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低剂量CT 在肺结节中的诊断效果
2023-03-15徐连杰
徐连杰
(连云港一四九医院放射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42)
肺结节是临床上常见的肺部病变,关于该病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但临床上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体液细胞代谢功能紊乱有关,需要予以及时诊断,及早诊断并及早接受治疗,是减轻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随着CT 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胸部CT 在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上得到了广泛运用,胸部CT 的空间分辨率高,可获得更加清晰、准确的图像,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1-3]。然而,大多数肺结节患者需要重复、多次接受检查,这则需要考虑CT 检查的辐射问题,如何降低CT 检查辐射也成为医学检查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低剂量CT 和常规剂量CT 在辐射剂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低剂量CT 是否能够获得与常规剂量CT 相似的诊断结果,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现选取连云港一四九医院2020 年3 月—2022 年8 月收治的肺结节患者40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胸部低剂量CT 的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连云港一四九医院2020 年3 月—2022 年8 月收治的肺结节患者40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 检查,其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8 ~73 岁,平均年龄(49.56±3.37)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结节诊断标准[4]:肺内边界清晰、病灶明确,结节数量≤3 个;②患者相关基础资料均完善,且确诊后均在我院接受后续治疗。排除标准:①患有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性疾病者;②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患者;③ 精神障碍患者;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
1.2 方法
检查前,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训练患者用力吸气—屏气—再吸气—全力呼气—屏气,让受检者了解检查过程中的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照组:仪器采用GE Bright Speed 16 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胸部常规剂量CT 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是从肺底到肺尖,依次进行扫描,叮嘱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尽量保持屏气状态。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为150 mA,螺距为1.0,重建厚度控制在7 mm,层距为5 mm,矩阵为512×512。
观察组:仪器采用GE Bright Speed 16 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胸部低剂量CT 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是肺底到肺尖,依次进行扫描,叮嘱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尽量保持屏气的状态。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为30 mA,螺距为1.0,重建厚度控制在7 mm,层距为5 mm,矩阵为512×512。
1.3 观察指标
(1)肺结节形态学特征:比较两组肺结节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密度不均匀、胸膜粘连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形态学特征的检出率。
(2)肺结节直径:测量两组的肺结节直径,并进行组间比较。
(3)图像质量:由两名工作经验丰富的诊断科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两位医生的诊断结果一致时直接记录分数,若结果不一致,则在协商后确保结果一致,再记录分数。使用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作为评价标准,将图像质量分为四个等级,1 分表示图像中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患者肺部结构;2 分表示图像中会出现轻度伪影,但不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3 分表示图像会出现中度伪影和错层,但能够进行临床诊断;4 分表示图像中出现严重的错层和伪影图像,且无法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4)辐射剂量:比较两组的CT 剂量指数、CT 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结节形态学特征
观察组的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密度不均匀、胸膜粘连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形态学特征检出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对比[n(%)]
2.2 肺结节直径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肺结节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肺结节直径对比(± s,mm)
表2 两组的肺结节直径对比(± s,mm)
组别 例数 肺结节直径观察组 40 11.25±4.23对照组 40 11.31±4.45 t 0.062 P 0.951
2.3 图像质量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阶段图像质量评分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图像质量对比[n(%)]
2.4 辐射剂量
观察组的CT 剂量指数、CT 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的辐射剂量对比(± s)
表4 两组的辐射剂量对比(± s)
组别 例数 CT 剂量指数vol CT 剂量长度乘积mGy·cm有效辐射剂量mSv观察组 40 22.25±3.26 23.59±2.26 3.15±1.26对照组 40 32.56±4.14 34.46±2.78 5.58±1.11 t 12.374 19.189 9.152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肺结节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肺部病变,主要是指肺内直径<3 cm 的不规则病灶,无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病灶主要集中在肺组织上,包括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两种类型,随着环境的变化、慢性炎症发生率的升高,加上吸烟不良习惯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增高了肺结节的发生率[5-6]。对于良性结节患者,临床上需要在明确具体病因后予以针对性治疗,而对于恶性结节患者,需要及早发现并及早对其实施手术治疗。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肺部病变组织会逐渐延伸到支气管,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结节,及早检查、及早确诊并及早予以针对性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7-9]。目前临床上用于肺结节诊断的技术方法相对较多,而不同的检查方法在获得的诊断结果准确性以及检查经济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对于接受检查的患者而言,在满足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选择一种经济性较强的检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像学检查技术是临床上用于肺结节病变诊断的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观察并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分析,并制定出更适合、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中,胸部X 线片是检查肺部疾病的常用手段,此种检查方法操作简单,经济性强,通过胸部X 线检查能够较早发现结节病变情况,明确病变的具体位置和病变部位的密度范围,观察病变部位是否有活动性空泡征,明确病变的具体性质。但是,肺部组织在密度和厚度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采用胸部X 线进行检查获得的结果准确性相对较低,存在不同滤过率的情况,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影响康复进程和治疗效果,同时也会影响预后。随着CT 技术的不断发展,胸部CT 逐渐运用在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上,并且胸部CT 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普通的胸部X线片,这也是胸部CT 能够在肺结节的诊断上得到广泛运用的重要原因[10-12]。
虽然胸部CT 用于肺结节诊断上的优势显著,但患者需要多次、反复接受检查。有报道称[13-14],胸部常规剂量CT 在检查过程中表现出的辐射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症状较轻的患者会出现脱发、恶心等不良反应症状,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不孕不育。而且,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加,辐射的剂量也会随之叠加,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断加深。近年来,胸部低剂量CT 逐渐运用在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上,行常规剂量CT 检查的管电流是150 m A,而低剂量CT 检查时的管电流是30 m A,降低了80%,显著降低了检查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并且,运用低剂量CT 进行检查,可以降低探测器和X 线管的损耗,更有利于保护仪器设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T 检查的成本[15-17]。医护人员和患者不仅关注于常规剂量CT 和低剂量CT 检查在安全性方面的异同,同时也注重在准确性方面的异同。此次研究比较了胸部常规剂量CT 和胸部低剂量CT 在肺结节诊断上的应用效果,对比结果提示两种检查方式在肺结节形态学特征的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检出的肺结节直径比较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低剂量CT 检查测量所得的肺结节直径是(11.25±4.23)m m,采用常规剂量CT 测得的肺结节直径是(11.31±4.45)mm。除上述两项指标之外,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方面差异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种检查方式获得的图像质量评分均相对较高,提示图像质量佳,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辅助性参考依据。上述几项研究结果说明低剂量CT 和常规剂量CT获得的诊断准确性和图像质量相似,但采取低剂量CT诊断的辐射剂量却显著小于常规剂量CT 检查的患者,说明低剂量CT 检查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胸部低剂量CT 诊断肺结节的优势显著,检出率高、图像质量佳且辐射小,患者的接受度和依从性更佳,故在临床上有借鉴意义和进一步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