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职院校德育评价机制优化研究

2023-03-13张建明费丽莎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3期
关键词:德育院校高职

张建明 费丽莎

科学德育评价机制的构建,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河南省高职院校德育评价机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优化德育评价机制,通过优化德育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评价目标的实现,促进德育工作的改进,提高德育成效。

一、河南省高职院校德育评价的现状

调研中发现,我省高职院校的德育评价,均以《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围绕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呈现出一些相同的特点。

(一)以学校和教师作为评价主体

河南省高职院校的德育评价主体基本都是以学校和教师为主,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都是德育的参与者。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辅导员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评价。

(二)以目标达成度作为评价标准

河南省高职院校的德育评价基本是以德育目标达成度为出发点,根据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评价体系和标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包括道德品质、政治品质和思想品质等方面的评价,考查学生的行为习惯、综合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还有一些学校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德育评价的内容。

(三)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

当前河南省高职院校的德育评价基本是综合测评,运用了等级评价、积分评价、考核评价、模糊评价等方法。这些方法重点关注学生的知和行,强调他律而非自律。

二、河南省高职院校德育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评价主体缺位,缺乏深度和广度

调研中发现,尽管在“三全育人”提出后,河南省内许多高职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强调“全员育人”,但是在实际的德育评价过程中并未发挥出各主体的实际作用,学生、家长、企业、社会并未真正参与到德育评价中。这导致学校的德育评价较为封闭,评价结果较为主观、片面。

(二)德育评价标准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根据德育目标制定德育评价体系和标准,表面上客观公正,导向性明显,但德育真正的实效难以判断。单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成长环境与成长规律等个体差异,单纯通过考核分数来判断德育效果,把德育评价简单化,导致学生盲目地追求考核分数,背离了德育的最终目的,更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德育过程性的特点

目前调研的20多所高职院校中,72%的院校德育评价方式是以鉴定、考核为主的结果性评价,对过程缺乏及时性反馈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特点或德育过程的实际情况,缺乏对学生表现的“个性化评价”,必然影响到德育评价的效果和功能。

(四)评价结果主观性强,出现策略性报喜不报忧

数据是德育评价科学化的重要依据,然而传统的德育评价都是在缺少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形成的,从指标筛选、权重设置、标准制定、实际调研、综合判断到最终形成结论,均是以人为评价主体来完成,主观随意性强等问题层出不穷。另外,虽然很多高职院校成立了“德育评价领导小组”,但一般都是由教师或辅导员兼职,实际上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造成了在德育评价中教师或辅导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加之德育评价要求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评估、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难免出现策略性报喜不报忧现象,导致评估过程拘泥于形式,公平正义取向缺失。

三、河南省高职院校德育评价机制优化路径

(一)构建多元评价主体,深挖主体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高职院校学生受教育场域的多元化影响这一现状,决定了德育评价是校内校外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活动。

政府评价。政府一是要对高职院校是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立德树人“根本点”,是否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等进行评价。二是对高职院校德育机制构建进行评价,包括学校德育工作领导机制、德育保障措施落实、德育队伍建设等。三是对职业院校德育实际成效进行评价,对是否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进行评价。

学校评价。学校和教师应发挥评价主体作用,德育过程中积极挖掘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载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教育關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教师单方面地开展德育活动;结合德育规律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实现德育目标。

学生评价。传统的德育评价多是单纯将学生作为德育评价的客体。就本质而言,德育既是他律的过程也是自律的过程,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学生自评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德育评价,使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德育目标,检查自己的品德发展情况,并根据自我检查的结果,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家庭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表现出差异性。家庭评价是对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习惯养成等与学生品德有关的方面进行评价。家长参与评价,能更有效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品德情况,有助于教师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实施方案,提高德育实效性。

企业评价。“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高职院校的德育评价也要体现类型特征。企业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企业对学生顶岗实践和就业过程的道德品质进行评价,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构建多元评价主体可以使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衔接起来,实现多元评价主体的共同目标,以达成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提升社会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二)制定个性化评价标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高职院校在制定德育评价标准时,要充分尊重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学生成长的时空背景中去观察学生、分析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评价,了解学生品德的提升、心理发展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养成道德自觉。

(三)强化过程性评价,动态关注学生成长

学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德育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融合。高职院校要通过过程性评价深入探索学生成长成才的复杂性和规律性,在德育过程中用动态的方式对学生阶段性的道德发展水平指标进行测量。高职院校要对德育活动的所有环节进行全面评价,建立动态的评价系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对德育工作及时进行调整,培养德技兼修的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

(四)运用大数据技术,增强评价结果客观性

大数据技术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还在教育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高职院校在德育评价中,可以通过大数据追踪并记录学生的道德行为,既可以获取认知层面的数据,又可以获取实践活动层面的数据。学校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过程性德育评价机制,实现学生德育评价数据的自动输入、整理和统计分析,使数据成为德育评价的有效支撑,进而使学校的德育评价更加全面科学、客观合理。

总之,构建科学德育评价机制,有助于高职院校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本文系河南经贸职业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委托专项“职业院校德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1KY011。教育部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1JDSZK099)

(本栏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德育院校高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