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2023-03-13杨胜群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3年24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工业化资本主义

杨胜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先行探索者。他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回答和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也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成果,今天对于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变革生产关系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纲领,开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近代早期先进分子看到国家的落后,看到世界现代化的潮流,提出了国家“近代化”(即现代化)的问题,并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洋务派看到了国家“技不如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兴办军事工业及相关的民用工业。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一步看到了国家“制不如人”,谋求政治上的改良,效仿西方制度,同时也提出了“兴实业”“尚工”的主张。但是,从洋务派到维新派,因为都是想在不对封建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进行根本变革的条件下搞现代化,所以他们的现代化思想只能是改良主义,他们不可能提出与社会革命相联系的现代化建设的纲领和目标,他们的探索和尝试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高举起了反帝反封建和振兴中华的旗帜,主张大规模发展工商业,认为这是“兴国之要图”“救亡之急务”。但是,他曾经试图在封建军阀专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陷入了空想;他主张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现代化,这是脱离中国实际的。这种局限性,使他没有能够做到通过民主革命清除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也没有能够提出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现代化的目标,没有能够提出解决农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方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承担了起来,并开始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他完整地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的纲领。概括地讲就是: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生产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也是与新民主主义社会革命相联系的现代化纲领。这一纲领揭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彻底变革严重障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是中国现代化最根本的前提条件。这一纲领,不仅回答和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代化最根本的问题,而且提出了中国现代化总的目标,这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这一目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现代化的目标,集中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全面诉求。为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目标,毛泽东还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任务。这三大建设,实质上就是新民主主义条件下的现代化建设,开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突破几千年来形成的农本思想的藩篱,明确指出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农本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到了世界工业文明时代,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而封建统治阶级却顽固地坚持,赖以维系支撑其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从洋务派到维新派,虽然提出了“兴实业”“尚工”的主张,并批评过“重农贵粟”的观念,但他们的根本目的还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统治秩序,因此他们的思想从根本上没有脱离农本思想的轨道。

毛泽东突破农本思想的藩篱,提出了工业化的主张,并明确指出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变农业国为工业国。他指出:“中国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他同时指出了工业化的标准,即“中国社会的进步将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工业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标志,也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必然要走的路。但对中国来讲,工业化是要实现经济整体上的转型。中国几千年绵延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到了近代造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和国家整体上封闭落后的局面。中国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工业化,通过工业化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毛泽东指出了这一途径,使中国现代化第一次有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要变成一个工业国,必须要解决好农业的问题。如果农业问题解决不好,工业化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毛泽东认识到了农业是工业化的基础,指出由农业国变工业国,不仅不是不要农业,而且是要有“进步的比较现时发达得多的农业”。为了建设“进步的比较现时发达得多的农业”,他提出“必须发展农业,并逐步完成农业社会化”。这实际上是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思想。毛泽东把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考虑设计,解决了农业国变工业国的一个大难题。

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作出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设计

当中国共产党决心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时,面临着多种选择。在世界上,战后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虽然遇到了困难和挑战,但仍在发展当中;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虽然刚刚兴起,但表现出强大的活力;另外,还有一些社会民主主义者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寻找所谓“第三条道路”。在中国国内,蒋介石国民党也提出了“国家现代化”的口号,但他们“搞的是半法西斯半封建的资本主义”;一些中小资产阶级人物不满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则提出了中国的“第三条道路”的主张,他们实质上是主张走欧美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毛泽东指出,蒋介石国民党的统治已被人民所抛弃,走“第三条道路”的“想法已经破产”,而“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无如国际国内的环境,都不容许中国这样做”。他提出的建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既与蒋介石国民党的“半法西斯半封建”的资本主义划清了界线,又与欧美式资本主义划清了界线,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毛泽东反对照搬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革命胜利后国家建设问题上,他又反对仿效苏联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根据国情主张通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指出,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只适合苏联和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主义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人民生活的普惠化。旧中国现代工业只占国民经济的10%左右,90%是分散的落后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人民生活的普惠化是不可能的。毛泽东指出,这样的国情实际,是“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那么,怎么实现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呢?毛泽东提出的总的构想是: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内部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因素,逐步使之占有领导、主导地位,以造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先决条件。他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设计。这一设计,决定了中国现代化一开始便具有了自己的特色。

清除民粹主义思想障碍,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利用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思想

20世纪上半期,当一些选择社会主义的落后东方国家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时候,受到民粹主义思想的干扰。民粹主义主张不经过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直接发展到社会主义,并设想在小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被称为农业社会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搞现代化?一些人,包括中共党内一些人受民粹主义思想和“左”倾思想影响,提出中国要限制甚至消灭资本主义,并不经过发展工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毛泽东严厉批评这种思想,反复向党内外说明,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必须利用和吸收资本主义。毛泽东联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实际,强调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指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他要用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去替代外国的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他说,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它与欧美式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决定了它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绝不是全盘继承和吸收资本主义。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他进而指出新民主主义要节制、消灭的是“操纵国民生计”“少数人所得而私”的私人资本主义,而对于有益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不但不要节制、消灭,而且要使它“获得发展的权利”。要“使具有某种进步性的资本主义能在中国得到发展,并通过引进现代生产方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说的有益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显然包括外国资本主义,他说“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私人资本,在战后的中国都应给予充分发展的机会,因为中国需要发展工业”。他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要引进国外资本和国外先进生产方法、技术等。

毛泽东提出利用和吸收资本主义,不局限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而是包括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的。他说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也就是具有“某种进步性性质”的资本主义,“是帮助社会主义的,它是革命的、有用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将来还有用”。他实际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也要利用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要建立在工业化和社会化经济的基础上,还是可以建立在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根本区别。毛泽东给予了明确回答。他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业和合作经济,不是分散的個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的基础。他批评“脱离工业、只要农业来搞什么社会主义,这是破坏生产、阻碍生产发展的,是反动的”。他提出“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毛泽东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对于党和人民在革命胜利后国家建设问题上避免陷入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曾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他提出的利用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留下的这份珍贵的思想遗产,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党和人民所继承和发扬。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作者系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工业化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马克思主义大论战与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刘少奇新民主主义思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