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3-03-15李雪平焦玉勇谭飞
李雪平 焦玉勇 谭飞
[摘 要]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標的关键环节。文章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建筑工程方向秭归实习为例,探索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思政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为了实现课程思政目标,采取以下措施:修订实习教学大纲;充分挖掘实习地区的课程思政资源;提升实习带队教师建设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实习全过程课程思政内容管理。通过以上四种措施,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思政;秭归;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2-0068-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实践教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关键路径之一,有广泛的思政育人元素,是思政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围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开展实践课程思政研究,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建筑工程方向认识实习介绍
专业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一次重要的感性认识,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建筑工程方向的专业认识实习为期3周,共计3个学分,实习地点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秭归产学研基地。
(一)课程内容
为了达到教学实习的目的,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特色,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地质、工程地质和工程三个板块[2]:
1.地质认识实习
结合野外典型地质与构造情况,引导学生熟悉、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巩固、加深学生对地质构造的认识;掌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类型的划分方法;能简单分析、描述一些地质、地貌单元。
2.工程地质认识实习
引导学生应用地质学知识,结合典型的地质工程实例,熟悉各类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能分析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能对具体工程提出合理的工程建设或工程治理要求与措施。
3.各类土木工程观察认识实习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各类土木建设、治理工程(桥梁、隧道、港口码头、大坝、库岸、滑坡、边坡、民用建筑等工程),熟悉、了解各类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布置要求,重点认识桥梁、隧道、边坡、滑坡工程的建设特点,初步了解其设计与施工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野外地质现象的认识实习,培养观察、认识、描述、分析等地质感性认识与思维能力。
目标2:引导学生结合土木工程导论、地质学等有关知识,通过对水文地质现象、工程地质现象、水利枢纽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例的观察、认识,培养对土木工程的理论与感性认识,增强专业认识与思维能力。
目标3:培养学生通过调研、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目标4:培养学生撰写报告的能力。
二、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路径
为了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课程思政目标,课题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修订实习教学大纲
结合实习内容,修订实习教学大纲,其中课程思政目标设计如下:
目标1:围绕大国工程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自信心、自豪感。
目标2:围绕实习的工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的思想、工程人的职业素养和工程伦理观念。
目标3: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区的历史遗迹、红色景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内容(见表1),并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了室内讲课、野外路线、讲座和参观等教学形式。
(二)课程思政资源挖掘
1.三峡工程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1)三峡工程兴建的历史
三峡工程从1919年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出建设构想,到2003年首批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历时84年。在孙中山先生提出建设三峡工程构想的年代,由于当时复杂的环境,开发三峡、治理长江之梦难以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峡工程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86年至1989年,国务院组织412位专家对三峡工程进行全面论证,大多数专家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1992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3]。
(2)三峡工程大坝选址的历史
1955年,地质工作者在大坝选址之初,从三峡出口南津关到石牌的13 km河段中初选了5个坝段,统称为南津关石灰岩坝区;从莲沱到美人沱25 km河段中初选了10个坝段,统称为美人沱花岗岩坝区。对15个坝段进行勘察后,优选出南津关坝区的南津关坝段和美人沱坝区的三斗坪坝段进行深入的勘察工作。1959年,初步将美人沱花岗岩坝区定为三峡工程坝址。1979年最终选定三斗坪为三峡工程拦江大坝的坝址[4]。
(3)三峡工程建设历程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如期实现蓄水135米、船闸试通航、首批机组发电的三大目标。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达到海拔185米高程。2008年,三峡工程开始175米试验性蓄水。2012年,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全部投产发电。2016年,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进入试通航阶段。2019年,升船机工程完成通航及竣工验收。2020年,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3]。
三峡工程从1919年提出设想,到2020年整体竣工验收,经历了一个世纪。靠工程人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这项世纪工程,使几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
实习队在收集以上资料的基础上,制作成PPT课件,在课件结尾处提出三个问题:①三峡工程的利弊有哪些?②三峡工程的兴建历史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从历史、经济、技术等方面分析三峡工程从1919年提出设想,到2003年建成发电,经历80多年的必然性。③从三峡工程选址历史和建设历史中,作为地质大学学生和工程人,你的体会是什么?PPT上传至实习群供学生观看,要求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每个学生在实习报告中给出自己的思考。
2.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1)西陵长江大桥
西陵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的第一座悬索桥,位于实习地区东部,为实习野外考察对象。大桥为单跨双铰式全焊钢筋加劲梁悬索桥,单跨900 m,被誉为“神州第一跨”[5]。1996年刚建成时,其跨度在同类型桥梁中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七。大桥的设计及施工工艺水平均代表了当时世界上大跨度桥梁的发展方向,其中的许多技术填补了中国桥梁建设领域的空白,许多单项施工工艺也是对中国桥梁整体工艺水平的一种考验和促进。该桥的建成,带动中国的桥梁建设水平进入一个新时代。
(2)秭归长江大桥
秭归长江大桥位于郭家坝,是三峡后续规划项目和库区移民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实习野外考察的对象。大桥于2015年动工,2019年9月通车,是当时世界最大跨度钢箱桁架推力拱桥,其采用的扣挂体系与缆索吊机规模在国内领先[6]。
教师通过对西陵长江大桥、秭归长江大桥的实地考察和讲解,室内讲解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在世界土木工程界的地位,让学生了解我国土木工程的水平和进展,体会工程人的责任和担当,培养专业兴趣和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
3.工程和地质环境之间矛盾的解决
吕家坪隧道位于宜昌市秭归县G348上,隧道为单洞双向行车两车道,全长1824 m,为实习野外考察对象。距隧道北面290 m的区域,为长江三峡重大地质灾害体——链子崖危岩体。教师在野外现场观察中提出问题:吕家坪隧道选线和施工建设对链子崖危岩体的稳定性影响有哪些。小组讨论后,让每组代表发言,教师最后给出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7]。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在地质环境复杂、脆弱的地区如何解决工程和地质环境之间的矛盾,培养工程伦理的观念。
4.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分析及监测、治理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实习地区地质灾害多,诱发因素各不相同。地质灾害监测成功实例多、治理工程典型,能提供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鉴于能够直接到点观察,课题组以千将坪滑坡和棺材山危岩体作为课程思政的案例。
(1)千将坪滑坡
千将坪滑坡位于长江南岸支流青干河左岸、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的斜坡上,为野外实习考察对象。滑坡前缘高程100 m左右,后缘高程450 m,体积约2400万~3000万m3,为特大型、顺层强风化岩质滑坡。该滑坡为群测群防监测点,由于成功预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现场调查及综合分析实际资料,滑坡诱发的主要因素为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导致的水位抬高,辅助因素为雨季强降水[8]。
(2)棺材山危岩体
棺材山危岩体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三半坪镇棺材山,危岩体三面临空,体积14万m3,直接威胁坡下369户居民1470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2]。危岩体形成的诱发因素是当地村民将大冶组第四段(T1dy4)的炭质页岩、炭质泥岩当成煤开挖。治理工程为在采空区外侧浇筑钢筋混凝土支撑墙,内侧浇筑混凝土柱对顶板进行支撑,辅以水泥喷浆与排水沟。
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机理的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的思想;通过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治理工程的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工程人的职业素养和工程伦理观念。
5.历史遗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自2017年起,学院每年邀请秭归县委党校郑承志教授给实习的学生做讲座。郑承志教授的报告内容包括对秭归的介绍、屈原的生平、端午文化节的来历和习俗等。讲座着重对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全方位的解读。屈原祠位于秭归县凤凰山,以屈原文化为统领,是三峡库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充分结合的重点区域。通过组织学生聆听讲座和参观屈原祠,让学生了解屈原精神的精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提升实习带队教师建设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9]。课程思政以专业课教学活动为基础,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教学观、育人观,在课程教学中增加价值的维度、育人的理念,拓展价值教育的本领和能力[10]。
(四)进行实习过程全程课程思政內容管理
地下建筑工程方向的专业认识实习时间为3周,备课期间,除实习讲课和实习路线准备外,带队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实习期间,教师定期交流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需要改进之处。实习结束后,教师开展实习目标达成度调查、实习总结(包括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质量分析、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意见建议等)。
三、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四种措施,实现课程目标和思政目标,获得较好的效果:一是带队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二是在实习目标达成度调查中,将4个教学目标和3个课程思政目标划分为完全达成、大部分达成、小部分达成和未达成4个档次,回收调查问卷中,7个目标“完全达成”和“大部分达成”占比90%以上;三是实习总结内容中,关于三峡工程PPT提出的三个问题,学生给出了经过思考后具有独立见解的答案。
四、结语
制定务实的教学大纲是实现教学实习课程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核心,充分挖掘实习地区课程思政资源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保障,采用实习过程全程课程思政内容管理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抓手。通过以上课程思政建设的措施,有助于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8(1).
[2] 李雪平,周小勇,左昌群.秭歸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土木工程分册[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4.
[3] 李思远.百年逐梦今朝圆:三峡工程见证国家发展[EB/OL].(2021-04-30)[2023-06-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4/30/c_1127396496.htm.
[4] 皮曙初,沈翀.三峡工程背景解读:三峡大坝为何选址三斗坪?[EB/OL].(2006-05-20)[2023-06-01].https://www.gov.cn/jrzg/2006-05/20/content_286401.htm.
[5] 【万里长江·大桥行】长江上的第一座悬索桥:西陵长江大桥[EB/OL].(2017-05-19)[2023-06-01]. https://www.sohu.com/a/142022638_660859.
[6] 刚刚!秭归长江大桥建成通车[EB/OL].(2019-09-27)[2023-06-01].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4542068.
[7] 杨建成,许国庆,杨昌斌.链子崖下开挖吕家坪隧道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3(8):77-79.
[8] 王治华,杨日红.三峡水库区千将坪滑坡活动性质及运动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3):5-11.
[9]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6)[2023-06-0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10] 唐芳云.切实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EB/OL].(2020-07-16)[2023-06-01].https://www.gmw.cn/xueshu/2020-07/16/content_33998705.htm.
[责任编辑:黄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