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功能·困境·路径
2023-03-14刘奔前魏家保
刘奔前,魏家保
(淮北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辩证思维能力是建立在辩证思维方法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的思维及实践能力。在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前提下,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现实问题,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并不断深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指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1]党的二十大报告又重点强调:“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2]可见,辩证思维方法不仅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辩证思维能力不仅是认识世界的能力,更是改造世界的能力。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大学生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体。让当代大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关系青年未来,关系国家前途,关系民族命运。基于此,当代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1 辩证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实践功能
从理论上来讲,辩证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就是要唯物辩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其思想内容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规律、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一个核心规律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也就是说要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等原理,在此基础上,掌握对立与统一、个性与共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一系列辩证思维的方法。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即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联系与发展是运动着的事物的存在状态,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联系和发展着的,不能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世界。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原因动力、过程状态、方向趋势,即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具有强大的实践功能。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需要充分认识辩证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实践意义,积极提升自身辩证思维能力。
1.1 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
从年龄上来说,当代大学生虽然大部分已步入成人阶段,但由于大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的发育特点,在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上尚不成熟,在思维逻辑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矛盾之处,思维的直线性与系统性并存、片面性与全面性并存、保守性与创新性并存。因此,全社会特别是高校要自觉承担起提升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责任,帮助青年大学生自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唯物辩证法思想,自觉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看待自身、看待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要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不断克服自身思维的直线性、片面性和保守性,形成全面、系统、创新的辩证思维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这些都会对大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打下良好基础。
1.2 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历史方位
本质上,个人的发展永远都是建立在国家和民族发展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准确、辩证地看待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方位。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错综复杂,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怎样看待这些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做?这些都需要青年大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沉着观察、仔细鉴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目前处在什么方位?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都需要青年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辩证思维方法来看待。[3]只有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运用历史的系统的分析方法,特别是矛盾分析的观点和方法,我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判断,才会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四个自信”,走好自己的路,实现我们的伟大目标。
1.3 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自觉实现小我与大我的互融共进
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把个人发展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辩证看待个人与集体、部分与整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要正确看待个人得失,在国家民族的进步中不断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这些都需要当代大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基础上处理好这些关系,自觉实现小我与大我的互融共进。
2 当代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
我们党向来高度重视唯物辩证法的学习与掌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并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提高全党同志的辩证思维能力。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无不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更需要不断提高全党全国人民的辩证思维能力,行稳致远、笃定前行。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是国家和民族前途所系,理应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学习在前,掌握在前。在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我们一直坚持不懈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等多渠道的努力,当代大学生已普遍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辩证思维能力在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从党和国家要求来说,当代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完善和提升。
2.1 思维方式直线化片面化,缺少辩证思维方法训练
由于应试教育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青年大学生在大学之前对思维科学的课程学习明显不足,思维方法训练不够,以致无法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法。直线性思维方式是一种低级性、单维性、单方面性的思维方式,比较直接、简单、片面。与辩证思维方式相比,直线性思维的主体即人的视野不够开阔,眼光比较短浅、思维目的比较集中。直线性思维看到的更多是事物的纵向联系,看不到事物的横向联系,或者只看到某一横面,而忽视了其它横面。[4]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缺乏思维方法的学习及训练,思维方式大多呈现出的是直线化倾向。习惯于过去传统式的经验主义思维,看不到事物的发展性,创新动力不足;拘泥于思维的单方面性,忽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片面孤立地看待事物,非黑即白,系统观念不够;在实践中分不清主次,做不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实事求是。这些都与长期缺少思维方法训练特别是辩证思维方法训练有着直接关系。
2.2 教学方式方法缺少针对性,成效不足
新时代以来,我们加强了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引领作用,在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水平和思想政治修养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了当代大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我们安排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该教材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给予了重点设置。唯物辩证法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总特征、规律范畴等,教材都做了最基本的涵盖。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唯物辩证法教学中出现了偏差。许多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限于辩证法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只满足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实际提高。此外,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也难以适应当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需要。唯物辩证法思维比较抽象,必须结合具体生动的案例才能讲的明白,学生才易于领悟;辩证法思维能力必须经过实际的历练才能得以提高,因此,必须配以扎实的实践教学。这些教学方式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都比较欠缺,造成了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比较困难,更谈不上对辩证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
2.3 实践中缺少唯物辩证法思想引导,辩证思维能力提升缓慢
除了思政课这个主阵地之外,大学生在现实学习工作生活当中都会遇到辩证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问题,因此,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说到底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锻炼提升。遗憾的是,目前,大学生课业负担依然比较沉重,考研、就业压力较大,对国际国内形势关心不够,对鲜活生动的社会活动参与不足,大大影响了他们对问题的判断和对现实事物发展的正确认识,辩证思维的实践能力大打折扣。此外,无论是高校还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了在课外、校外等多种场合、多种渠道的唯物辩证法教育,没有或很少挖掘各种实践活动中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要素,致使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升缓慢。
3 培育当代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可行路径
培育当代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无论是出于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还是出于大学生个人的人格及职业发展需要,现在都尤为迫切,因此,需要全社会特别是高校思政部门积极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大学生特点、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的可行路径。
3.1 坚守思政课主阵地,充实辩证思维教学内容
在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升方面,必须坚守好、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高校思政课在教学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这是大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充实思政课辩证思维教学内容。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本教材的教学中,要依托教材认真详尽地讲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让学生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正确全面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掌握辩证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不仅有辩证思维方法,还有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等,这些思维方法与辩证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原则。[5]其次,要充分挖掘其他思政课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其他思政课程同样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和发展的,许多内容都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理论展开和实践运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和运用。再次,有条件的院校要探索开展《逻辑学》《心理学》等现代思维科学的教学,或者在思政课教学中穿插一些思维科学的学习与训练。这些学科提供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方法,与唯物辩证法互相补充、相互借鉴,对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大有裨益。
3.2 丰富思政课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式方法
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要建立在学习训练的基础上,对青年大学生来说,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接受方式,因此,当代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要从课堂起步。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以效果为要,担负起课堂教学的重任。首先,在辩证法思想讲授上,不能仅仅照本宣科,这只会把抽象的理论讲的更抽象,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没有任何学习效果。要结合唯物辩证法具体内容,精心选择最新、最典型、最贴切的案例进行专题式或穿插式的案例教学,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剖析了重大现实问题,又加深了对辩证思维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无形之中就提升了辩证思维能力。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要舍得花时间采用讨论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最后由老师点评、收尾,推出正确结论。其次,针对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在传统板书、PPT教学基础上,要考虑使用各种智慧教学手段,让课堂更加生动鲜活。对这些教学手段,思政课教师要随时注意吸收消化,并加以灵活运用。同时,还需要借助“大学生讲思政课”竞赛等平台,邀请学生上台讲解相关问题,这些实践给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再次,在校外、课外实践教学中加深对辩证思维方法的理解。高校及其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精心选择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思政课教师要花大力气挖掘整理各基地的辩证思维内容及亮点,精心组织,让唯物辩证法思想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参观、体验中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3 落实“三全育人”责任,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同样也不仅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需要社会、学校、所有教育者共同努力,才能把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到新水平。目前,亟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大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换言之,课程思政就是从“大思政课”理念出发充分挖掘整理其他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所能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思政课程一起担负起思政育人的重大责任。[6]目前,高校开设的课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都是辩证思维方法的实践运用,所以,各专业教师要认真研究、深入挖掘各专业课中的辩证法思想和所运用的辩证思维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要探索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调配合的多种模式。目前,有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要注意学习借鉴,共同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切实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期他们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