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

2023-03-15李颖胡凌云

关键词:时代化意识形态大众化

李颖 胡凌云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各种社会思潮与观念的出现,使得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严重的挑战。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目前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结合我国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契合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是重中之重。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为着力点,对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文化发展中话语权的构建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23)06-0035-04

[收稿日期]2023-09-10

[基金项目]合肥经济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基于新零售的生鲜电商企业城市配送路径优化研究”(YKL2021001)

[作者简介]李颖,合肥经济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胡凌云,合肥经济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信息安全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实现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稳健开展具有思想指导以及价值引领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思想文化意識不断威胁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但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指导作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1](P10)。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强化其话语权的构建是重中之重,在构建的路径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大众化作为着力点。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价值及内在逻辑表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复杂情势进行探究,为其发展路径的进一步优化和明确提供理论支持。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价值及内在逻辑表现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价值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决定我国上层建筑思想价值体系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在实现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其思想意识与我国实际国情相契合,在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既能接受优秀思想意识的指导,同时又能在实践中将思想用于行动的指导,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过程中,实现其理论思想更符合国情实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实践,为中国上层建筑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推动了中国上层建筑思想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实际国情的结合,才能更好的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对我国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实现其与历史的结合,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的利益[2](P22)。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基础上,为促进我国上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路径和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对中国上层建筑思想价值体系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之更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实现意识形态资源的合理分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助于实现意识形态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实现意识形态资源的合理分配,不仅关系到政治生态的健康,还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构建主流话语权,应重视其意识形态资源的合理分配[3] (P10)。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通过各种方式以及路径的教育宣传工作,能进一步增强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念的正确认识,能在其话语权构建的过程中,在大众群体中积累更多的认同感。这有助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使其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公共话语。其次,通过建立公正、透明的话语权竞争机制,保障不同思想流派和群体之间的平等竞争[4](P4)。这可以通过开放的舆论环境、公正的评价标准、公正的媒体报道等方式实现,避免资本的力量垄断话语权,从而促进思想观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最后,也要重视其他思想流派的话语权,尤其是那些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人民心声、具有独特价值的观点。这不仅有利于保障意识形态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3.维护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有助于维护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建设发展中的主流意识,由于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多种思想意识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潜移默化接受的内容,为促进经济文化的稳定性发展,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及话语权的构建,是实现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路径。大众是维护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对象,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大众对主流意识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才能在众多的意识潮流中,更好的稳定马克思主义的主流话语权。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指导下,才能更好稳定主流意识的安全性,才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更稳定的环境,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助于强化意识形态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人民群众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在逻辑表现

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由超越性向大众性转变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从超越性向大众性的转变中,进一步推动了意识形态的普及与传播,也有助于深入人民群众中去,转变为更多人参与的共同话语。在以前,少数人通过媒体和宣传机构掌控了话语权,而大众只能被动接受,缺乏话语的参与和表达。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参与话语的渠道更加广泛和多样化,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的普及,使得大众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参与话语的表达,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5](P30)。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要是由政府和宣传机构掌控,传播内容相对单一。但现在,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关注点已经不再局限于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也包括文化、社会、环保等方面。这种多元化的传播内容有助于深入人民群众中去。在以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主要是在国内范围进行,但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具备全球性的话题和影响力。例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就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

2.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内容、渠道更丰富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交网络的广泛普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理论、經典著作等传统形式。近年来,以“五位一体”为核心的思想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被加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中被不断深化的重要结果表现。同时,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体系,旨在适应时代变革,引领社会发展[6](P12)。在传播渠道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逐渐从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等单一媒介扩展到了更加便捷、普遍的网络平台。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其思想意识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路径支持。例如,政府官方网站、各大新闻媒体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传播渠道。通过这些新媒体渠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复杂情势

(一)西方霸权主义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构建的过程中,受到了西方霸权主义的挑战,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歪曲和污名化。在冷战期间,美国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洪水猛兽,敌视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把其污名成一种极权主义、暴力革命和独裁统治的思想体系。资本主义国家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原则,而且其理论体系具有历史局限性,无法适应现代世界的变革和发展。不难看出,资本主义国家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带有着非常强的偏见和误解,也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7](P195)。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的传播占据了绝对优势,其思想、价值观和习惯方式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然而,这些文化的传播往往是以所谓的消费主义、浪漫主义、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为核心,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其思想内涵以及核心理念与西方文化的主流价值观不同。因此,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全球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微时代的负面效应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面临的另一个复杂情势是微时代的负面效应。微时代指的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所带来的新环境,这种新环境对话语权构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微时代强化了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潮,而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相悖。在微时代中,个人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等途径快速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对话语权构建带来了新的挑战[8](P158)。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理论需要与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进行竞争和对话,以赢得更广泛的支持和认同。其次,微时代的信息洪流和信息过载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产生了负面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愈加庞杂和复杂,而人们的关注点和注意力也变得越来越短暂和有限。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需要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以更有说服力和亲和力的方式进行表述和传播。

(三)主流意识形态自身建设局限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构建的过程中也受自身建设的局限性影响。主流意识形态本身使得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敌对势力的挑战,在社会经济发展多元化中,主流意识形态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分化的苗头。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需要与其他意识形态进行竞争和对话,以赢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对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也存在一定的创新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往往建立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上,而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构建需要在这种背景下重新理解和诠释,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为着力点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坚持其理论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学习和分析。首先,贯彻落实历史唯物主义,在思想革新的过程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更加正确、客观的认识人类的发展是受到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和推动。马克思主义者要从生产力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去分析社会历史和社会现实,这是理论基础。其次,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核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要坚持和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坚持人民中心地位,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因此,重视人民的中心地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将人民置于发展的中心位置,才能为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中国化构建创造条件。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有机融合,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对我国实现稳健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巨大,在我国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保障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就应保障其思想的时代性和契合性,在我国发展的实际背景下,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融合。实践中,要坚持实际,在问题提出以及解决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发展的创新性和稳定性,不断在实践中探求实现稳健发展与融合的路径,在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同中国实际不断契合的过程中,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历史进程不断向前的发展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1.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发展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先进性和实践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总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办法转化成经验,用于思想的指导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解放思想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是推动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动力源泉[9](P50)。要坚持思想解放,敢于创新,敢于开拓,不断突破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势,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同时,还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注重对实践进行深入、全面、科学的分析,从而把握客观规律,正确指导实践。在推动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是解放全人类,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丰富理论的同时明确自我发展的路径,使其具有更加强大的指导力和适应力。

2.正确认识发展中的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是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保障。首先,要正确认识社会矛盾的特点和形式。新时代,存在着新旧矛盾交织、新矛盾凸显的特点。正确认识这些矛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预防和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其次,要准确把握社会矛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新时代,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我国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机协调,在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实现统筹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发展需求,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各项工作向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最后,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发展的结合,着重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反对脱离实际的抽象理论,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相互作用、相互推进。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应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中心地位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内容,是稳定我国国内民情,稳定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唯一路径,也是各类思想文化不断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守则和前提。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在人民群众中,帮助群众先能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真正的接受和落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种组织和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但大众普及马克思主义思想,使其在生活中能更加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需不断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培训和教育,强化政治素养水平的提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各行各業的全面性发展。

2.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

新时代,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呈现新的表达形式和内涵,在主流思想构建中,对其思想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同样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实现大众化发展是意识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以前,往往是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学术讲解来表达和传递,难以吸引普通民众的关注和理解。因此,要想实现对社会公众的积极引导,就需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表达形式,以更加生动、易懂、有感染力的方式来传递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可以通过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例如,可以利用影视、音乐、绘画等形式来创作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文艺作品,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和文化,因此,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广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可以通过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渠道,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公众在浏览和阅读中逐渐领悟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最后,可以通过在教育领域中的创新来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在教育中创新,可以更好地推广和传承马克思主义思想。

四、总结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精神内核,是构建主流话语权的目标指引。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本身出发,立足于我国发展的实际,从国情以及实践中获取发展的方向,实现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有机融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领会,始终保持理论创新和思想先进性;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人民群众的思想需求,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实现对社会公众的思想领域的积极引导,为构建中国化以及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造条件。总之,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使之更好地适应我国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

[参 考 文 献]

[1]路璐,李小宁.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统一战线的两种范式及其历史性变革[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2).

[2]闫志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行的理论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3(1).

[3]陈占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J].观察与思考,2023(2).

[4]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J].新湘评论,2023(4).

[5]赵霞,徐杰,凃正健.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与时代启示——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视角[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3(1).

[6]梁利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四维目标体系在大学生中构建的实证研究——基于广西十二所高校学生话语权问卷调查的差异分析[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7).

[7]孙绍勇,周伟.党的二十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届全国创新马克思主义论坛”述要[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1).

[8]方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哲学贡献——“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2022年年会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哲学贡献学术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1).

[9]郝雨,李娟.习近平发展与建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话语体系——基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新闻观研究[J].当代传播,2023(1).

[责任编辑 常延廷]

猜你喜欢

时代化意识形态大众化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