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引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初探
2023-03-15居珈璇
居珈璇
“红船精神”引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初探
居珈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黄冈 438002)
“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资源。以“三进”工作为抓手,构建“五位一体”的“红船精神”培育空间,将“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有机融合,形成“三全育人”生态圈,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红船精神;立德树人;实践探索;高职院校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反复重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和发展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与使命。“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1]“红船精神”作为精神存在和精神资源,具有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迫切需要这种精神的支撑,真正把“红船精神”发扬好、传承好,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人民立场、树立奉献精神、锤炼高尚品格,将红色基因嵌入每一位青年大学生的灵魂深处,成为他们精神的归宿和前进的动力,指引他们成长为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红船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面临的挑战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将“红船精神”融入立德树人教育既要弘扬“红船精神”的时代要求,又要进一步丰富其育人方法,这既是一个务虚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务实的实践问题。在贯彻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面临诸多问题。
(一)红船精神会面临失去其独特文化的魅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青年学子不再是“万里挑一”的少数状态,各高校之间、高校内部学生的思想状态和专业水平不尽相同,如何有效扩大“红船精神”的传播广度和深度面临挑战。当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对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求贤若渴。而当代青年大学生自身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人生“迷茫”。虽然已经上了大学他们当中有一些人还是没想明白在这个年纪应该做些什么,甚至有人选择了沉迷游戏、荒废学业。从复旦学生投毒事件到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被害案件,突显了道德失范问题在高校学子之中时有发生。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是培养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和养成不忘初心、奉献社会为己任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始终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以“红船精神”促成青年学子成长为一心一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服务的时代新人尤为重要[2]。
(二)红船精神融入立德树人教育面临诸多压力
新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但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面临诸多压力,一是西方某些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入侵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文化入侵和精神蚕食。西方多元性娱乐文化对我国主流红色文化的侵蚀不容小觑,各种偏离正确价值取向的所谓个性和自由,严重影响学生对主流价值的吸收。二是趋利性和功利性在当下高校教育市场还普遍存在,“艰苦奋斗无用论”时有冒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建立起了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在改革开放的红利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严重缺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毅力和恒心,在生活中追求安逸享乐,导致恶性“校园贷”案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三是“红船精神”所倡导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虽然已经被广大学子认可,但是其作为一种主旋律文化,具有一定的单一性,相对于娱乐性文化的多样性,趣味性相对较小,加之青年学子的三观还未完全确立,“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还未能普遍深入人心。
面对诸多压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克服红船精神在传承条件上的变化、传承主体的缺失、传承动力的匮乏、传承方法的贫困等不利因素,坚决守好“红色根脉”,立足学科支撑,坚持课堂主导,强化实践渗透,不断推动红船精神学术研究成果向育人资源转化、将红船精神融入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构建多维度红船精神育人平台[3]。
(三)红船精神融入立德树人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新时代为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在部分高校教师里面,片面追逐业务和科研绩效,破坏了高校“立德树人”的生态环境,部分学生也是上行下效,道德取向功利化,学术造假、诚信缺失、意识淡化。新时代高校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要以“红船精神”为指引,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学—实践”育人功能,加大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把红船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之中;同时,创新“宣讲—服务”育人体系,提升红船精神学术研究水平和宣讲水平,把红船精神融入三全育人全过程,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过程中进行红船精神宣传教育;坚持打造“文化—浸润”育人环境,形成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环境育人协同育人机制[4]。引领青年学子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胸怀祖国和人民,肩负社会责任感,发挥创新思维,在实际行动中发扬“红船精神”的精神航标和道德灯塔作用。
二、“红船精神”引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路径
要充分发挥“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需要以“三进”工作为抓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等有机融合的“五位一体”的“红船精神”培育空间,实现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创教育、先进典型培育有机融合[5]。
(一)将“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合
“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二者的价值目标具有相融性,文化根基具有相通性,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根本价值导向,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年轻的“00后”大学生们需要“红船精神”引领航向。一是党和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和加强宣传,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船文化”资源,打造红色基因传承项目,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二是高校要拓展“第二课堂”,依托“红船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把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协同推进。三是高校要延伸课堂链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畅通“红船文化+社会实践”育人途径,培植红船“1+1”矩阵,将“红船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实践中促进青年大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6]。
(二)将“红船精神”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赓续传承下来的,“红船精神”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需要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的高校传承弘扬、深度开发、全面融入。一是要激活“红船精神”协同育人的文化基因。以“红船精神”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坚持显性和隐形教育相统一,在红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件层面不断创新,构建校园“红船文化”教育体系,通过建设红船文化品牌,办好红船文化网站、开展红船文化节等方式全面营造春风化雨的“红船”校园氛围。
二是要传承弘扬“红船精神”的文化基因。“红船精神”的红色基因在不同的时期会以不同的形式被广为传承,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的高度和奋进的明灯。高校应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船精神”进校园活动,通过文化创新功能保证“红船精神”永葆生机,让先进的主流文化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不断培养出技能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强国一代。三是要在实践中践行“红船精神”的文化基因。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身先士卒,牢记立德树人的办学方针,在全心全意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以德示范,在青年大学生“拔节孕穗期”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引领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自觉投身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去[7]。
(三)将“红船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坚定政治立场,又要深刻把握时代变化,“红船精神”与思政课程紧密融合有助于加强顶层设计,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对接。一是以“红船精神”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辅相成并相得益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准确把握“红船精神”的精髓,厘清新时代使命任务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体目标,发挥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功能。思政课程重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三观”,而课程思政是要高校所有课程凸显立德树人功能,着力构建融“课程建设”“意识形态防护盾”和“协同机制”为一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体系,“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不仅能够加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能同时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尚方宝剑”[8]。二是要将思政课程主阵地和网络思政新平台有机结合。要筑牢思政课程的主阵地,除了克服思政课程和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将知识塑造和灵魂铸造有机统一,还需要大力开发网络思政平台。高校网络平台几乎已经达到全覆盖,它的及时性、有效性与日俱增,利用现代化手段,将不断创新的“红船精神”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植入高校网络平台,能有效抵制不良文化的入侵,全面贯通线上线下、课上课下以及校内校外,让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参与到“红船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中来,让“红船精神”更接地气、更顺应时代的发展[9]。
(四)将“红船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创新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新引擎,而“红船精神”的核心是首创精神,即“创新创业精神”,两者存在天然的内生关系。一是要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全过程。引入“红船精神”,用革命先辈为民族和国家不畏艰难、不懈奋斗的事迹激励大学生吃苦耐劳,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干品质,帮助大学生厘清当前中国及世界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紧紧地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创业观,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二是要结合时代特点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实行“红船+创业”模式,通过“红船精神”的传播,让青年一代见证奋进历史,赓续百年初心,促进大学生创业者知史励行践初心,形成敢于创业、积极创新的自觉行动。三是要提振大学生创业者勇敢面临创业困难,坚定创业信心。从“红船+创业”中获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新创业的驱动力量。再者,高校应以“红船精神”中的首创精神为指引,把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基地实训相结合,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展红色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实施系列创新创业主题实践活动,营造创新活动氛围[10]。
(五)将“红船精神”与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深化融合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媒体多元化、信息高速化的世界大舞台,一是要用“红船精神”激发人才奋斗热情。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红船精神”的引领,让广大高校学子从历史镜鉴中坚定理想信念,于时代嘱托中恪守责任担当,在典型事迹中传递榜样能量。二是用“红船精神”引领培育新时代先进楷模。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是强大的,它不仅仅能引导个人成长、价值观养成,更是一种思想锤炼和精神托举。“红船精神”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最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的缩影,中国共产党队伍里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激励着青年学习增强为人民、为社会、国家奉献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三是要用“红船精神”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在过去100年,“红船精神”影响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优秀党员和先进模范,这些先进事迹让几代人在思想和情感上达到共鸣,他们彰显榜样力量,赓续红色血脉,为“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人力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在接续奋斗中践行初心使命[11]。
“红船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以“首创、奋斗、奉献”为核心的“红船精神”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全耦合,高校应当始终将“红船精神”的内涵和现实价值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去,引导青年学生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知行合一,走在时代前列,坚定理想信念,奉献峥嵘岁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5-03(2).
[2]刘芳霞.“红船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湘潭大学,2019.
[3]卢新波.红船精神“五化”育人体系赋能立德树人[N]. 中国教育报,2022-09-26.
[4]南大伟,裴晓涛.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21(Z1):42-44.
[5]李春莉.“红船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价值维度与实践探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1):103-105.
[6]唐黎.“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34(3):82-85.
[7]刑海华.激活“红船精神”育人文化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嘉兴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1(6):8-14.
[8]俞海洛.发挥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功能[N].河南日报,2020-10-12(12).
[9]云电军,王利敏,孔令升.主题教育视域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路径研究——以沧州师范学院为例[J].沧州师范学院 学报,2020,36(01):1-5.
[10]杨丽敏.基于立德树人的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红船精神为例[J].福建茶叶,2019,41(10):212.
[11]邹佩,黄德林.“红船精神”引领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5-17.
A Preliminary Study on Practice of “Red Boat Spirit” Leading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u Jiaxuan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The rich connotation and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Red Boat Spirit” are important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Taking the “Three Entries” work as the starting point, people will construct a “Five in One” cultivation space for the “Red Boat Spirit”,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 “Red Boat Spirit”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dvanced models for college students, forming a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eco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Red boat spirit; Moral education; Practical exploratio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G412
A
1672-1047(2023)04-0079-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3.04.19
2023-07-01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红船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机制与路径”(ZJGA202102)。
居珈璇,女,湖北武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特别用途英语。
[责任编辑:侯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