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2023-03-13刘若玉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3期
关键词:作文情境素养

刘若玉

目前学生写作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我认为有三点:一是不想写,对作文不感兴趣;二是没的写,没内容、没素材,言之无物;三是不会写,没有词句,不会表达、不会构思。王荣生教授认为,“学生不愿意写,没东西写”是个假问题,因为我们没有给學生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中强调了真实语言运用情境的创设。

那么,什么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呢?写作是一种身份的写作,是学生在真实语境下进行的。我是谁?写给谁看?为什么写?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自然就愿意写了,这是思考写作教学问题的逻辑起点。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积极尝试情境设计。

写作情境的设计要真实具体

写作情境包括话题、作者身份、读者、写作目的、语言等要素,是写作潜在的动机资源。一个具备写作情境的学习任务应明确写作的话题、写作者的身份、写作的对象与目的。

如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教学法研究所任为新老师执教的《外貌描写》习作课教学中,共设计了三组写作任务:1.仔细观察老师,然后抓住外貌特征,写一段文字。2.老师要去征婚,帮老师写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写得准确、具体、生动。3.人老了可能会得老年痴呆。如果老师哪一天走丢了,请你们替我写一个“寻人启事”。

任老师这节课设置的第一个任务是没有交流对象的单纯描写技巧教学,即引导学生将内容写准确、具体和生动——很多教师可能都是这样教的。第二个任务就有了交流对象——要求学生以“征婚”为目的来描写。第三个任务则要求根据“寻人启事”进行描写,可以看作是对学生读者意识的一种强化。学生只有明确了“我写这篇作文干什么”“这篇作文写给谁看”,才能判断自己的写作行为,有内容可写。

写作情境的设计要唤醒学生真实生活经验

作为一个不断感知的人,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心理活动等足够他去写许多篇“作文”了。学生之所以没东西写,不是因为大脑中没东西,而是因为没有学会将所拥有的东西激发出来,并加工转化成作文。

如《道歉节》的情境与任务:学生快毕业了,班级将开展一个特殊的节日——道歉节。社会交往中,我们可能会不小心伤害到他人,写一封道歉信是请求原谅的好方法。在道歉信的写作中,我们会跟着我们的回忆去进行细节描写,写出道歉的事由和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的写作任务明确了“为谁写”和“为何写”,运用了自叙的手法,情感真挚,引入阅读。

写作情境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思路

首先,要仔细对照写作教学目标,梳理出想让学生掌握的素养表现。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考虑如何将这些素养表现与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建立联系。最后,从三个方面丰富完善情境的真实性。这就使得教师一要确立学生的“角色意识”,在情境中赋予学生具体的职业或人物身份,如让学生尝试扮演导游、播音员、目击者、文学评论家、演说家候选人等角色。二要确定“工作场景”,为角色设置某项具体的工作,如让作为记者的学生就某一个事件或主题采访相关人员,让作为评委的学生在读书会上对参赛作品进行分析等。三要有“用户意识”,为活动成果设定明确的用户。如要求记者把采访结果写成一篇新闻报道,把这篇报道投给校刊、校报甚至社会报刊发表。

需要提醒的是,情境设计要始终为引发和促进学生的写作服务,坚持简约有效的原则,切忌过度开发,如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情境设计上,“为情境而情境”。近几年来,全国的高考作文命题、各地市的中考作文命题呈现出明显的交际语境写作倾向,具体表现为情境创设的立德树人导向、真实化(拟真化)导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写作时要灵活设置情境,让学生的观点、见解从生活中来、从思考中来、从活动中来。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为学而教”“为会而教”。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作文情境素养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