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师麻醉师共同协作的苏醒期专项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和疼痛应激的影响

2023-03-14陈燕青李凯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麻醉师苏醒麻醉

陈燕青 李凯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麻醉科,福建厦门 361003

全身麻醉手术切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腰疼、肢体麻木等症状。但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功能低下,苏醒期麻醉药物难以完全代谢而排出体外,极易出现苏醒期躁动或术后谵妄等并发症[1],影响术后恢复。因此,探讨分析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专项护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快速康复外科强调将麻醉学、疼痛管理等新技术与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相结合,以达到减轻术后应激反应而促进恢复的目的[2]。有研究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全身麻醉手术患儿麻醉管理中,结果证实可有效减轻患儿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效率[3]。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将护师麻醉师共同协作的苏醒期专项护理用以LDH老年患者术后苏醒护理,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6例LDH且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CT及磁共振检查确诊为LDH[4];②具有手术适应证,且能耐受全身麻醉手术[5];③年龄60~78岁;④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⑤愿意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功能性疾病或恶性肿瘤;②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③合并腰椎管狭窄或先天性脊柱侧弯;④合并精神类疾病;⑤依从性差而不能配合护理工作者。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由同组麻醉师和手术医师进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术前做好健康宣教:耐心为患者讲解麻醉过程及麻醉后身体反应,包括不适感等,同时告知术后留置胃管、导尿管的原因及必要性;指导患者放松情绪,以改善术前心理状态;②术后绝对卧床4~6 h,期间做好麻醉复苏期护理(包括合适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保持静脉通路通畅、防止意外损伤、疼痛治疗等);③密切关注患者情况: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渗出量、引流液情况等一般情况;同时注意观察低体温、循环障碍、躁动等并发症,并及时进行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士与麻醉师协作的苏醒期专项护理,(1)建立干预小组,由科室ICU护士长担任组长、4名ICU护士及2名麻醉师为组员,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共同制订全身麻醉腰椎间盘手术麻醉复苏期护理流程。护士与麻醉师共同协作实施干预。(2)具体措施:①护士备好各类监护设备及抢救物品;②护士与巡回护士做好交接工作,了解患者手术情况;③护士常规安置患者后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及生命体征等情况在麻醉师的协助下做好护理评估,制订具体的、个体化的护理方案;④根据护理方案实施护理:a.护士调好室温在22℃~24℃,并注意患者保暖;b.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氧气吸入;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鼾声或喉鸣音,一旦出现需立即与麻醉师一起排除诱因或进行抢救;c.护士及时检测静脉输液路,保证输液等治疗顺利进行;d.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的变化及患者面色等,根据患者情况酌情使用镇静剂、镇痛剂及地塞米松;e.密切关注患者苏醒后情绪状态,护士需以耐心、亲和的态度面对患者,用柔和的语言与患者解释目前所处环境及病情,以减轻焦虑,给予患者安全感;f.护士需做好床旁防护工作,密切注意患者状态,以免出现因躁动导致坠床或伤口裂伤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苏醒时间:观察记录两组气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住ICU时间。

两组苏醒质量[6]:于术毕、拔管时、术后1 h采用警觉-镇静量表(OAAS)[7]评估患者意识状态,OAAS量表共计1~5分,1分提示患者在昏睡状态、5分提示意识完全清晰,分值与意识状态成正比。

两组术后应激及疼痛情况[8]:于术后1、4、12 h去取患者空腹静脉血2 ml,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试剂盒购自科润达生物有限公司;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9]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高。

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躁动、谵妄、低体温、喉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苏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苏醒时间比较(x ± s)

2.2 两组OAAS评分比较

术毕后1 h内,两组OAAS评分均逐渐升高,与术毕时比较两组拔管时的OAAS评分均升高、与拔管时比较两组术后1 h的OAAS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拔管时和术后1 h的OAAS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OAAS评分比较(分,x ± s)

2.3 两组术后应激指标比较

术后12 h内两组的NE、E水平均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与术后1 h比较两组术后4 h的NE、E水平均升高、与术后4 h比较两组术后12 h的NE、E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术后1 h、术后4 h、术后12 h时观察组的NE、E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应激指标比较(pmol/L,x ± s)

2.4 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术后12 h内两组疼痛VAS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术后1 h比两组术后4 h的疼痛VAS评分升高、与术后4 h比两组术后12 h的疼痛V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术后12 h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x ± s)

2.5 两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42%,低于对照组的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6。

表6 两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LDH是腰椎常见疾病,由于外伤、退行性病变等原因导致腰椎间盘组织结构改变[10],包括纤维环后凸或髓核组织脱出等,当突出组织压迫神经则引起疼痛、肢体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尿失禁等。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式[11]。该类手术多选择全身麻醉方式,术后苏醒期管理是术后护理重点,与麻醉苏醒质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均相关[12]。

本研究中观察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OAAS评分均对照组高,这表明护士与麻醉师协作的苏醒期专项护理有利于加快患者麻醉后苏醒,提高苏醒质量,缩短ICU观察时间。分析原因:协作护理强要求麻醉师在患者入ICU后进行评估,可为后续的专项护理提供更专业、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建议。如麻醉师可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气分析指标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以为后续的护理提供指导,降低体温、循环障碍的发生风险,利于患者生理状态的稳定,促进患者意识苏醒与恢复[13]。

本研究中两组NE、E水平及疼痛VAS评分均在术后4 h内升高,可能因为患者术后4 h内麻醉药物逐渐代谢,体内镇痛镇静药物含量降低而镇痛作用降低,因此疼痛VAS评分逐渐升高,应激指标相应升高[14];术后12 h两组NE、E水平及疼痛VAS评分降低,原因在于苏醒期使用镇痛剂或镇静剂等疼痛治疗可缓解患者疼痛,且术后12 h手术损伤已逐渐得到恢复,因此疼痛VAS评分及应激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15]。观察组NE、E水平及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这提示护士麻醉师协作的专项护理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应激、降低躁动、谵妄等并发症的发生。考虑原因为协同护理对患者的关注度更高,可及时了解患者疼痛程度,并及时予以镇痛剂等疼痛治疗,避免因工作疏忽等造成患者疼痛持续;其次,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案由麻醉师与护士的共同评估后制订,更具针对性、专业性与可行性,可有效预防苏醒期各种异常情况的发生,如低体温、循环异常等情况[16];协同护理加强对躁动、谵妄等并发症观察的同时注重关注患者情绪,可及时发现患者焦虑等负面情绪,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VAS评分。

综上所述,护师麻醉师共同协作的苏醒期专项护理应用于LDH全身麻醉手术后苏醒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加快患者苏醒、缩短ICU观察时间,降低疼痛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该协同护理方式对躁动、谵妄的发生率的影响值得更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麻醉师苏醒麻醉
植物人也能苏醒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麻醉师麻醉前访视是为了获得这些信息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绿野仙踪
A Survey of Surgical Patient’s Perception about Anesthesiologist in a Large Scal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in China
想得美
会搬家的苏醒树
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