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征途阔
2023-03-13卢小伟
卢小伟
从青藏高原雪域高山的涓涓细流出发,万里长江汇集百川,奔赴大洋,纵贯千秋万代,吐纳气象万千。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流域重庆、武汉、南京、南昌四市先后四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到“全面推动”,再到“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叮嘱,深远谋划,亲自推动。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近8年来,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发展发生重大变化——
一江碧水向东流,水鸟翩跹,鱼虾嬉戏,再现生态之美;黄金水道横贯东西,连接南北,激活内外开放;绿色发展擦亮经济底色,创新引领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迈向新征程,万里巨龙驭风腾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好支撑和服务。
一江碧水:渚清沙白鸟飞回
入冬以来,“长江双肾”洞庭湖、鄱阳湖湿地成为候鸟天堂。湖光山色间,雁鹭齐翔,鹤鸣九皋,与霞共舞,蔚为壮观。到洞庭湖、鄱阳湖观鸟,成为湖区及周边市民游客新的休闲方式。
春江水暖鸭先知。候鸟是生态晴雨表,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今年11月底发布调查数据,东洞庭湖今年越冬水鸟93092只,创历史新高。
如果鸟通人语,回蕩在碧波上空的自然交响里,一定有对生态恢复的赞美。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重庆,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语重心长,掷地有声。
彼时,流域内粗放式经济发展,让母亲河沉疴在身。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长江干流42个国控断面中,Ⅰ类、Ⅱ类水质断面占比分别仅为7.1%、38.1%。受挖砂采石、过度捕捞、重化工业等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濒临灭绝……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长江经济带11省市以壮士断腕决心、刮骨疗伤力度强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关停整治非法采砂码头,实施长江岸线复绿行动;
推动化工企业搬改关转,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渔民收网上岸,从捕鱼人变为护鱼人;
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刚性”法律治理解决“九龙治水”问题;
湖南打响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污染治理“4+1”工程、湘江保护和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开展“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等攻坚行动,全力守护好一江碧水。
在推进长江治理与保护中,上中下游“一盘棋”实施,“一张网”布局。
川渝两地签署协议,在全国率先建立新污染物联防联控机制;湘鄂赣携手生态共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沪苏浙皖就跨界河湖等七个生态领域加强协作,提升长三角区域高水平保护……
对症下药,根治沉疴。
2022年,长江干流Ⅰ类、Ⅱ类水质国控断面占比分别达到12.2%、87.8%,连续3年全线保持Ⅱ类水质。根据农业农村部科学考察结果,2022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出现止跌回升的历史性转折。
候鸟重新落地过冬,江豚再次绽放微笑,绿意葱茏的岸线沿长江两岸蜿蜒伸展,江与城与人和谐共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美丽中国的绿色腰带,更加轻盈多姿。
绿色发展: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
浩荡江流,轻舟驶过,满眼皆绿,“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8年一以贯之,笃行不怠,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绿色答卷。
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一字之差背后,是发展观念的转变。
“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叮嘱,再次指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才能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回顾长江经济带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保护与治理、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破与立始终辩证统一、相行相伴。各地在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时,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持续做“减法”——
湖南大力整治清水塘、竹埠港、水口山、锡矿山、三十六湾等重化工、老工业基地,或关停搬迁腾出土地发展第三产业,或整顿私采滥挖,修复生态,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
坐拥1062公里最长长江岸线的湖北,积极破解“化工围江”,仅荆州一地就“关停搬转”化工企业70家,关停拆除长江干线码头340处;
溯游而上,重庆积极推动长江沿线化工企业、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对污染项目说“不”。
在实施绿色项目推进绿色发展上持续做“加法”——
长江下游,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横跨沪苏浙两省一市,挂牌四年推进生态环保重点项目20个,展现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崭新面貌;
湖南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36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3家,绿色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前10;
在湖北宜昌船舶工业园,传统燃油动力船舶正转向纯电动、液化天然气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生产制造……
绿色发展,一“加”一“减”之间培育、激活了发展新动能。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拥有全国一半左右的两院院士和科技人员,5大国家级科创中心有3个落子长江经济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眼下,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从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到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长江沿岸加速成长,一条联通长江上中下游的“科创走廊”正加速形成,科技活水澎湃成潮,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黄金水道:畅通“双循环”,推动内外开放
12月10日上午,由四川成都开往湖北荆州的铁水联运“长江班列”,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厢中心站拉响汽笛,缓缓驶向长江下游。
这是“长江班列”首次发车。该趟班列经铁路到达荆州后,再由长江水运分拨至江苏、上海等地,运输时间由原来的15天—20天缩短为10天左右。有效减轻三峡枢纽过闸负荷,大幅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增强长江沿岸上下游货物通道运输能力。
万里长江,既是绿色腰带,也是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发挥黄金水道的物流辐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擘画蓝图: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在国内的主要交会地带,应该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实现同“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融合,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12月,长江中游第一深水港武汉阳逻港货船云集,岸桥林立,“航运向东入海、班列向西入欧”,一派繁忙。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叮嘱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10年后,武汉阳逻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已突破200万标准箱,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铁水联运枢纽。
长江中游另一重要航运枢纽岳阳城陵矶港,在2022年12月28日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箱。今年较去年更是提前64天完成百万标箱吞吐量,推动湖南更快迈向江海时代。
利用岳阳通江达海的优势,湖南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构建以洞庭湖为中心、岳阳港为枢纽、湘资沅澧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的全省港口体系,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持续建设长江航道,多式联运、江海直达等运输方式在长江干线加速发展。过去10年,交通部门先后改善航道2600多公里,实现5万吨级海轮直达南京、万吨级船舶直达武汉、3000吨级船舶直达重庆。
高效联通的航道只是第一步,人工智能、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正给“黄金水道”插上智慧之翼。12月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码头,已建成长江中上游第一个智慧集装箱码头。
随着航运物流提速提“智”,黄金水道的物流潜能和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挖掘。
2022年,长江干线年货运量达到35亿吨左右,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80%,成为“双循环”的战略通道。2023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59万亿元,在全国占比46.8%,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俯瞰长江,上、中、下游坐拥重庆、武汉、上海三大中心城市,以三市三大航运中心为核心,24个一类水运开放口岸为依托的开放市场体系加速形成。龙头牵引,龙腰支撑,龙尾摆动,彼此协同发展、互为支撑。一个更开放、更具活力的长江经济带,推动中华民族更自信地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