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微评
2023-03-15
如何堵住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漏洞
梁丹撰文指出: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在“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落地一年后,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流水等数据大幅减少,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
在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得到进一步控制和解决的同时,报告显示,随着对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系统的完善而产生的相关黑灰产业,家长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监管仍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辨析当前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的难点和突破点尤为重要。
1.围绕未成年人游戏需求的租号、诈骗频发。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文件,不断限制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时长。目前,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在越来越严格的时间限制下,由未成年人游戏需求衍生而来的租号服务甚至是诈骗频发,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系统存在技术手段失效的情况。
当前,大部分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识别依赖账号注册时的用户身份信息,而当未成年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时,则能绕过防沉迷系统的监管。
2.家长须提高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监管能力。孙宏艳认为,今天特别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就像我们都认可营养均衡、坚持运动的生活习惯一样,网络习惯也同样重要”。
3.尽力帮助未成年人实现自主管理。面对未来的游戏和网络防沉迷工作,孙宏艳认为,“首先要对未成年人有信心,其次要能够多发挥他们的内驱力。我们总是讲平台、政府和家长担负着很大责任,但未成年人也有很大的自主性,应该帮助他们尽力实现自主管理”。
优化作业管理不能缺少学生视角
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蛟镇中学教师周国梁撰文指出:日前,湖南省常德市常英学校的学生领到了新身份:作业登记员。而该区第一小学数学老师刘小芬,也在最新一次集体备课中领到了新任务:统筹规划作业、按周布置作业、校内公示作业。这是湖南常德在“双减”背景下,围绕如何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和布置等,实现减负不减质的具体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区对于作业布置的亮点做法是由学生担任作业监测员,这让学生对作业量、作业难易度有了发言权。该校的做法无疑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作业统筹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让他们也有表达观点的机会,同时丰富多元化的作業形式。
这也启示我们,做好作业管理,学校应转变作业设计理念,统筹兼顾“一盘棋”,让师生共参与。如何在作业设计中发挥学生的力量?首先需要学校有顶层设计,包括出台新的制度、有具体可操作的措施,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对作业的看法。特别是在作业总时间、各学科作业所占的时间等方面,应有相应的学生评价和反馈机制。对此,可以采取学生参与监测、教师收集反馈后统筹规划、学校进行作业公示等方式。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优势。学校层面控制的是作业所需的时间和数量,学科教研组控制的主要是作业的质量。发挥本校学科教研组的力量,如统筹编排校本作业、整合内容、严控时间、分层设计等,有利于减负提质。不仅如此,还可以扩大教研组范围,依托互联网,实行城乡结对的方式,即市区优秀学校教师与乡镇薄弱学校同学科教师固定时间和次数,共同备课、同步作业等,发挥某一地区范围内大教研组的作用,在作业设计层面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
未来,还需进一步围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改进学业评价制度,形成多样化的作业。一方面,要发挥好考试的引导作用。在重要考试命制试题时,应围绕核心素养,丰富题型,合理安排难度,增强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以此引导日常作业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除了纸笔测试外,在评价中,应注重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即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这样既能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增强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也能让不同潜质的学生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例如,可以推行包括课本剧、制作思维导图、趣味手抄报等在内的实践作业。当然,在改变作业设计的同时,也要向家长进行及时、合理的解释,引导家长转变观念,以防家长对多样化作业产生误解。
(以上信息选自《中国教育报》,并对原文有编辑改动。)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