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2023-03-14张辉
张辉
通过课本剧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本质区别,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组织的课本剧演绎过程中学习,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個性的机会,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知识的核心,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作者感情、思想内涵产生体系化的、完整的认知,并接受文化知识的洗礼、精神的熏陶,尽显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以《荆轲刺秦王》为例,谈谈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对课本剧进行改编的过程中,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这种整合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要明确课本剧表达的主题思想。一是要明确课文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出现与课文内容不符合、背离作者思想感情的情况。二是课本剧的故事安排、人物对话一定要围绕课本内容展开,剧本的内容一定要简明扼要。《荆轲刺秦王》主要塑造了英雄人物荆轲的形象,歌颂荆轲重义轻生、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
其次,要找准课本剧中的矛盾冲突。因为课本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内心、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推动整个课本剧发展的前提,能够推动人物形象的发展,因此,在改编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课本剧中的矛盾冲突,在构思剧情、设计人物的过程中,以矛盾为核心,剧情会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也会更加饱满丰富。《荆轲刺秦王》大背景就是秦国和燕国的矛盾,秦国已经灭赵,并已经攻打至燕国的边境。于私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时,没有被以礼待之,因而怀恨在心。为了报前仇、解国难,太子丹想要派刺客去刺杀秦王。而在荆轲准备刺杀秦王的过程中,就是荆轲和太子丹的矛盾,荆轲因为要等一个住在远方同行的客人而延误了出行,于是太子丹请求荆轲早日出行,并被告知如果荆轲不走,他就先派秦武阳去秦国,荆轲被太子丹怀疑,觉得很憋屈,古来侠士,一诺千金,怎容得他如此怀疑,于是荆轲一反平日的谦和,不管你是不是一国之储君,不管荆轲和太子之间的地位悬殊,荆轲“怒斥太子”,让人拍手称快,这一矛盾冲突也是最能凸显荆轲人物形象的一段,荆轲耿直刚烈、不畏权势的形象跃然纸上。当然还有荆轲内心的矛盾、秦王没能刺杀成功的矛盾,在设计剧本时,可以围绕一个矛盾来具体开展。
再次,确定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对话来表现矛盾冲突。课本剧就是以人物对话来展现的,在过程中根据课本剧中的人物关系,确定人物的出场关系,并在设计人物对话的过程中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以《荆轲刺秦王》中的大矛盾冲突为核心:太子丹的私仇和国恨,那么剧本中的主要的人物就是太子丹、樊於期、荆轲,在课文中主要为第一至第九自然段,在刺秦王之前,太子丹和荆轲分别做了不同的准备工作,出场人物的顺序为:太子丹、荆轲、樊於期,通过三者之间的对话来表现剧本冲突。
首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之后,厘清课本剧的剧情、发展、高潮和结局,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开端——行刺缘起;发展——行刺准备;高潮——廷刺秦王;结局——荆轲被斩。这样的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本剧情节集中、重点突出的要求。
其次,对剧本的场次进行划分。课本剧是在教室里或者校园内呈现的,对时间、空间的要求都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组织冲突,将课文中复杂多样的内容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进行展示。因此就要对课本剧的结构进行严密精巧的划分,根据《荆轲刺秦王》改编的课本剧分为三场。第一场:太子丹的私仇国恨。主要人物是太子丹、荆轲,交代了太子丹选择荆轲为刺客的背景,秦攻破了赵国,已经逼近燕国的边境,荆轲在太子丹心急如焚的时候提出了刺杀秦王的计划。这里体现了荆轲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对太子丹的建议,可以看出荆轲的城府是比较深的。第二场:刺杀前的准备。荆轲做的准备工作:取头为信、怒斥太子。荆轲怒斥太子丹的精彩场面,表现出两个人物的不同特点:太子丹谋事不周,暴躁多疑;荆轲不畏权势,耿直刚烈,两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子丹做的准备为:药淬匕首、武阳为副。第二场的内容还包括“易水诀别”的场面,重点写荆轲慷慨悲歌以及和国人的生离死别。第三场:廷刺秦王以及荆轲被斩。主要人物为秦王、荆轲。这里主要体现荆轲履险不惊、临难不惧的气度和品格。
最后,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的过程中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精心设计对话,在对话中刻画人物形象,让课本剧的情节推进更加有序。
根据上述课本剧的改编内容,选取第二场“刺杀前的准备”,作为演绎内容对课本剧进行演绎,以充分展示课本剧剧情。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要给予参与演绎的学生更多的技术指导,让学生能够在理解人物性格特点、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接受这个人物,并用自己的行动赋予这个人物生命,用自己的表演将这个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通过语言、心理活动等,引导学生对对话内容、动作、表情等都能做适当处理,并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让人物变得更加立体而生动。
以第二场刺杀前的准备为例。
第一幕:取头为信
人物:荆轲、樊於期
地点:易水河边
道具:匕首
画外音:荆轲见了太子丹之后,能理解太子丹对樊於期的感情,于是私底下约见了樊於期。
荆轲:将军,秦国待您如何,不用我说,您自己也很清楚,您的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要么被狠毒的秦人杀死,要么就是沦为奴隶,而您幸存于世,现如今他们连您也不放过,我听说秦王下令用重金收买您的人头,您会怎么办呢?
樊於期(仰天长叹、泪流满面):每想到这里,我都恨之入骨,恨不得手刃仇人,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荆轲:我现在有一个建议,既可以解除燕国的忧患,又可以让将军的深仇大恨得报,不知道将军意下如何?
樊於期:您说来听听。
荆轲:我欲将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秦王看见将军首级必将十分高兴,他定会友好接见我,我看准时机,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向秦王的胸膛。这样,将军的大仇得报,燕国的国耻也得以雪恨,将军是否与我有同样的心志呢?
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握住手腕,向荆轲走进一步):我每日每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情,听君一席话,假以时日大仇必会得报。
(樊於期拿出匕首,甘心自刎献头)
本文以《荆轲刺秦王》第二场课本剧为例,探讨如何运用课本剧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文内容的整合,查找文章的主线内容、思想感情和主要矛盾,并通过精心的组织和设计,确定剧本中的主要人物,通过人物的主要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在剧本中的主要冲突,以此让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立体,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对课本剧演绎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角色的演绎,更能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S〔2022〕GHB087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