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导读
2023-03-13韦佳
韦佳
作家简介
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生平事迹不详。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将王实甫列为“前辈才人”中,位列关汉卿之后。可见王实甫应与关汉卿同时代,或者略晚一些。从王实甫遗留的散曲作品来看,他很可能也有过宦海浮沉的经历。他流传下来的主要作品有《破窑记》《贩茶船》《芙蓉亭》,最著名的莫过于《西厢记》。
主要剧情
《西厢记》讲述了贫困书生张君瑞与相国之女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张生打算到蒲关看望自己的好朋友——大将军杜确,然后再到长安求取功名。他途经普救寺并入内游览,遇到了前相国小姐崔莺莺。此时莺莺的父亲亡故,母亲崔夫人带着儿女扶灵到博灵安葬,不想中途遭遇变故,全家暂居普救寺。张生对莺莺一见倾心,决定暂时不去科举,搬到普救寺西厢居住。而后莺莺在后花园烧香许愿,张生隔墙赋诗,莺莺与之酬唱。在长老主持的法事上,张生成功引起了莺莺的关注。
此时贼将孙飞虎作乱,带兵包围普救寺,欲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当众许下承诺,若有能退贼兵者,将莺莺与之为妻。张生写信向杜确将军求助,杜将军带兵将孙飞虎击退。结果崔夫人却要张生与莺莺以兄妹相称,并以重金酬谢张生。张生严词拒绝后,欲一死了之。在红娘的建议下,张生用琴声试探莺莺心迹,莺莺被张生的真情所打动。
莺莺听说张生病重,托红娘前去探望并带去书信。张生读完信后非常兴奋。夜晚张生跳墙赴约,谁知遭到莺莺谴责。此后,张生的相思病更重了。在红娘帮助下,莺莺以探病为由,前去与张生幽会。二人私情很快东窗事发,崔夫人严厉拷问红娘,红娘毫不惧怕,对夫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崔夫人不得不同意二人婚事,但是以崔家不招白衣女婿为理由,催促张生进京赶考。而后张生考中功名,张生和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艺术特色
一、结构规模上的创新
元杂剧一般用四折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西厢记》采用了五本二十折。有些折段突破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通例,如第四本第四折由末与旦轮番主唱,张生唱了多曲后,【锦上花】由崔莺莺唱,【幺篇】由红娘唱。
《西厢记》突破杂剧规矩,借鉴过院本、南戏演出形式,为丰富艺术表现力、细腻塑造人物性格、完美地安排戏剧冲突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重新调整董解元改编的莺莺故事,最重要的是改造故事题旨
董解元所著作的《西厢记诸宫调》,虽然肯定了崔张二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但是他把莺莺赴约描写成“报恩”行为。王实甫的《西厢记》的主旨更加深刻,表达了郎才女貌并非崔张二人结合的唯一纽带,更重要的是心灵相通的主旨和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
三、语言鲜明有个性,文学化与口语化相结合
1.唱词根据人物身份、地位、性格不同,呈现不同风格。如张生文雅,郑恒鄙俗,惠明粗豪,莺莺婉媚,红娘鲜活泼辣。
2.文采与本色相生、艳丽的词藻与白描兼备,收到强烈的戏剧效果。如第四本第三折“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典雅的文学化语言,而“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是口语化语言,将崔张二人离别的伤感场景写得生动形象。
3.唱词部分大量置入唐诗宋词中的意象,因此也被誉为“诗剧”。
片段赏析
第四本第二折(节选)
(旦云)红娘,你到那里小心回话着!(红云)我到夫人处,必问:“这小贱人,
【金蕉叶】我着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着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若问着此一节呵如何诉休?你便索与他个“知情”的犯由。
姐姐,你受责理当,我图甚么来?
【调笑令】你绣帏里效绸缪,倒凤颠鸾百事有。我在窗儿外几曾轻咳嗽,立苍苔将绣鞋儿冰透。今日个嫩皮肤倒将粗棍抽,姐姐呵,俺这通殷勤的着甚来由?
姐姐在这里等着,我过去。说过呵,休欢喜,说不过,休烦恼。(红见夫人科)(夫人云)小贱人,为甚么不跪下!你知罪么?(红跪云)红娘不知罪。(夫人云)你故自口强哩。若实说呵,饶你;若不实说呵,我直打死你这个贱人!谁着你和小姐花园里去来?(红云)不曾去,谁见来?(夫人云)欢郎见你去来,尚故自推哩。(打科)(红云)夫人休闪了手,且息怒停嗔,听红娘说。
【鬼三台】夜坐时停了针绣,共姐姐闲穷究,说张生哥哥病久。咱两个背着夫人,向书房问候。
(夫人云)问候呵,他说甚么?(红云)他说来,道
“老夫人事已休,将恩变为仇,着小生半途喜变作忧”。他道:“红娘你且先行,教小姐权时落后。”
(夫人云)他是个子孩儿家,着他落后怎么!(红唱)
【秃厮儿】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他两个经今月余则是一处宿,何须你一一问缘由?
【圣药王】他每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下投。夫人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夫人云)这端事都是你个贱人。(红云)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夫人云)这贱人倒指下我来,怎么是我之过?(红云)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当日军围普救,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张生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就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夫人有此一端。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贤哉?红娘不敢自专,乞望夫人台鉴:莫若恕其小过,成就大事,撋之以去其污,岂不为长便乎?
【麻郎兒】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
【幺篇】世有、便休、罢手,大恩人怎做敌头?起白马将军故友,斩飞虎叛贼草寇。
【络丝娘】不争和张解元参辰卯酉,便是与崔相国出乖弄丑。到底干连着自己骨肉,夫人索穷究。
(夫人云)这小贱人也道得是。我不合养了这个不肖之女。待经官呵,玷辱家门。罢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与了这厮罢。红娘唤那贱人来!(红见旦云)且喜姐姐,那棍子则是滴溜溜在我身上,吃我直说过了。我也怕不得许多,夫人如今唤你来,待成合亲事。(旦云)羞人答答的,怎么见夫人?(红云)娘跟前有甚么羞?◆赏析
这是经典的“拷红”场面,是《西厢记》的高潮之一。这一段最能体现红娘的机智泼辣和崔夫人顽固守旧。红娘从心底里支持张生和莺莺的爱情,但她此前又拿礼教对着张生插科打诨,这既形成了喜剧化效果,又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可见红娘平时不遵守什么圣贤礼教,但是她喜欢将礼教挂在嘴边,当作使用的工具。红娘面对同样将礼教挂在嘴边的老夫人,使出了同样的招数,高举“信义”的大牌,摆出维护崔家家族利益的样子,红娘指出了老夫人治家不严、言而无信、有可能打官司家丑外扬,晓以利害,层层深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崔夫人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