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一核六优两重点”模式,开创“心”育新局面

2023-03-13李雪颖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长心理

李雪颖

济源高级中学始建于1960年,现有学生近4000人,教职工320余人,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首批全国文明校园,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并被授予“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一、案例背景

小城市,大班额,非“龙头”,优质生源被“掐尖”,学困生、特殊生聚集成群,以及社会各界的“标签化”评价……这是济源高级中学面临的现实困境。突破地域限制,深化课程改革,开辟特色教育途径,使学生拥有积极心理,能够阳光快乐成长,是我们的追求和期盼。因此,学校选择首先从师生的“心境”提升上破题,进行以人的成长为目标的精神导航,构建正道理念的价值格局和正进取向的能量气场。学校遵循“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本着“育人为本,心育为基”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一核六优两重点”工作模式,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师生点亮心灵明灯。

二、主要做法

(一)确立一个核心理念,正确统领“心”育新航向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不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健康”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基于以上理解,学校结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依托“积极心理学”理论,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挖掘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开发学生的积极潜能,提升学生的人生幸福感。

在此理念指引下,學校将心理健康教育重心从侧重于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转向了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为一种教育理念,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点,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校园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学校结合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确定了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例如,高一年级侧重学习心理辅导,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高二年级侧重情绪管理辅导,正确对待挫折、失败,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磨炼坚强的意志;高三年级侧重理想成才辅导,消除对考试的焦虑、紧张心理,增强对未来的规划能力。通过三年的系统教育,学生增强自我认知、适应环境、情绪管理、学业学习、升学择业的积极品质和能力,从而提升自我满意度和快乐幸福感。

(二)落实六个关键要素,全力营造“心”育新环境

阵地建设高标准,构建优美“心”育阵地。2011年9月,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专家设计,耗资60多万元,建成了全市最大、最齐全、最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积700平方米,有十一大功能室,另有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展厅、积极心理学品质文化走廊,是“全市示范性心理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以来,共迎接了国内外300余个参观学习团,开展团队辅导600余场次,个体辅导4000余人次。

课程建设校本化,形成优质“心”育课程。学校在利用河南省教研室编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基础上,开设了“社会适应”“自我调节”“人际交往”“学业学习”“生涯规划”等校本化心理健康选修课。2011年年初,学校在全市率先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管理,实现了双周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常态化。学校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通过总体、群体、个体三个方面对社会核心价值理念进行探讨,传承、开发我国古代德育资源,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精髓进行现代学科转化,形成“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系列特色心理教育校本课程。2015年,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心启航”“心成长”“心彼岸”获得市级校本课程一等奖。

活动开展多样化,打造优异“心”育品牌。2012年起,学校把每年的5月定为心理健康节,5月第四周定为心理健康周,5月25日定为心理健康日。每年5月,学校会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主题活动,如心理手抄报、心理漫画展、心理沙盘、心理电影展播等。学校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快乐成长,阳光心灵”校园心理剧大赛。该比赛从不同的视角生动反映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烦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心理放松等方式,探索和尝试解决心理困惑的办法,从而达到心理自助或互助的目的。近年来,全校累计荣获省、市级校园心理剧奖项109次,策划制作的心理剧有36项获奖。

师资培训系列化,扩充优秀“心”育队伍。心理健康师资建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一是通识培训,面向全体,让每个教师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后备力量。二是精准培训,面向全体班主任,让每个班主任都成为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三是高端培训,面向专职心理教师,不断提升每个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近年来,学校围绕着24个积极心理品质,通过由点到面的渗透,组织培训、学习,积极开展教育实践研究,让师生的“习得性乐观”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先后聘请了23位心理学专家为全体教师做讲座,组织了47次对班主任和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组建了“济高心成长”教师团队,带领团队深入调研,搜集心理健康教育的困惑点,每月一研讨,抱团成长。

管理网络层级化,创建优良“心”育机制。完善的管理网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的重要保障。学校本着“科室牵头、部门联动、全校参与、精细服务”的“心”育管理理念,构建了四级“心”育管理网络和四级心理预防筛查网络,提升管理效能。四级“心”育管理网络的第一层级是校级领导,负责做好顶层设计,定期聘请专家到校进行理论培训和指导,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沿;第二层级是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安排实施、具体指导和定期督导;第三层级是年级主任,配合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四层级是全体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以学生日常心理问题为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个学科的教学相结合,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四级心理预防筛查网络由班级心理气象员、家长心理引导员、班主任心理疏导员、校级管理及心理老师辅导员构成。学校每学期坚持开展“四级心理预防机制”培训活动,依托学生、班主任一周一调研、两周一筛查、统计学生急需解决的心理困惑,设计开展活动主题。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学校都要对新生进行信息调研,对学生的生源性质、学习经历、家庭情况(孤儿、单亲、独生子女)、抚养方式(正常抚养、托教、留守)等进行入学统计。之后,学校还会针对有特殊成长经历的学生开展定期团体辅导,对个别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辅导。

家校共育携手化,坚持“心”育优势共创。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是可以通过事先预防来消弭的。我校首创“四级心理预防机制”,将家长纳入其中,每学期都向各年级各班的家长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把每个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需求给家长分析清楚,并请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有需求及时和班主任、心理老师沟通。此外,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还运用家长学校、钉钉家长群等功能,从线上线下两方面,通过现场或网络直播给各年级的家长做家庭教育技能讲座,或通过美篇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理念,家校结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及心理健康。在家长感到困惑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邀请家长到校交流沟通,互相协作,携手关注和陪伴孩子,让孩子的一些心理困惑能够及时得到疏导和释放。此项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对学校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

(三)抓好两个重点项目,努力开创“心”育新局面

第一个重点项目是学生生涯规划教育。2019年,國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将“学生发展指导”提升到“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高度,表明了政府对“学生发展指导”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在心理健康的框架下开展生涯规划和生涯教育,探索建立适合本校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

学校采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已组建一支生涯教育全员导师队伍。专职导师由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4位专业教师担任。兼职导师分为学业导师、成长导师和职业导师,由学校分管负责人与年级负责人牵头,以班主任教师为骨干,由各学科教研组组长、优秀校友和家长共同组成。工作涵盖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职业生涯故事分享,为学生成长规划提供优质高效的指导;二是上好生涯规划课,注重生涯规划校本教材的课堂实践与质量提升,目前已开发出生涯唤醒课程“我的未来不是梦”、职业生涯探索课程“职业生涯望远镜”、读本《生涯导航:高中学科面面观》等;三是以研学旅行激活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研学路上的“生涯人物访谈”,做好研学旅行中的生涯规划元素渗透;四是以心理健康月为契机,开展生涯规划团辅活动。

第二个重点项目是开展青春期教育课程与活动。学校初步定3月为全校的青春期教育月,开展青春心理守护有道——拥抱青春期系列活动,通过青春期系列课程研讨打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青春期教育宣传等形式进行。青春期系列课程研讨打磨是由青春期项目组成员分别对所研讨的七节课(分观念篇、知识篇、活动篇等七个维度)进行初步的设计,对课程的内容、实践的效果等进行科学化研讨,再设计,初步形成青春期教育系列课程。另外,学校通过校园广播与校报等形式,循环宣传青春期教育知识,包括青春期生理知识、心理知识、青春期性道德规范教育、法制伦理教育,以及预防艾滋病宣传等方面;举行《拥抱青春期》系列讲座、青春期专题内容班会,由三个年级班主任给所有学生分享青春期安全知识。

三、实施成效

(一)彰显育人育心成果

学校经过长期坚持、稳步推进“心”育实践,不断见证学生的精神状态、行为习惯、团队意识等喜人变化,具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情况明显好转,个性心理品质大幅提升,违纪事件显著减少,全校学生展现出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累计涌现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孙东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李张玉、“全国最美中学生”李博洋、“河南省文明学生”翟佳雯等先进典型230余名。

(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因为“心”育教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迎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火箭学校教育考察团、平顶山市教育考察团等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承办了河南省心理健康教研员培训暨示范校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山东枣庄举行的全国心理健康教育会议上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交流、专题汇报和主题讲座等。

(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促进普通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GZYR2021114)

(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