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2023-03-13任莉寅

教育界·A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角色定位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有转变角色的意识,成为探究活动的主题设计者,基于教材资源、学生生活和教学目标进行探究主题的设计;成为活动组织者,把握探究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组织有序、循循善诱、步步激趣;成为方法指导者,在资料搜集、技能培训、展示汇报方面为学生出谋划策。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活动;角色定位

作者简介:任莉寅(1980—),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1]。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有转变角色的意识,应努力成为活动主题的设计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方法的指导者,以民主、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对生活进行观察与探究,组织学生更好地进行道德学习。

一、主题的设计者:有针对性地设计探究主题

主题,作为探究活动的核心,应当源于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又适当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既能衔接学科教学内容,又能延伸实践价值;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需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主题,引领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满足学生的道德成长需求。因此,教师要成为一位睿智的主题设计者,基于教材资源、学生生活和教学目标进行探究主题的设计。

(一)基于教材资源生成探究主题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丰富的内容层次,以主题来组编教材内容是其最大的特点。每一册教材都会聚焦一个教育主题,再下分为四个单元主题。比如,二年级下册的教育主题是“有创意地生活”,根据学生生活细节,聚焦了四个主题:生活、游戏、环保、学习。单元中每一个课题又是一个具体的教育主题,比如“游戏”单元的主题为“我们好好玩”,其中第四课的主题分别是“健康游戏我常玩”“传统游戏我会玩”“我们有新玩法”“安全地玩”。主题构成了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框架,为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思路。

所以,探究活动的主题设计要基于教材,在教材中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比如,“安全地玩”这一课,教材中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在这里玩安全吗”,四个情境呈现了城乡儿童在游戏时常见的画面,这几个情境也是具有开放性的。在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思考、判断游戏的安全性,学会识别生活及游戏中的安全隐患,从而生发出多个探究活动主题,如“在安全的地方玩”“玩安全的游戏”“选择安全的玩具”等。丰富的主题拓展了学生的探究思路,也培养了学生安全玩乐的意识。

(二)基于学生生活选择探究主题

道德与法治探究活动的主题设计不仅要基于教材资源,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时刻关注校园动态和社会热点。

首先,主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使不同发展层次、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真实而丰富的体验。比如,四年级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一课涉及体会农民辛苦劳动的内容,针对农村和城市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思路。对于在城镇生活的学生,可以设计以“寻访最美劳动者”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体会劳动者付出的汗水与心血,并开展模拟播种、收割等活动。对于农村的学生,可以设计主题为“我的劳动体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与大家分享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劳动的收获等。

其次,主题的选择要着眼于学生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使学生获得生活的智慧。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学习有方法”一课时,教师开展了“寻找身边的榜样”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并效仿其做法。这一活动克服了过去的榜样教育脱离学生生活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其成长中的困惑。

(三)基于教学目标设计探究主题

主题探究活动的任务是学生探究活动的重要切入口,是知识、素养与教学情境之间的桥梁。活动主题最终要指向教学目标,做到任务明确、任务可行。当然,设计的主题也要独特新颖,让学生产生兴趣。

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体谅他们的不易,以实际行动体贴父母,其关键点是教会学生换位思考。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今天我当家”的主题探究活动,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选取了三个典型的事例:玩游戏停不下来了、书桌上物品摆放得乱七八糟、生病了却不肯吃药。在學生充分表达后,全班一起听一听课前教师采访到的家长心声。同一件事情,同一个情境,学生与家长想法是相互冲突的。此时,教师再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有了与家长情感交融、心灵相通的机会,进而学会互换立场,理解父母。

二、活动的组织者:开展多元化主题探究活动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确保主题探究活动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空间范围不受限制,可以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另外,各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科之间的跨度与矛盾,小组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都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出挑战。教师要把握探究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组织有序、循循善诱、步步激趣,成为一名强大的活动组织者。

(一)善于创设生发主题的情境

探究活动主题离不开具体情境的支撑。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主题探究活动中来[2]。仍以“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课为例,教师结合关于父母奔波劳碌的歌曲、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在主题探究活动“父母的一天”中,以时间为顺序,展示父母早起准备早餐、送孩子上学、上班、接孩子放学、做晚饭、打扫卫生等相关画面。一幕幕场景勾起了学生的回忆,引出父母不辞辛苦地担起家庭责任这个话题,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开展师生互动的交流活动

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活动中,师生需要一起探索任务、商讨方法、解决问题,教学成了“协作学习”,教师和学生成了合作伙伴,教师、活动、学生之间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比如,在教学“学习有方法”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一个案例:“小刚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他把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课间他在背书写字,晚上10点钟了他还在学习,连电视都不看。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小刚的学习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很苦恼,请你们为他出出主意。”学生展开讨论,为小刚出谋划策。有学生说:“课间十分钟是让我们休息的,休息好了下节课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有学生说:“背诵课文,理解是关键,不能光靠死记硬背。”教师由此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寻找学习好方法”,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实现了课堂合作与互动,学生总结出很多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学习方法,也进一步懂得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三)有效拓展主题活动的空间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需要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辩论、思考、展示,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真正地探究知识。活动的空间可以从教材扩展到所有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题材;课堂也可以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如互联网。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一课时,教师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拓展和提升,不仅让学生感知互联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还让学生体会到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革和发展,激发学生投身建设美好网络新世界的动力。

教师还可以将活动延伸到课堂外,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时,教师因地制宜地运用学校昆曲社团这一鲜活资源,让学生对家乡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木偶昆曲有了真切的了解,从课堂到社团,从学校到地方戏曲社,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面,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传承发扬民间艺术的强烈情感,也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方法的指导者:提高主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在主题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参与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知识体验、情感态度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活动既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还要注重教师的恰当指导,两者相辅相成,主题探究活动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因此,教师还要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方法指导者。

(一)资料搜集的引导者

主题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课前的充足准备,如问卷调查、资料搜集等。教学前,教师通过任务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教学活动有关的资料,用于课堂交流、讨论。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尽可能在课前通读浏览,并从中寻找契机,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创新性。

如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教师设计了“家乡物产知多少”主题探究活动,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设计好表格式、问题式或导图式的任务单,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特产,让学生更准确、更有方向地搜集资料。教师要在课前对资料进行筛选,以便使课堂教学的点拨引导更加游刃有余。

(二)技能方法的培训者

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主题任务后,对探究方法也各有设想,教师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当然,学生的活动也缺不了教师的方法指导与技巧训练。如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从采访对象处获取更多信息,不了解如何科学记录获取的资料等。这些都少不了教师的技术指导,比如采访他人之前要先设计好采访大纲,采访时进行录音记录;要有条理地记录采访要点,将资料存档等,教师的恰当指导也是主题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是培养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重要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挖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课题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寻找家乡的灿烂文化”,组织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和访问相关人员等多种学习渠道和形式,深入了解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所发挥的作用等。这有利于学生产生对家乡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自觉成为家乡文化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三)展示汇报的参谋者

活动结束后,学生的探究成果要进行展示、交流。交流的形式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可以以叙述、辩论的形式开展课堂探讨;也可以用展览、小报、PPT等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探究成果可以是整理好的书面材料,也可以直接进行口头陈述,还可以展示实物、图画、音像制品等。交流材料、展示形式应由学生自行准备和选择。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可以为他们出主意,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来确定交流方式。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时,学生按活动意向分组进行主题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探究结果。第一组学生搜集了很多课外游戏的资料,有传统游戏和现代游戏,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采用辩论的方式探讨传统游戏和现代游戏的利弊。第二组学生以PPT的形式展示形式多样的课余生活。第三组学生开展了“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那过去的事”调查活动,根据不同人物、不同年代分享调查结果。第四组学生找到了很多创意游戏并在课堂上展示。形式多样的活动探究和汇报展示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结语

在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它关系着活动的进程,也影响着探究活动的效果。作为教师,要在主题设计、组织协调和方法指导中定位好自身角色,努力成为学生主题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導者以及推进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任莉寅.创设情境,优化品德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7(09):24,55.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角色定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