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维权话语构式的主观性及其语用功能

2023-03-15彭兵转张家琪

关键词:语用功能主观性构式

彭兵转 张家琪

[摘 要]本研究基于语言主观性和构式语法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老年人维权话语构式隐藏的主观性及其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老年维权话语构式可分为语篇、句法和词汇三类;老年维权话语构式体现了老年人的维权视角、情感和认识等主观性;老年维权话语构式昭显了老年人实现维权需求、实施公开谴责以及维护自身与听话人面子等语用功能。本研究有利于深入挖掘话语背后的主观性及其语用功能,拓展构式和老年维权话语的研究范围。

[关键词]主观性;老年维权话语;构式;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23)06-0076-07

[收稿日期]2023-09-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23BYY102)

[作者简介]彭兵转,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等研究;张家琪,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老年人维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维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老年人维权问题不仅涉及法律权益,还牵涉到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原则。我国政府和社会团体一直致力于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但老年人维权问题仍然存在。老年维权话语研究作为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聚焦与老年人和维权活动的社会性[1]。在老年人维权话语构式中,老年人通过言辞表达他们的不满、诉求和期望,这一话语的构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老年人维权话语中的主观性不可避免的反映了个体的视角、情感和认识。同时,老年维权话语不仅能表达观点和情感,更具有明确的语用功能[2]。老年人可能使用维权话语来实现多种目标,包括表达不满、争取权益、获得社会支持或引起公众关注。

尽管老年人维权话语在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维权话语的宏观层面,较少关注其构式、主观性及其语用功能。本研究选取的老年人维权话语语料来自视频平台,尤其是抖音、快手以及哔哩哔哩视频网等平台,这些语料是老年人日常维权话语的真实再现,虽然口语化倾向明显,却更能准确地呈现老年人的日常维权话语表达方式,更能真实地反映老年人维权话语的原貌。本研究基于语言主观性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以搜集到的老年维权话语语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重点探究老年维权话语构式的主观性及其语用功能,旨在更全面地理解老年人维权话语的本质及其维权需求,为支持老年人的维权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文献综述

(一)语言主观性

语言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特性。在日常交际中,时时刻刻都充斥在各种语言当中,也是强调语言意义的语义学、强调语言使用的语用学、强调言语主体对语言影响的认知语言学与强调语言功能的功能语言学共同关注的研究现象[3]。近些年来,语言学者普遍注意到语言具有主观性。更多的语言学者逐渐承认主观性和主观化具有重要意义。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语言文字总是会不可避免地传递说话人“自我”的认识和经验等,阐明自己的态度、想法和感受[4]。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首次用语言学观点解释语言主观性,他提出了语言的主观性,即说话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性质。他认为,主观性的基础存在于言语当中[5]。里昂斯对语言的主观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他认为说话人在说话时会对他的内容进行主观评论,表达自我的态度。他认为“语言的主观性”就是语言的特征,也就是自然语言,在确保自身结构和常规运作方式前提下,给言语主体以表达自我、态度和信念的工具[6]。根据兰盖克的观点,语言是具有认知功能的。语言主观性的关键是感知主体认知视角的问题[7]。芬根认为语言的主观性的主要呈现在说话人的角度、说话人的感情和说话人的理解这三个层面[8]。盖斯奇埃尔提出了篇章主观性,注重听话人对话语内容的理解,而非指听话人对话语内容的态度[9]。

语言主观性不仅能够有效地体现说话人的视角、情感以及认识,同时也蕴含着重要的语用功能。这些功能可以更为深入地传达说话人的意图、情感和意见。举例来说,表达诉求和目的的语用功能,通过主观性表达方式,使得说话人能够在交流中清晰地呈现他们的需求、目标和期望。这种表达方式的情感投入使得听众更容易理解说话人所追求的事物,从而达到更好的信息传递效果。另一方面,表达情感和态度的语用功能,允许说话人通过主观性的表达方式,将他们的情感和态度传递给听众。在对话中,通过使用丰富的情感词汇、修辞手法,或者适当的语调,说话人可以有效地传达他们的情感色彩,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共情。这有助于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连接,增强交流的情感效果。同时还有维护听众与自身形象的语用功能,则通过主观性的表达方式,使说话人能够在交流中维护他们的社会形象,以及激发听众的共鸣。通过灵活的语言选择,强调自己的决心、坚定立场,或者强调听众的共同点,说话人能够在交流中构建积极的形象,并促使听众更愿意支持和参与。

(二)构式

在认知语言学和框架语言学中,强调意义和形式匹配的“构式”早已提出。戈德伯格明确提出构式的“不可预测性,认为语言中所有的形式,从最小的语素到句结构都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只要其意义不能从其形式或已有的构式推导出来,即不能预测,那么该形式就是一个构式[10]。在20世纪90年代,构式语法理论进入中国,引发国内学术界广泛的兴趣。这一理论为汉语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思考方向。一些学者指出,构式语法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其是否能够全面描述和解释语言,以及在一门语言中存在着多少种构式等问题。这表明构式语法在提供新思路的同时,也激发了一系列深入探讨的问题[11]。部分学者认为构式语法能更好地解释以前难以理解的语法现象,深入探讨影响句子结构和意义的因素。这种方法有助于揭示不同句式的成因和动因,避免将句子的语法意义错误地归结于某个虚词。而且,构式语法拓展了语法和句式研究的视野,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促進作用,为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本质提供了更多机会[12]。而构式的主观性赋予了语言更丰富的表达层面。通过使用特定的构式,说话人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观点和态度更准确地传达给听众,从而实现更有效的交际目标。

(三)老年维权话语

老年维权话语的研究在狭义上可以归属于交叉学科的法律语言学领域。这一方面涉及对法律话语特点的分析,探究维权活动中的法律概念、条文引用等语言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老年人在维权活动中的法律角色和权益,理解老年人在法律话语中的定位和影响。同时,老年维权话语的研究也可以更广泛地纳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关注老年人和维权活动的社会性。这包括研究老年人在社会语境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维权话语如何在社会互动中传播和影响。在本文,老年维权话语是以老年人作为维权活动主体的话语,具有特定的语言使用规律和表现特征[1]。老年维权话语的构式则是指在老年人参与维权活动时所使用的特定语言形式和结构,这些语言元素在话语中的频繁出现形成了一种模式,有助于表达老年人在维权过程中的主张、诉求以及情感。老年维权话语的构式可以在在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强调立场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老年维权话语构式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老年维权话语的结构和特点,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将老年维权话语构式分为三个层面:语篇层面、句法层面和词汇层面,旨在揭示老年维权话语的内在结构和表达方式。

(一)语篇构式

在2005年,奥斯特曼提出了“语篇构式”概念,将框架语义学与语类相结合,强调语篇的形式与语义是相互关联的,类似于构式语法中形意配对体的概念,其中语篇类型与语类分别代表形式极与语义极,通过形式与功能的契合产生语篇构式[13]。在此基础上,系统功能语法的思想融入了语篇研究,将情景框架视为语类,即语篇体裁,而语篇构式的类型类似于语域,涵盖语场、语旨和语篇媒介语式等三个要素,当语篇类型完成其功能即语类时,形成常规的语篇构式。本文的语篇构式被看作是语篇各部分的特征—形式—功能结合体[14]。

1.“自我介绍+维权内容(+强烈请求)”构式

例1:

“我叫XXX,现我实名举报原XXX区开发区书记XXX,不择手段,暗箱操作,拆迁评估报告不公开不公示不实事求是,指使合伙人XX恶意转移全部拆迁补偿款后篡改80多岁的老人当法人,不按拆迁补偿协议办,严重的违纪违规,不作为,我已向各级纪检部反应,本人实事求是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望各届人士多加关注,谢谢! ”(抖音2023-04-15)

例2:

“我叫XXX,家住XXX省XXX市XX街道XXX村,电话XXXXXXXXXXX。我实名举报、控告……,以权谋私,不依法查封被执行人的财产,例如挖掘机、肇事面包车等财产……强烈要求检察机关依法解决XX市人民法院执行法官XXX,请上级检察机关监督解决,请各位网友多多关注转发。”(抖音2022-10-17)

2.“情感表达+维权内容(+请求帮助)/维权内容+情感表达(+请求帮助)”构式

例3:

“看见这些东西我就想哭,睁开眼我都不想活着了,老头也去世好几年了,我也心里心烦,在家里没什么事儿,正好来电话说阿姨你到俺这来玩玩吧,有的时候领个肥皂,还有的时候领点鸡蛋……。”(抖音2021-12-09)

例4:

我想要自杀了,想想想不开,一个人想不开,明明是帮帮忙,碰到诈骗犯了,我心里想想做人这么难。希望像我们年纪老的人容易受骗,上当的缺乏提防心的人,想不到他要我命。我现在弄的自己没有房子住……。”(案件聚焦 2021-04-24)

3.“标题+正文”构式

例5:

“4万多保养品不给货,八旬老人急维权(标题)

赵先生:自己是2019年购买的12箱“蓝帽子”标样式的保健品,给我退货没有钱,还是不退,现在就和我玩文字游戏,买了12箱再送12箱,吃到现在还剩17箱半。他们财务查账,查出来我在电脑上还有17箱半,得4万多块钱。三四月份的时候,它(保健品)就换成32%的功能性食品,在我的理解吧,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是两个概念,后来刘总跟我说这个产品没有了,那我就退货吧。开始不同意,我和刘总谈了一个多月了,一块到了市场监管所去了……(正文)”(抖音2021-02-09)

例6:

“代步电动篷车电机问题不断,八旬老人多次维权状况百出(标题)

开到卖豆腐的门口,它就不走了。我就叫修电动车的人看,他说电机烧了。他说电机坏了,你拿回来换就是了,到那换了态度还蛮好,拿回来以后再叫修车师傅,修一次是50块钱。在保修期内,电机烧了四回,每次搭公交车到店里得一个多小时,拿回来装也得一个小时,关键是老是换保修期过了怎么办?保修期就是从开票之日起一年的时间(正文)”(腾讯视频 2019-08-28)

(二)句法构式

句法构式实际上源自不断重复出现的人类生活基本情景的抽象概括,就像意象图式一样的结构。人们首先将人类生活中的基本情景进行范畴化,然后在认知领域中形成意象图式,并将其投射到语言构式中[15]。句法构式的起源是范畴化机制,展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过程。它是语言对经验世界范畴化识解的产物,也是基于原型特征的语言归纳分类的结果。句法构式分为基于基本事件类型和语言使用的构式,其语义基于原型,经过类比和推理的范畴化组织。它由典型和非典型成员组成,具有多义性的特质[16]。此外,研究认为句法构式是语法表达,用于打开新空间或转移注意力至现有空间,其意义构建涉及持续建立心理空间的过程。在语言交际中,人类将空间图式化,系统地选择不同空间因素,句法构式是这种图式的表达方式。本文中的句法构式是在语言中表达特定的句法关系和语义的形式意义配对体,关注的是句法级别的语法结构,可以涵盖多种句法成分和句式模式。

1.“形容詞+极性程度补语+了”构式

例7:

“当时气的晕晕了就想吐,难受至极了。我这几天都睡不着觉了。”(1818黄金眼2023-04-14)

例8:

“我不好跟你们说,他们规定我不好说的。我委屈死了,你晓不晓得?我委屈死了。”(1818黄金眼2023-04-14)

2.“有什么+名词+动词短语/句子”构式

例9:

“他说给我3000元一年,他说以后有什么困难他会来照顾我,给我补助。”(案件聚焦 2023-04-20)

例10:

“你不要说你有什么苦情向我发泄,你要哭就在我面前哭。”(1818黄金眼 2022-04-19)

3.“连+名词+都+否定动词”构式

例11:

“我的天啊,你那么年轻,你就骗着我们签的字。合同上连金额都没有填。”(1818黄金眼2023-06-24)

例12:

“并扬言再告状就打死你,你再告连尸体都找不到。”(快手2022-06-13)

(三)词汇构式

语义上具体的形式与含义的搭配被定义为称为“词汇构式”,它指涉在特定语境中词汇项的固定组合,以表达特定含义或语用功能的语言结构[17]。根据戈德伯格在2003年文章和2006年新著的观点,词汇构式是指构式的范围扩展到语素、词、复合词等层面,包括单个语素的组合也被视为构式,强调其中的固定搭配和语用含义[18]。本文中的词汇构式是固定的词汇搭配和表达特定意义或语用功能的词汇组合。词汇构式强调了在词汇层面上的固定性和意义的关联,包括词组和复合词等。

1.“动词+一下”构式

例13:

“以前就和那个房子一样,倒了,这个房子,倒了以后我把它整理了一下,这不现在很好了。”(抖音2021-01-23)

例14:

网友看到帮我们转发一下,在这里谢谢大家了(抖音2022-07-01)

2.“不+動词+不+动词”构式

例15:

“一晚上,为我和老伴儿每人打了两针新冠疫苗导致我们疾病缠身老伴儿病危,向多个部门反映他们却以疫情为由不理不睬,不问不顾老百姓没人管。”(抖音2023-07-08)

例16:

“我叫XXX,内蒙人,88岁,为了儿子XXX冤案整整跑了20来年,相关部门不检不查,原封不动地照文办案,却都没有结果。”(抖音2022-06-13)

3.“越来越+形容词”构式

例17:

“当时想买房的,我们那个地段很好,我想地段好,结果那个地段房子越来越贵。”(案件聚焦 2022-08-15)

例18:

“3年维权异常艰辛,我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一直受到威胁,精神遭受了极大的创伤,我的神经性皮肤病和我爱人的高血压反复发作,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每天生活在惶恐中已经不能正常安稳的生活了。”(微博 2021-12-8)

四、老年维权话语构式的主观性

(一)说话人的视角

1.对自身尊严和权利维护的视角

老年维权话语构式突显了老年人对自身尊严和权利维护的视角。这些话语表达了老年人在面对不公平待遇和侵害时,强调自己作为个体的尊严,以及对权利的要求。

例如,“自我介绍+维权内容(+强烈请求)”构式体现了老年维权话语中对自身尊严和权利的坚决维护。首先通过自我介绍展示了说话人的身份和背景,增强了维权话语的可信度。然后,他们明确地陈述了维权的具体问题,包括不公正行为、违规操作、腐败行为等。最后,强调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表达了坚决维护自身尊严和权利的决心。在例1中,说话人首先自我介绍,并直接提及自己实名举报某某区开发区书记,表明了维权的行动。接着,列举了一系列指控,包括不公开评估报告、篡改法人身份等,强调了侵权人对说话人的不公正行为。最后,强调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并请求各级人士多加关注。这个例子突出了维权者对自身尊严和权益的坚定捍卫,同时表达了对社会关注的期望。例2的说话人则首先提供了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和联系电话,以增加举报的可信度。然后,列举了法官在执行判决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如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故意违法等。最后,强烈要求检察机关解决此问题,同时请网友多关注和转发。这个例子体现了维权者对自身尊严和权益的坚决捍卫,以及对法律机构的负责请求。

例1和例2清晰地展示了老年维权话语中老年人对自身尊严和权利的坚决维护的视角,同时强调了公众关注和支持的重要性。说话人的这种坚决的态度有助于引起社会和法律机构的关注,推动问题的解决。

2.对亲身经历和现实问题深刻理解的视角

老年维权话语体现了老年人亲身经历现实问题的视角,展现了老年人对个人亲身经历和现实问题的深刻理解。这些话语表达了老年人在维权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如法律问题、社会现实问题等,从而突显了老年人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和洞察。

“情感表达+维权内容(+请求帮助)/维权内容+情感表达(+请求帮助)”构式体现了老年维权话语中老年人对不公平待遇和侵害的愤怒和不满的视角。这一构式以情感表达作为引子,紧接着陈述维权的具体问题,并最后以请求帮助或呼吁结束。在例3中,说话人通过情感表达,表现出了深切的不满和苦闷。他们提到看到某些情况后想哭,甚至不想活着了,强调了内心的情感困扰。接着,他们描述了遭遇的问题,如接到电话,但实际上是骗局,涉及领取物品和资金的问题。这一系列描述突显了他们对不公平待遇和欺骗的不满。例4中说话人表达了极度的不满和沮丧,甚至提到了自杀的念头,描述了自己遭遇的情境,如遭遇诈骗,以及对被骗的感受,包括做人的难处。这一构式和例子突出了他们对受骗和不公平待遇的愤怒和不满。

可见,情感表达+维权内容(+请求帮助)/维权内容+情感表达(+请求帮助)”构式反映了老年维权话语中对不公平待遇和侵害的强烈愤怒和不满情感。说话人通过情感表达,突出了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同时可能寻求帮助和支持。

3.对社会问题关注与担忧的视角

老年维权话语构式还体现了老年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担忧的视角,这些话语和构式揭示了老年人对社会不公平、制度缺陷等问题的敏感性和关注度,表达了他们对社会改善的期望。

“标题+正文”构式体现了老年维权话语中的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担忧这一视角。“标题+正文”构式是在正文部分陈述问题的具体情况,然后在标题中总结或概括问题的要点,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强调话题的重要性,并准确地传达问题的核心。在例5中,标题“4万多保养品不给货,八旬老人急维权”在简洁的语言中概括了问题的关键要点。正文部分详细陈述了老年人赵先生购买保健品的经历,包括退货问题、产品变更、市场监管所的介入等。这突显了赵先生对自己的权益和消费者权益的坚决维护,同时也暗示了对市场监管问题的担忧。例6的标题“代步电动篷车电机问题不断,八旬老人多次维权状况百出”简明扼要地概括了问题的核心。在正文部分,老年人描述了电动车电机问题的经历,包括多次坏电机和保修期内的问题。这突显了老年人对消费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担忧,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关注。

“标题+正文”构式反映了老年维权话语中的对社会问题,如消费者权益、产品质量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关切和担忧。老年人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期望问题得到解决的信念,体现了老年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担忧的视角。

(二)说话人的情感

1.对不公平待遇和侵害的愤怒与不满

在老年人维权话语中,老年维权话语构式常常表达了老年人对不公平待遇和自身权益被侵害的愤怒与不满。他们对违规行为、制度不完善或社会不公感到愤怒,通过构式表达出对这些问题的强烈不满。这种情感突显了老年人对自身权益的重视,以及对社会正义的渴望。

“形容词+极性程度补语+了”构式属于极性程度构式的一种,由填充成分“形容词”、单音节极性程度补语和助词“了”构成。这个构式的特点是通过添加极性程度补语和助词“了”来强调情感、程度或感受的强烈程度。在老年人维权构式中则体现了老年人遭到侵权后对不公平待遇和侵害的愤怒与不满的强烈情感。例如,在例7中的“难受至极了”展示了这个构式。“难受”描述了说话人的情感状态。而“至极”是极性程度补语,用来强调情感状态的强烈程度,而“了”则起到了句子结尾的助词作用。同样,在例8中的“委屈死了”也是这种情感的体现。形容词“委屈”描述了说话人的情感状态。而“死”作为极性程度补语,用来强调情感状态的强烈程度,而“了”则起到了助词的作用。

“形容词+极性程度补语+了”构式的特点是通过添加极性程度补语和助词“了”来强调情感、程度或感受的强烈程度。说话人能够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受,以达到更好的情感共鸣和表达效果。此构式在老年维权话语中可能被用来强调困难、委屈、愤怒等情感,以更有力地传达说话人的情感状态。

2.对问题的焦虑与担忧

维权话语构式中还流露出老年人的焦虑和担忧情感。他们对健康问题、家庭困境或社会变革感到担忧,这种情感通过话语传递出来,强调了老年人在维权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和不安。

例如,“连+名词+都+否定动词”构式的特点在于通过语法结构来强调事情的严重性或令人震惊的事实,体现了老年人的强烈情感,即对各种社会和个人问题的焦虑与担忧。例如,在例11中,“连金额都没有填”构式强调了合同的严重不完整,表达了说话人对签订的合同的质疑和不满。在例12中,构式“连尸体都找不到”表达了侵权方的威胁,传达了说话人的愤怒和恐惧,以及对不法侵权分子侵害社会的担忧情绪。

上述构式在语言中常常用于强调某种极端或异常的情况,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情感共鸣。在老年维权话语中,这个构式可能被用来强调维权问题的焦虑与担忧,从而增强维权话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对社会关注的感激或呼吁

尽管面临各种困难,老年人的话语构式中也包含了感激或呼吁的情感。他们感激亲友、社会支持和关注自己问题的人,同时呼吁更多人关注老年维权事务。这种情感表达了老年人的乐观和积极的期待。

“动詞+一下”构式体现了老年维权话语中的对社会关注的感激或呼吁的情感。“动词+一下”构式的特点是通过在动词后添加“一下”来表示一种轻微的动作或动作的简短持续,表达了一种积极的、友好的情感。在老年维权话语中,此构式常被用来表达感激之情或对社会的呼吁。

例13中,说话人使用了构式“整理了一下”,强调了他们通过采取行动来改善情况,最终取得了积极的结果,传达了说话人对自己的努力和对改善情况的感激之情。例14说话人表达了对网友的帮助和支持的感激之情,并呼吁他们转发信息。“动词+一下”构式突出了老年人对社会关注的感激,并通过“在这里谢谢大家了”表达了感激之情或呼吁,体现了老年维权话语中的积极情感,老年人对于社会关注和协助持有积极态度,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呼吁更多人参与和支持维权活动。

(三)说话人的认识

1.对侵权问题的认识

老年维权话语构式体现了老年人对所面临问题的深刻认识。他们通过详细描述问题的各个方面,包括违规行为、制度漏洞或不公平待遇,表达了对问题的深刻理解。这种认知方式帮助他们清晰地呈现了问题的本质和严重性,以便更好地传达维权诉求。

例如,“不+动词+不+动词”构式通过两次否定来强调某种状态或行为的拒绝或不满,表达对问题的深刻认知和不满意见。该构式的特点在于通过双重的否定表达强烈的否定情感或否认态度。

例如,例15中说话人强调他们打了两针新冠疫苗,却因此导致疾病缠身,老伴儿病危。然后,他们反映问题给多个部门,却得到的回应是“不理不睬”,“不问不顾”,这强调了对于部门的不满和不公正待遇。“不+动词+不+动词”构式突出了问题的深刻认知,即认为部门的不作为和冷漠导致了他们的困境。同样,例16的“不检不查”构式通过双重的否定,强调了相关部门在处理案件时的无所作为和不作为。这再次凸显了对问题的深刻认知,即认为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和官僚化的处理方式没有解决问题。

“不+动词+不+动词”构式在语言中常常用于强调拒绝、忽视、无动作等否定的情况,以增强说话人对某种现象的负面看法。在老年维权话语中,这个构式可能被用来强调相关部门对老年人诉求的无视和不作为,体现了老年维权话语中的深刻认知,老年人对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式有着清晰的认识,并通过这种否定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不满足。

2.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认识

老年维权话语也反映了老年人对自身合法权益的认识。他们坚信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对此保持明确的认知态度。通过话语,他们强调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表达了坚定的立场,要求社会给予应有的关注和保护。

例如,“越来越+形容词”构式的特点是通过描述一种逐渐增加或变化的趋势来强调说话人的观点或情感,常被用来描述合法权益、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并强调这种变化的坚定认知。例17中说话人使用了“越来越贵”构式,强调了房价的逐渐上涨,传达了对于房价上涨这一现象的坚定认知,可能与老年人的维权需求和房产权益有关。例18中说话人使用了“越来越差”构式,强调了身体状况的逐渐恶化。显然,“越来越+形容词”构式表明了说话人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并强调了维权的重要性,因为维权与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相关。

上述体现了老年人对于自身合法权益的认知逐渐加强,因为他们在面对问题和不公平待遇时的体验使他们更加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对呼吁改善社会不公问题的认识

老年人的维权话语还表现出对呼吁改善社会不公问题的认识。尽管面临各种挑战和不公,他们仍然相信社会可以变得更好,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这种认知方式在话语中呈现为呼吁社会关注和改善的观点,强调了老年人的积极态度和期望。

“有什么+名词+动词短语/句子”构式表达了说话人的愿意提供帮助、倾听或支持的态度。它常常用于表达一种积极的社会互助和关心的情感。在例子9中的“有什么困难”展现了这个构式。“有什么”表示说话人愿意为对方提供支持,而“困难”则是名词,紧接着的"他会来照顾我,给我补助"则表达了对方的承诺和帮助的内容。对方表示愿意提供经济支持,并承诺在老年人遇到困难时会予以照顾和补助。这反映了社会中一些人对老年人生活困难的关注和愿意提供帮助的信念。例10中说话人表达了倾听和支持的意愿,鼓励对方在需要时向他发泄情感。“有什么”表示说话人愿意倾听对方的烦恼,而“苦情”则是名词,后续的“向我发泄,你要哭就在我面前哭”则表达了说话人的支持和鼓励。“有什么+名词+动词短语/句子”构式传递了社会中关心和支持他人的价值观,体现了老年维权话语中的信念,认为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并提供帮助,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这一脆弱群体。它强调了社会互助和共情的重要性,传达了改善社会关爱体系的信心和期望。

五、老年维权话语构式主观性的语用功能

(一)实现维权需求

老年维权话语构式的一个重要语用功能是实现维权需求。通过表达他们合法的权益诉求和对不公平待遇的不满,老年人能够引起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关注。这種语用功能使老年维权话语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用以争取合法权益,推动问题的解决。老年人通过话语明确传达他们的维权目标和期望,促使社会和法律机构采取行动来满足这些需求。例如,例1和例2都明确表达了对某个具体问题如官员不当行为、法官腐败等的举报和控告。这种言辞的目的是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并期望采取法律行动来解决问题。

(二)实施公开谴责

老年维权话语构式还具有实施公开谴责的语用功能。通过揭示不正当行为、违规行为或不公平待遇,老年人能够公开指责相关个体、组织或机构。这种谴责不仅有助于曝光问题,还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同情,增加社会舆论的压力。实施公开谴责的语用功能有助于将问题置于公众视野,鼓励相关方采取纠正措施。例3和例6以及例15都展示了对某种不公平待遇或不正当行为的公开谴责。这些言辞通过社交媒体或其他渠道传播,旨在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支持,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这类言辞通常涉及一定的社会曝光和舆论压力。

(三)维护自身和听话人面子

老年维权话语构式还有维护自身和听话人面子的语用功能。老年人通过话语表达对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决维护,以及对侵权问题的深刻认识,从而维护自己的面子。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维权话语维护听话人的面子,不让他们感到被忽视或受委屈。这种语用功能强调了老年维权话语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也表达了对听话人的关心。例4、例7、例9和例10涉及到老年人对个人生活困境、健康问题、经济问题和情感问题的诉求和倾诉。这些言辞主要是为了发泄情感、寻求理解和支持。虽然有一定的个人经历和苦难,但这类言辞没有直接要求解决某种特定的社会问题,而是在情感层面上表达对问题的认识和期望。

这三个语用功能合作共同构成了老年维权话语的复杂性,使其不仅是一个表达维权诉求的工具,还是一个推动社会改善和公平的媒介。老年维权话语构式通过这些语用功能,能够有效地维护老年人自身的权益,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和尊重老年人权益。

六、结论

本文基于语言主观性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探讨了老年人维权话语构式的主观性及其语用功能。老年维权构式作为一种特定的言语表达方式,不仅表达了老年人维权的视角、情感和认识等主观性,还昭示了其背后的老年人实现维权需求、实施公开谴责和维护自身和听话人面子等语用功能。本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研究语言的主观性与构式现象,同时,为提高老年人维权话语的有效性和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维权话语提供了参考。

[参 考 文 献]

[1]黄萍, 焦健. 老年维权话语研究的内涵,议题和路径[J]. 外国语, 2022, 45(6): 57-65.

[2]黄立鹤, 朱琦. 老年语言学研究的语用维度:视角、方法与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1(6): 129-137+179.

[3]彭兵转. 语言主观性的运行机制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 80-88.

[4]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 268-275+320.

[5]Benveniste, E. Subjectivity in language[C]. MEEK M E trans.//GABLES C. Problems in General Linguistics. FL: 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 1971.

[6]Lyons, J. Semantics: Volume 2[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7]Langacker, R. W. Concept, Image, and Symbol[M]. Walter de Gruyter Inc, 2002.

[8]Finegan, E.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 an introduction [A]. In D. Stein & S. Wright (eds.).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fication: Linguistic Perspective[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1-15.

[9]Ghesquiere, L, Brems, L, Van De Velde, F. Intersubjectivity and intersubjectification: Typology and operationalization[J]. English Text Construction, 2012, 5(1): 128-152.

[10]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11]严辰松. 构式语法论要[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29(4): 6-11.

[12]陆俭明. 词语句法, 语义的多功能性: 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J]. 外国语, 2004(2): 15-20.

[13]袁野. 从语篇构式压制看网络新文体 — 以 “凡客体”为例[J]. 当代修辞学, 2012(1): 50-55.

[14]彭兵转,姚梓萌. 语篇构式的主观性及其转喻理据探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 41(9): 136-138.

[15]陆俭明. 构式与意象图式[J].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3): 103-107.

[16]俞建梁. 句法构式的范畴化及其多义性[J]. 外语研究, 2017, 34(2): 36-40.

[17]Traugott, E. C., Trousdale, G. Construction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al Change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18]Van Valin, Jr. R. D. 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Subjectivity of Constructions and Their Pragmatic Functions in Elderly Rights-protection Discourse

PENG Bing-zhuan, ZHANG Jia-q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nguistic subjectivity and Construction Grammar,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hidden subjectivity in the elderly rights-protection constructions and its pragmatic functions by using text analysis method.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constructions in elderly rights-protection discours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discourse constructions, syntax constructions and vocabulary constructions; 2) constructions in elderly rights-protection discourse reflect the subjectivity, including the elderly rights-protection perspective, emotion and cognition; 3) constructions in elderly rights-protection discourse show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such as the elderlys realizing the needs of rights protection, carrying out public condemnation, and maintaining their face and the hearers. This study is conducive to deeply digging into the subjectivity behind the discourse and its pragmatic functions, and expanding the research scope of the constructions and the elderly rights-protection discourse.

Key words:subjectivity; elderly rights-protection discourse; constructions; pragmatic functions

[責任编辑 薄 刚]

猜你喜欢

语用功能主观性构式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归化与异化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从情态角度看语言意义的主观性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