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跟踪学习

2023-03-14

《学习方法报》语文八年级 2023年32期
关键词:温馨黄河词语

(总分:40分)

课内跟踪 (建议用时15分钟)

基础锤炼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①______的世界里,我始终保持一颗qián chéng(   )的心,无论生活有多少jiēzhǒng-érzhì(     )的挑战和困难,我都从容②______,坚定前行。在城市的chuānliú-bùxī(   )中,我③______着人生百态,虽有凄凉之时,但我深知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世界本该是美好的,让爱它的人怀揣最纯粹的梦想,即使面对挫折就能勇往直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qiánchéng(   )

jiēzhǒng-érzhì(     )

chuānliú-bùxī(     )

2.選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章横线处。(3分)

①A.翻云覆雨 B.风云变幻

②A.应对 B.应付

③A.演绎 B.表演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在横线上写出修改后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江大河,终归大海,综汇之地,即为吴越。“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本已接壤的两个诸侯国,便在漫长的相争相斗中共同奠定了吴越文化的最初底色。三国两晋南北朝之际,吴越文化迎来第一次高潮。四百多载的浮沉积淀,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篇,刘义庆编纂了《世说新语》,王羲之留下了《兰亭集序》。唐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之南移,遂引发了文化重心之南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流播所及,吴越贤哲从中喷薄而出。张旭、范仲淹、刘基、唐寅、徐渭、冯梦龙、顾炎武、黄宗羲、章炳麟、蔡元培、鲁迅……代有才人,数不胜数。

长江“汇聚千流,接纳百川”,沿岸儿女“共饮长江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域文化系统。同时它又与黄河文化一道构筑了南北二元耦合的交融态势。二者看似南北相隔,实则分中有合,因势而变,因时而异,共同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的文字,不超过28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词语排列成一副与长江文化有关的对联。(2分)

长江 圣人 此 有 天险 中国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7~11段,回答问题。

6.“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句中的“凄凉”一词应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如何理解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选文内容来看,冰山上纵横的裂纹记录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迁移

拓展阅读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我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一路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我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于是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脈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它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

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有删改)

10.阅读本文,梳理游踪及作者的感情,(4分)

(温馨提示:找到已有信息的相关语段,根据语意概括,或直接提取有效词语。)

11.第二段说:“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从全文结构来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3分)

(温馨提示:文章前面语段中的话,通常是为下文埋下伏笔,或者是引出下文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全文,品味下面的句子。(4分)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

(温馨提示:品味句子时可以从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来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第三段和第五段分别写出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又有何不同?请概括回答。(3分)

(温馨提示: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找到相关语段分析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探究作者将名片投入黄河这一举动的意蕴。(3分)

(温馨提示:体会作者情感,要抓住作者离开故土多年的写作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温馨黄河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找词语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温馨的一家
一枚词语一门静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