检验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教学效果,诊断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教学问题,反馈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教学信息,引导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寫作教学方向,调控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教学进程,等等。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的课程评价仍存在评价主体唯教师化问题,因此构建多元评价主体具有深远意义。

在课程评价中,应有机结合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生生评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的课程评价中,教师要转变唯教师化评价倾向,让评价主体更加丰富,构建教师主导、学生自评、家长参评、小组互评的多元主体格局。

语文教师要改变唯教师化现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的课程评价的主动权归还学生。学生个体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的课程评价主体,通过参与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的课程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提高议论文写作素养。学生参与课程评价是一个自我发现、提升的过程。同时,参与小组评价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可见,学生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的课程评价是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树立文化自信的驱动力。

家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的课程评价中属于协作角色。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协作作用,让家长参与到课程评价中,如倾听学生的学习困惑,从不同方面评价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训练效果,对学生习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等。家长评价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课程提供一种评价补充。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需要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确立写作教学梯度目标,开展传统文化融入议论文写作教学多样活动,建构多元评价。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需要教师持续改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季羡林.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议论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42.

[2]高海英,牛秀芳.向经典论说类文言文“借方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31):35.

[3]王鹏飞.用儒家经典尝试议论文的写作[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33):68.

[4]郑秋芳.弘扬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6):57.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作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