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背景下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与探索
2023-03-15张苏雁李秋惠张峰
张苏雁 李秋惠 张峰
[摘 要]“大思政课”背景下,课程思政是高校发挥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保证。经济学作为舶来品和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奠定经管类专业基础以及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本土经济现象有重要价值。因此,对经济学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文章在经济学依事而化、依时而进的课程思政原则指导下,通过“育人目标导向、深挖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考评体系”四位一体的经济学课程思政实现路径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期实现课程思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大思政课”;经济学;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2-0073-03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1]这一新理念新要求既有政治内涵,又是时代使命,更是实践要求[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提出经濟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西方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的经济实践和政策应用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其本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阶级性鲜明。因此,作为一门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对经济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十分必要。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在立足学科特点的授课中加入中国元素和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既能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分析工具,对经济指标和政策进行科学评价,又能结合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背景与实施情况,深刻认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中取得的伟大成就,讲好我们中国自己的故事,实现课程思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3]。
一、经济学课程思政遵循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4]。我们只有运用好这一思想武器,才能将“大思政课”善用之,完成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具体体现在经济学的课程思政中,则应遵循依事而化、依时而进的原则,对经济学进行系统化的课程思政设计[5]。
(一)依事而化
依事而化,是指从经济学课程的学科属性和发展规律出发,结合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所包含的思政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有机融入,起到“融盐入水、有味无痕”的育人效果。特别要提到,同一门课程如果有多位教师授课,每位教师对于课程内容与思政的结合点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应该鼓励多样化,尊重个体的差异,允许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
(二)依时而进
依时而进,是强调经济学课程思政资源的利用,要把握社会经济动态,贴近日常生活实践,与时俱进、学以致用。脱离实际的理论往往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但是对于身边发生的政治、经济事件,学生会很关注,如果能用所学知识阐释经济事件背后的原因及发展趋势,学生会很有成就感。而这也是课程思政最好的切入点,授课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最新的案例,一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思政教学效果。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时关注、了解与课程相关的社会经济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育者先受教育,是课程思政的育人魅力所在。
二、经济学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本文结合上述原则,将思政教育贯穿经济学课程育人的全过程,提出了“育人目标导向、深挖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考评体系”四位一体的经济学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一)经济学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导向
1.了解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实践,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将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了解身处的经济环境,感受国家政策的科学性,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唤醒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我觉悟,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的追求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相统一。
2.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精心的课程思政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显性的学习和思辨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启发学生自觉调适自身的言行,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
3.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学业与职业选择、规划
时间和青春对大学生来说是最稀缺、最宝贵的,在一些事情上做出错误的选择将会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让自己后悔不已。要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的机会成本理论分析来之不易的学业机会,从而科学制订规划,提高学习效能,实现职业目标。
(二)深挖思政元素,调整课程内容
经济学在财经类和管理类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矛盾的认识和规律的探索的不断深入,经济学的内容不断演变,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体系也随之发展更新,以体现其时代性和科学性。因此,专业教师应结合育人目标和学科特点,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经济学理论和知识中,系统地设计课程思政教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化和职业素养,将经济学课程打造成为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6](见表1)。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兴起,教师应贴近授课对象,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和行为,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将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案例、讨论、情境教学等方法,既可以增加课程趣味性,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价值判断能力,如“融盐入水”,从而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宏观经济运行指标时,教师可辅以抖音、视频号等广受学生欢迎的短视频工具,还原经济事件发生的背景,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首先,通过PPT动画回顾60年来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GDP变迁史,激发学生的国民自豪感,此时,引出问题:哪些因素导致中国GDP发生巨变?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听课,促进学生主动思考[7]。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将知识点与正在发生的中美贸易问题相联系,并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领会理论知识是如何与经济实际相联系并加以应用的。其次,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分组讨论课前提出的问题,互相切磋学习。最后,结合抖音短视频关于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4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提出的3点倡议: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引导学生从政策角度、产业技术角度和人文角度思考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所需的动力,以及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如何发挥和提升自身价值。教师要经过系统设计,构建出内容多维、方法多元、思政效果显著的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
(四)优化考评体系,助力课程思政
考核评价是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检验。应将开展课程思政作为新的契机,设立科学导向、过程导向的考评体系,摒除传统的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考核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检验人才培养的成效,为经济学课程思政助力。在考评体系的构建中,应合理分配平时过程性评价和期末总结性评价两者的分值比例[8]。
1.平时过程性评价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除了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方法的创新、道德素质以及情感态度的体现等,以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时,须增加平时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并贯穿学生课上展示、小组讨论、头脑风暴、问卷调查、调研报告以及团队合作等环节的测评。
2.期末总结性评价
期末总结性评价主要是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在试卷内容的设置上,要适当加大主观应用类题项的分值比例,以主观应用题为主、客观题为辅,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经济学知识和方法的活学活用,包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经济政策的解读以及价值判断能力等。试卷评分标准应具有弹性,评分方式应灵活,鼓励学生運用经济学原理去分析身边经济现象的创新性,体现课程考核“思政”属性。
建立以育人为核心目标的考评体系,既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又能体现思政的育人效果,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应为涵盖传授专业知识和学习方法、提升道德和人文素养等多个维度、衡量“传道、授业、解惑”的综合体系。
三、结语
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融入经济学的教学改革过程,是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不仅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能使经济学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持续性。经济学课程思政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反馈,精选授课内容,优化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把课堂打造成德育融合的重要阵地。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03-07(1).
[2] 楚国清.“大思政课”善用之[J].北京教育(高教),2023(3):6-21.
[3]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 杨春贵.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形势处理问题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8-19(7).
[5] 王文平,刘宁宁.把握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三要素[N].辽宁日报,2020-09-03(5).
[6] 于晗,沙秀娟.“经济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20(20):106-107.
[7] 刘心占.《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法制博览,2020(18):211-212.
[8] 卢雪,王俊,刘文兵.军校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20(5):49-51.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