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媒体报道中的中国东北旅游形象探析

2023-03-14李真真郑启南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语料库

李真真 郑启南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德国服务业发展迅速,贸易、旅游和会展业等最为发达。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一直是全球化经济的先驱者、创新者和受益者。鉴于此,文章基于语料库技术对21世纪以来德国媒体关于东北旅游的报道进行话语分析。结果表明,德国媒体对东北旅游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冰雪旅游和冰雪体育方面,总体而言报道较为片面,东北旅游在德国媒体中形象定位并不清晰。本研究在把握德国媒体报道中的东北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反思东北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旨在为丰富东北地区的形象和促进东北地区旅游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德国媒体;中国东北;旅游形象;冰雪旅游业;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2-0057-03

基金項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德国媒体中的东北形象研究(2000-2020)”成果,项目编号:2021B224

身处形象制胜的时代洪流,提升与完善区域形象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以及中德双方坚持开展务实合作、深化各领域交流的时代背景下,振兴东北地区发展,提升东北地区形象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区域形象包括“自我形象”和“他我形象”。区域的“自我形象”即区域内群体对本区域的总体形象与评价,而区域的“他我形象”则指区域外部群体对该区域的态度和评价。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德媒报道中的东北旅游形象,因此主要研究的是“他我形象”。

回顾学界对东北地区形象的研究成果发现,东北形象研究主要围绕东北地区在国内媒体中的形象重塑。相关学者梳理了新媒体时代东北舆论环境,提出重塑东北媒介形象需要他建与自建的平衡互动,注重全领域、全要素、全媒体多元传播[1]。周建超(2020)通过探究人民日报对东北地区报道的叙述,把握东北形象的变迁,认为扭转东北形象应当加强经济建设,转变传播观念[2]。刘叶琳(2018)选取多家传统媒体,利用样本比较、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的逻辑思路,探究大众媒介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形象的建构[3]。而学者对德媒中东北形象的研究也往往侧重于其经济形象[4],对东北的旅游形象在德媒中的传播及建构研究是零星稀少的。鉴于此,本文借助LexisNexis搜集德媒2000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关于中国东北旅游的相关报道,建立研究语料库,利用MAXQDA软件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旨在把握德媒报道中的东北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反思东北地区在旅游业发展方面的短板,为提升东北地区对德国贸易投资和旅游合作的吸引力,为促进东北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研究方法与语料库

(一)话语分析法

1952年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最早将话语分析以一种学术概念提出时,认为话语不应该是散乱的词或句,而应出现在连贯的话语中。法国学者福柯认为,话语已不单纯是一个语言学的概念,不单指一种用于表达意义的词语组合,而是在特定时间、空间和社会情境下展开的话语实践。如今,话语分析这一具有跨学科特征的研究方法已在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语言学领域,有关学者使用话语分析和语料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语料库的发展。

本文基于语料库技术,对德媒报道中的东北地区旅游相关话语进行分析。

(二)研究语料库

本文选取德媒报道中对东北地区旅游的相关报道建立语料库,选取标准为标题包含关键词中国东北及其重要省市。新闻检索时间设定在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借助LexisNexis最终获取德语新闻材料550篇,人工阅读筛选出中国东北地区旅游相关语料69篇,构成本次话语研究的全部样本。利用MAXQDA软件,按照时间、地点和主题对语料进行标注、编码与归类,归纳出与东北旅游相关的主题:冰雕、冰雪节、冰雪旅游、冰雪世界、冰雪资源、旅游资源、滑雪赛事、体育旅游、体育赛事、国际文化活动等。从标题和词汇层面对新闻进行话语分析,梳理德媒对东北旅游相关话题报道的频率以及高频关键词内容,进而把握德媒报道中的东北地区旅游形象。

二、研究发现

(一)标题分析

新闻标题是整篇新闻内容的概括和浓缩。本文基于新闻标题的特点,以筛选出的关于东北旅游活动的德媒报道标题为语料,宏观把握2000年至2022年德媒对东北旅游报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新闻标题存在三层平行逻辑。第一层侧重于报道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资源。在所有的新闻样本中,有15个标题介绍了东北地区冰雪资源丰富、雪质松软、雪景优美。部分标题也报道了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吸引外国游客前往“冰雪天堂”东北旅游,及东北打造世界一流速滑雪道的先决条件。

第二层则是德媒对东北冰雪旅游的报道,包括体育旅游与冰雪赛事。随着冬奥会的临近,体育旅游与冰雪赛事等报道日益增多,德媒也多次聚焦在东北地区举办的冰雪赛事,最具有代表性的如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除此之外,冰雪旅游下的区域性或国际性冰雪冰雕节是德媒重点报道的对象,这一主题在41篇文章标题中有所体现,其中18篇新闻涉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及其节日筹备、开幕及赛事情况。

第三层围绕东北地区的国际文化活动展开报道,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及其省会沈阳市。与“东北亚民间美食文化交流周”“中国·沈阳国际友好之夜”等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相关的报道共13篇。现代展览与文化交流会能吸引大量外来参展人员,为城市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因此具有非常鲜明的旅游属性,这也是东北旅游业除冰雪旅游外的新亮点与新出口。

(二)词云分析

新闻报道包罗万象,其词汇往往带有指向性,甚至还会对整个文本的立场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新闻媒体往往会选择简单、准确且表现力强的词汇。本研究使用词云生成工具“微词云”,从上述东北旅游语料中提取关键词并生成词云图。词云是一种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辅助文本分析方式,该工具提取出文本中的关键词进行排布,使其在二维空间上实现集中可视化,这一方式既有利于文本分析又能吸引读者阅读[5]。生成关键词词云的设定为出现两次及以上,将没有实际意义的停顿词删除,进而产生以下词云图(见下图)。

首先,德媒总体侧重于东北冰雪旅游的报道。除去新闻检索时所使用的关键词(东北三省及其省会城市),频率最高(14次)的关键词是“Eis”(冰),“Schnee”(雪)一词被提及的频率也高达7次,“Eisfestival” (冰雪节)、“Eisstadt”(冰城)、“Kunst”(艺术)等分别出现6次。“Schneewelt/Eiswelt”(冰雪世界)、“Touristen”(游客)、“Wintertourismus”(冬季旅游)、“International”(国际的)、“Festival”(节日)等出现3次。再者是“Winterwunderland”(冬季仙境)、“Schneefestival”(冰雪节)等一系列关于东北冰雕冰雪节的大篇幅连续性新闻报道。值得一提的是,词云中与“开幕”一词搭配的宾语大都是“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总体上看,德媒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作为报道重点,单围绕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报道的次数就高达18次。另外,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体育赛况(滑冰、冬泳等)、应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而生的商贸集会,以及以冰雕、冰灯、雪雕等为载体的冰雪文化,也是德媒关注的焦点。德媒还强调了东北冰雪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其次,户外滑雪是备受德国人喜爱的运动,因此,德媒用较多笔墨报道东北地区(冰雪)体育旅游,词云中出现了“Ski”(滑雪)、“Sportfestival”(体育节)、“Vasaloppet”(瓦萨国际滑雪节)、“Sporttourismus”(体育旅游)等。东北地区所有的大型冰雪体育赛事几乎都可以在德媒报道中找到。

最后,德媒还对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省及其省会城市沈阳)近年来举办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颇感兴趣,如词云中的“国际冰雪节”,以及由于频率限制未出现在词云中的“东北亚民间美食文化交流周”“中国·沈阳国际友好之夜”等。上述分析表明,除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外,德媒也关注文化交流与对外展览活动。如上文所述,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具有鲜明的旅游属性,有利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三、问题与不足

从德媒2000年到2022年与东北地区旅游相关的报道来看,对冰雪旅游和冰雪体育报道所用笔墨较多,且大多展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但从可持续推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层面和提高对德国与东北贸易投资和旅游合作吸引力而言,东北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可革新优化的空间。

第一,德媒虽赞赏东北地区冰雪节的日趋国际化,但只着眼于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且仅限于对宫殿、教堂、寺庙样式的冰雕艺术和冬泳、速滑等体育滑雪项目进行报道。事实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被德媒忽视的雪地足球赛、冰雪节诗会、冰雪摄影展、冰雪图书展、冰雪电影艺术节、冰上婚礼等特色活动。此外,除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外,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中国沈阳国际冰雪节也是中国东北极具特色的大型冰雪节。这一现象侧面证明了东北冰雪旅游存在旅游活动与项目重复性较高、除冰雕艺术与滑雪体育外的冰雪旅游项目开发不充分、宣传不到位等问题[6]。长此以往,东北冰雪旅游业将会面临失去旅游特色、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的风险。

第二,气候环境舒适度是潜在游客出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东北地区作为国内外旅游度假胜地,夏季短促温暖且降水集中,冬季漫長严寒且降雪较多。德媒一方面将东北地区的气候环境概括为“寒冷”和“干燥”,另一方面又多次尖锐地指出东北地区的雾霾问题。排除媒体恶意诟病的因素,针对此类客观问题,东北地区需客观审视、理性判断、科学管理。

第三,与东北地区的工业相比,德国与东北旅游业的交流合作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旅游交流合作被德媒报道频繁提及,德媒多次报道东北地区的冰雕艺术融合了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元素。但在现有的德语新闻研究样本中,几乎未看到东北旅游业与德国旅游业之间的互动。德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个旅游产业相当发达的国家。这也是德媒除东北工业外重视东北旅游产业的原因之一。在2021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上,多个旅游机构和企业表明,全球旅游业正缓慢复苏。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作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风向标,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旅游业综合展会之一[7]。德国旅游协会代表表示,中国是德国人最喜爱的旅游地之一,德国旅游协会将借助北京冬奥会的良机与中方深化合作,促进中德文旅交流。在这一背景下,东北地区要抓住机会,合理开发与创新冰雪旅游资源,积极开展同德国的文旅交流合作活动,在提升东北旅游业形象的同时,为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新思路。

四、结语

本文就德媒2000年到2022年对东北旅游的报道进行话语分析,呈现德媒报道中的东北旅游形象,通过标题分析和词云分析,探究德媒重点关注的冰雪旅游和冰雪体育。尽管东北地区的旅游业在德媒报道中呈现出较为积极的形象,但东北旅游在德媒中的形象定位尚不清晰。一个优秀的旅游地区不仅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更要拥有明确的旅游形象。

因此,东三省政府应加大冰雪旅游项目开发与宣传力度,打造东北旅游业亮点;科学解决东北地区的环境气候问题,创造舒适、宜人的旅游环境;在全球旅游业复苏的背景下,还需抓住良机,积极开展同德国(尤其是友好省州/城市,如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与辽宁省,巴特维尔东根市与黑龙江省伊春市)的文旅合作,协调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运营。此外,应增进中德文化交流,鼓励两国人民往来、了解互信,塑造更多元、生动、立体的东北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1] 崔琳.新时代东北舆论生态与媒介形象的重构[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2):119-121.

[2] 周建超.媒体报道框架与东北形象的变迁:《人民日报》对东北地区报道的历时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1-89.

[3] 刘叶琳.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形象的大众媒介构建[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3):15-22.

[4] 刘若愚,郑启南.德媒眼中的中国东北经济形象[J].中国市场,2022(27):1-3.

[5] 包琛,汪云海.词云可视化综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21,33(4):532-543.

[6] 刘瑶. 2018-2022年吉林省冰雪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C]//王颖,郭连强,张丽娜.吉林蓝皮书:2022年吉林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90-102.

[7] 李强.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传递行业复苏信心[N].人民日报,2021-03-17(016).

作者简介 李真真,研究方向:区域与国别、翻译。 郑启南,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区域与国别、话语分析、翻译。

猜你喜欢

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的“はずだ”语义用法分析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无根回译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研究——以suspect和doubt为例
低碳经济英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
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