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3-03-14洪春燕魏雪琼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角型青光眼常规

洪春燕 魏雪琼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五官科,福建泉州 36200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临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眼科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群体[1]。一旦发病,不仅会导致患者视力急剧下降,同时还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失明。另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还具有反复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比如患者所处环境的温度变化幅度大、患者情绪不稳定等,其中情绪的变化对该疾病的影响较为显著,也就表明不管是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还是护理时,都应该确保患者的情绪处于稳定状态,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护理及预后效果[2]。因此,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较为重要,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也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我院)的10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探究,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5~72岁,平均(46.01±2.32)岁;常规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26~73岁,平均(46.25±2.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意愿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诊断标准[3];②临床资料并无缺失;③处于急性发作期;④年龄≥18岁。

排除标准:①合并器脏损伤类疾病者,比如肺功不全等;②依从性不高者;③合并其他类型重症者;④精神异常或无法正常语言沟通者。

1.2 方法

对所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其入院之时已对各位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给予合理治疗,在此期间已将相关治疗和护理事宜交代清楚。在此基础上,针对常规组患者,在对其进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过程中,以常规护理为主,主要是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性等进行科学指导,以此促使患者尽快恢复。针对试验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健康指导。护理人员依据该组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该组患者进行了健康宣教,包括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手段、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以此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为后续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心理干预。在对试验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除了做好上述护理工作外,还对其进行了心理干预,主要由心理护理小组完成,组内成员心理护理经验丰富,能够依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工作。经过小组成员细致分析发现,该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心理主要有恐惧、焦虑、悲观、抑郁等,据此制订了详细的护理方案。首先,护理人员加大了与该组患者的沟通频率,不仅认真、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同时也给予了患者相应指导、关心,与患者形成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其次,由于该类疾病的治疗并不容易,见效较慢,所以患者会在治疗期间对治疗手段产生怀疑,为了避免患者因此而出现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讲解了治疗手段,并向其列举了近期成功治疗的案例,以此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第三,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也对该组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了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做出反映,以此帮助患者及时调整情绪,使其能够始终处于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中;第四,在一般疏导难以调整患者不良情绪的状态下,会采用一些医疗手段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最后,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家属及朋友进行了细致交谈,告知患者家属及朋友不要刺激患者,要尽可能地满足患者需求,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疗效进行比较。①心理状态采用临床通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4]进行测量,两个量表的临界值均为52分,即超过该分值表明患者相对应心理状态严重,低于该分值表明患者相对应心理状态较轻,分值越低心理状态越好。②生活质量以临床通用SF-36[4]进行测量,划分为机体能力、物质生活、心理状况以及社会能力四个部分,量表总分0~100分,各部分分值0~25分,最终分值越高,表明对应部分生活质量越好。③并发症以角膜粘连、前房积血、角膜内皮损伤为准。④疗效通过治疗后的眼压体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x ± s)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机体能力、物质生活、心理状况以及社会能力)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x ± s)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的眼压为(13.56±1.46)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常规组的(19.46±2.0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93,P=0.000)。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临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眼科疾病,发病期间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不仅会导致患者视力急剧下降,同时还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失明[5]。除此以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还具有反复性,但目前临床上并没有一套系统且完整的方案能够实现对该类疾病的有效治疗,仅是对其症状的有效控制,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7]。基于此,为了弥补治疗上的缺陷,需要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以此提升整体治疗效果[8-9]。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护理方式及环节,针对不同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心理变化情况等,为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不仅能够增强患者的配合度,使得整体治疗和护理效果更佳,同时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10-11]。目前,心理护理已经在各类疾病护理中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其中就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眼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王蕾等[12-13]的研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心理护理干预的融入能够在对患者机体进行改善的同时调整其心理,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并配合治疗,以此不断改善自身生活质量,促进康复[14]。同时,在患者身心均处于愉悦状态时,其机体免疫力也会随之提高,进而间接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5]。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之中增加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普及和应用。但是,本项研究也有局限性,入选病例数较少,可能存在偏差,以期后续能够有更全面、客观的研究弥补其缺陷。

猜你喜欢

角型青光眼常规
青光眼问答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常规之外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