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江州文学景观研究
2023-03-14◎张雨
◎张 雨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江州始置于东晋,管辖领域为江西大部。后江州屡次割裂,统辖畛域变小。到了唐代,江州应是指现在的九江市,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江州浔阳郡,上。本九江郡,天宝元年更名”。“县三。浔阳,彭泽,都昌”[1]。可见,江州在唐代经历了多次改名,领浔阳、彭泽、都昌三县。
江州因山川形胜,历史底蕴深厚,吸引历代文人创作了许多诗作,其中以唐代文人的创作为代表。唐代文人在诗作中书写江州的自然山川和亭台楼阁,形成了丰富的文学景观。曾大兴提出,文学景观“是指那些与文学密切相关的景观,它属于景观的一种,却又比普通的景观多一层文学的色彩,多一份文学的内涵”[2]。可见,正是由于文学书写的介入,景观才得以成为文学景观。在历代文人书写中,唐诗中的江州文学景观呈现出丰富的美学特征和价值属性,有其特定的生成条件。
对江州文学景观的研究,学者多关注历代对庐山的书写,然较少关注对其他景观的吟咏。笔者从唐诗中江州文学景观的类型、特点、生成条件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江州文学景观的独特之处,挖掘其形成的深层原因。
一、唐诗中江州文学景观的类型
文学景观“就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3]。自然景观主要是指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下形成的,不需要人工建造,比如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对于人文景观的定义,有学者提出,“人文景观是指历史形成的、与人的社会性活动有关的景物构成的风景画面,它包括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4]。江州的文学景观也大抵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一)自然景观
“九江左挟彭蠡,右傍通川,陆通五岭,势据三江,襟带上流,乃西江之重镇”[5]。可见,江州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山川形胜。唐代诗人在诗中对江州的山水有所吟咏。如“青山导骑绕,春风行旆舒。均徭视属城,问疾躬里闾。烟水临泉谷,川陆散樵渔”[6],“新雪满前山,初晴好天气。日西骑马出,忽有京都意。城柳方缀花,檐冰才结穗”[7]。这些诗作描绘了江州的自然风光。
江州最出名的山川当属庐山。“庐山三面阻水,西临大陆,为群山所奔辏。山无主峰,蜿蜒蝉连,指列调敷,各自为胜”[5]。庐山的奇丽风姿,成为诗人的吟咏对象。庐山有众多别称。钱贵成的《咏赣唐诗征考》中提到的别称就有二十多个,如“天子都、吴章岭、匡俗山、匡山、匡阜、匡庐、匡岳、匡岭、庐宫、庐岳、庐阜、庐峰、庐壑、庐霍、庐山、炉、垆、炉峤、香炉峰、香炉、五峰、五老峰、老人峰等”[8]。
《史记·河渠书》最早提到“庐山”一词。其中记载:“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9]唐代诗人也在诗歌中吟咏庐山,据《庐山历代诗词全集》统计,唐诗写庐山的多达1035 首。李白对庐山多有吟咏,他在《望庐山五老峰》中写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10]五老峰位于庐山的东南面,是庐山一处比较独特的景点。诗人用了一个“削”字,突出了五老峰的陡峭险峻。诗人从高处俯瞰九江秀丽的景色,由此生发出想隐居此地的想法,折射出了他孤高自洁、不问世俗的人格特征。
唐代诗人对庐山瀑布也有所吟咏。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描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观。其中有云:“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气共氤氲。”[11]写了万丈的瀑布穿过云雾和杂树,一泻千里,周围还冒着紫气。庐山瀑布奔流直下的气势冲击着诗人的视听感受。
由此可见,唐代诗人对江州的自然景观多有书写,尤其是对庐山的书写,将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折射出唐代诗人对庐山情有独钟,以及表达了诗人的孤高自傲。
(二)人文景观
唐代文人也在诗歌中吟咏江州的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社会、艺术和历史的产物,带有其形成时期的历史环境、艺术思想和审美标准的烙印,具体包括名胜古迹、文物与艺术、民间习俗和其他观光活动”[5]。可见,人文景观多了人的活动,通过历史的脉络,可以挖掘其中的艺术思想和美学特征。
亭台楼阁是江州重要的人文景观,唐诗中有许多对江州楼阁的书写。如白居易《庾楼晓望》:“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7]“庾楼”即“庾亮楼”,建立于东晋时期。白居易登上庾楼,望着楼下的情景,联想到自己贬谪的处境,生发无限感慨。除了庾楼之外,白居易对江州的百花亭、北亭、浔阳楼也多有吟咏。现在,这些亭台楼阁已经成为江州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道观佛寺也是江州的人文景观主要类型。紫极宫是江州较为出名的道观,唐代诗人在诗中有所书写。如李白《浔阳紫极宫感秋作》:“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12]世道变化无常,诗人却能不为俗世所困扰。渴望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寄情于山水田园。可见,紫极宫作为一个道观,是人心灵的净土。
除了道观,江州还有众多佛寺,较有代表性的有大林寺和西林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7]诗人描绘了大林寺四月桃花始盛的图景。此外,归宁寺、栖贤寺、东西林寺等佛寺也在唐诗中被书写。
江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许多人文景观,如亭台楼阁、道观佛寺等。因为有了历代文人的活动,加上唐代诗人的吟咏,江州的景观被注入了文化的内涵,有了文学的意蕴,从而成为了著名的文学景观。
二、唐诗中江州文学景观的特点
江州的文学景观历经了时代的变迁,在唐代文人墨客的诗作中,呈现出丰富的美学特征和多元的价值属性。
(一)美学特征
唐诗中江州的文学景观经过文人的书写和后人的传播,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首先,江州的文学景观具有形象美和色彩美。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总是以某种特定的形态存在的。唐代张祜的《晚下彭泽》有云:“斜日照鸟当,孤舟下彭泽。平分江九派,敛度山一壁。浅浦横黑查,高林间白石。帆收天益瞑,鸟没岚更碧。”[13]此诗主要描绘诗人傍晚路经彭泽所见之景。“鸟当”应为“马当”之讹误。[14]这里的“黑查”指的是“黑木筏”,“岚更碧”指的是山中雾气呈现浓碧色。可见,在诗人的眼中,木筏、石头、雾气都有鲜明的颜色,具有色彩美和形象美。
江州的文学景观具有声音美和动态美。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0]庐山瀑布是江州的一处景观,李白在诗中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庐山瀑布的一泻千里的声势,具有声音美和动态美,给诗人带来了强烈的听觉感受。
唐代诗人贯休在《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其四中写道:“匡阜层层翠,修江叠叠波。从来未曾到,此去复如何。水庙寒鸦集,沙村夕照多。谁知垂钓者,孤坐鬓皤皤。”[15]这首诗视听结合。诗人初到庐山乘船泛游,映入眼帘的是重叠翠绿的山峦和波光粼粼的湖面。本是美好的画面,可是诗人初到此地,难免会因为环境的陌生而无所适从,耳畔又传来水庙边寒鸦凄切的叫声,更增添了一抹悲凉。可见,诗人笔下的庐山、修江、寒鸦作为江州文学景观,有丰富的美学特征,既具有形象美和色彩美,又具有声音美和动态美。
江州的文学景观,在历代文人的笔下,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丰富的美学特征。诗文中的江州文学景观是形象美、色彩美、声音美、动态美的结合,江州的自然山川在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
(二)价值属性
首先,江州的文学景观具有自然属性。江州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历代文人笔下的江州山水呈现出崇高美和生态美的特点。如白居易的《游湓水》描写了湓水的自然之美。诗中写道:“湓水从东来,一派入江流。可怜似萦带,中有随风舟。”[7]第一句使用白描的手法,第二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入江流”和“似萦带”写出了湓水自东而西的流向和曲折连环的形状,体现了湓水的自然属性。
其次,江州的文学景观具有历史属性。江州始置于东晋,陶渊明就在江州担任过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官职。尤其是在担任彭泽县令时期,他寄情于山水。后来辞彭泽县令之后,不再涉入官场,坚定了隐居的决心。自此,彭泽就成为陶渊明的代称。唐代诗人汪遵在《彭泽》中写道:“鹤爱孤松云爱山,宦情微禄免相关,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16]题目中的彭泽指的就是陶渊明,流露出对寄情于自然山川与琼浆玉露的向往。
再者,江州的文学景观还具有人文属性。人文属性又叫文化属性,“实际上,所有的景观都变为文化景观”[17]。江州又叫浔阳。“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7]。营造了萧瑟的秋意,奠定了送别的基调。此后,浔阳就与离别、惆怅、相思等相联系。更早的时候,浔阳也叫柴桑。依山傍水,曾经是兵家之地,群雄逐鹿,金戈铁马。它还是一个世外桃源,陶渊明曾在此居住过。辛弃疾在《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中写道:“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18]将陶渊明与王、谢诸郎相比较,表达了对陶渊明高洁情操的仰慕。江州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再加上历代文人的书写,景观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追溯江州的历史,我们似乎还可以听到刀剑的鸣声,感受到琵琶女高超的琴艺,体会到诗人隐逸的情怀。
最后,江州的文学景观具有文学属性。文学景观“就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3]。文学属性是文学景观独有的属性。大小孤山、庐山、浔阳楼、紫极宫都是历史悠久的文学景观。从古至今,这些景观被无数文人书写。江州的景观,在历代墨客骚人的笔下,具有了文学的内涵。东晋的陶渊明在江州写了很多诗歌,唐代的孟浩然、李白、白居易也都来过此地书写江州的文学景观,宋明清的文人墨客也对江州的文学景观多有吟咏,不断丰富景观的文化意蕴,使江州的文学景观成为诗意的存在。
总之,江州的文学景观具有多重属性,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还有独特的文学内涵。如今,经过文人的吟咏和世人的传播,江州的文学景观已经成为重要的地理景观和文学景观了。
三、唐诗中的江州文学景观的生成
“文学景观不是先天存在的,它有一个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其生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9]。因此,唐诗中的江州文学景观也不是先天存在的,有一定的生成条件。结合江州地理位置、唐代政治文化背景、历代文人书写和题咏,不难发现,江州文学景观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唐代政治文化与江州景观的交融
江州多山水,多亭台楼阁,历代文人在诗歌中多有吟咏。纵观诗歌史,不难发现,历代对江州景观书写,唐诗最多。这与江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紧密相关,还与唐代多元的政治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有学者指出,“盛唐诗人文士遭贬者约221人次”“中唐诗人文士遭贬者约344 人次,明显多于盛唐时期诗人文士贬谪的人数”[20]。从盛唐、中唐两个时代的贬谪人数,就可以窥见唐代贬谪之风。而唐代贬谪的主要地区,“尤其是以偏僻的江南西道、岭南道、江南东道和山南东道为主”[20]。江州属于江南西道。唐代许多文人被贬谪到江州,创作了许多诗歌,书写当地景观,为江州的文学景观增添了人文内涵。
唐代盛行道教,据《江西通史》记载:隋唐五代特别是唐,由于统治者的大力倡导,道教全面发展并趋于鼎盛。这充分体现在道观的大量兴建、斋醮仪式的健全、民间信奉的普遍等方面。江州道教在汉魏六朝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以庐山、龙虎山、洪州西山等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道教中心,对本区民众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1]
可见,唐代的江西道教蓬勃发展,贬谪此地的诗人,在诗歌中书写江州的道观,为江州的景观增添了文化内涵。
除了道教,唐代的佛教文化也很繁荣。武则天时期大兴佛教,佛教思想也影响到了江州地区。据载,“唐五代时期,在江州境内,除了南禅宗广泛流行外,佛教的净土宗、律宗、三论宗等也有不少的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1]。唐代诗人也多在诗歌中书写庐山的东西林寺、大林寺等佛寺。这些佛寺都修建在庐山,所以庐山在唐人的书写中,成为佛教文化的代表。
总之,在唐代的贬谪制度之下,许多文人被贬江州,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白居易。他们在贬谪期间,创作了许多诗作,对江州景观多有书写,并在这些景观中注入思想情感,为江州景观平添了文学内涵。唐代佛道文化蓬勃发展,江州也深受佛道文化的影响,修建了许多佛寺和道观。江州的佛寺道观等景观在唐代文人的笔下,增添了文化意蕴。
(二)江州景观的历代书写与文人题咏
明人钟惺为曹学佺《蜀地名胜记》作序时说:凡为山者皆可以高,为水者皆可以深也。一切高深,可以为山水,而山水反不能自为“胜”。一切山水,可以高深,而山水之胜反不能自为“名”。山水者,有待而“名胜”者也,曰“事”、曰“诗”、曰“文”,之三者,山水之眼也。[22]山水虽然高深,但是不能自为“名胜”,只有通过文学载体的书写,才能称之为文学景观。
正是有了文学的书写,江州的景观才得以成为文学景观。江州在东晋就已设立。东晋和南北朝文人在诗歌中对江州景观多有书写,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在浔阳隐居期间,写了许多诗歌。如《归园田居》和《移居》等,通过对江州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自己隐逸的情怀。谢灵运经过彭蠡湖写了《入彭蠡湖口》,登上庐山之后写下《登庐山绝顶诸峤》,将官场失意的苦闷寄托在江州山水中。到了唐代,诗人来到江州,他们或游玩、或贬谪、或隐逸,创作了许多诗篇吟咏江州的自然山水和亭台楼阁,给江州的景观增添了文学内涵和文化意蕴。
除了文学的书写,文学景观的生成也离不开文人的题咏。“世间何事能感人,诗人题咏多为情”[23]。“岱岳云霞阔,尧祠日月清。经过逢胜迹,题咏有余情”[24]。文人在看到景观的时候,多有题咏,并注入思想感情。景观经过题咏具有了新的文化内涵,就成为了文学景观。
对江州文学景观的题咏,唐代诗人留下许多诗篇。白居易的《题浔阳楼》就是一首典型的题咏诗,他在诗中写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7]诗人登上浔阳楼,看到了壮阔的景象——清澈见底的江水和直入云天的庐山。“寒”点明了时间是在冬季,渲染了凄冷的氛围,“倚”字赋予了庐山以人的动作,突出了庐山的险峻。看到此情此景,诗人想起陶渊明担任彭泽令和韦应物被贬江州,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和世事的无奈。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感叹道:“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7]于是在此路中留下“花径”二字,因为诗人被贬江州司马,故世人称“花径”为“白司马花径”[25],这条路成为了著名的文学景观。
亭台楼阁或许会被毁坏,但是诗词中的亭台楼阁却可以长存,随着时间的沉淀而愈发珍贵,并且会勾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唐代许多诗人都到过江州,他们或贬谪,或游览,写下了许多书写江州景观的诗篇。这些诗歌广为流传,所以江州的景观成为了文学景观。如今,看到这些书写江州景观的诗歌,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能想起古人的踪迹,感受独特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由是观之,江州由于山川形胜,吸引历代文人在江州留下诗作。江州景观历代文人的书写和题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相交融,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形成了丰富的文学景观。唐诗中的江州文学景观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蕴含深刻的文学内涵。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江州文学景观依然呈现其美学特征和价值属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