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3-13何存龙
【摘要】初中田径体育是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科目,学生在多元化训练中能够获得身体素养的不断提升,从而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要想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对体育实践训练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还需要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公平竞争、实践交流的机会,培养初中生快乐健康的心态,切实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体育;趣味田径;教学法
作者简介:何存龙(1984—),男,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新寨中学。
趣味田径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常规的体育锻炼中增加游戏、竞赛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展开自主训练,在掌握运动技巧的同时,也能实现身心素养的不断发展。初中正是学生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享受训练的过程才能保证最终的教学成果,因此教师必须转换传统观念,用趣味田径教学法端正学生的运动态度,使他们保持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最终帮助他们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趣味田径教学法的特征
(一)趣味性
趣味田径是指针对不同对象身心特点专门设计的有趣田径活动形式的总称,是指教师在田径基本运动的形式上进行深度开发与创新,融入游戏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高效完成训练,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趣味田径教学法增加了游戏、比赛、情境等元素,更具新鲜感和趣味性,能够较好地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达成高效学习目标。
(二)竞争性
趣味田径教学法的落实往往伴随着竞技游戏手段,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将学科知识与竞赛内容、规则相融合,让学生受到激励,在训练过程中释放热情,同时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也能产生竞争意识,愿意主动学习,突破自我,追求成功,这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在良性竞争下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升,为后续的稳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全面性
趣味田径教学法相较于普通的单一训练更具实践性,无论是故事引导、游戏设置还是竞赛组织,教师都会将运动项目特点与活动特征相融合,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运动技巧的记忆,还能让他们在享受训练乐趣的前提下积极动脑,主动创新,探索出更适合自己的运动途径,实现有效锻炼。与此同时,在实施趣味田径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还自然地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坚强勇敢、坚持不懈、公平公正等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成长关键阶段获得正确指引,以此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为初中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趣味田径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准备:明确学生需求,增加热身形式
课前准备活动对于初中体育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前的体育课课前热身活动形式都较为固定化,一般为统一慢跑、做热身操等小强度活动,但是长时间单一的热身活动难免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学生态度不够认真,仅仅是形式化训练,很多时候关节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舒展,对于后面活动的参与也缺乏热情,从而影响整体运动训练效果。
为了保证课前热身这一关键活动充分发挥作用,教师一定要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前提下转换形式,基于趣味田径的教育思想组织活动,采取不同方式提高学生对实际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自主性。教师需要根据本课的教育主题来设置简单的热身小游戏,如“老鹰抓小鸡”“抢福袋”“接力跑”等,这样一来既能保证运动难度小,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又能保证他们充足的热身运动量,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小活动,例如让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情境表演分享,承接课程主题的同时还能让学生身体各个部位都得到锻炼和拉伸,由此让学生在饱含热情的状态下参与正式活动,适应田径训练的节奏,最终成功在课内实现体力发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技巧:创新讲解方式,制订实践方案
田径运动是初中阶段体育教育的重要板块,对学生运动量、运动强度、身体机能等各方面要素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落实田径教学,组织多元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制订趣味性教学计划,尤其是在教学一些运动技巧时,要避免使用单一的演示方法,而要根据实际需求变换教学形式,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跳远训练为例,该项活动需要学生熟练掌握预备动作(两腿自然开立,双脚呈向前站姿)、预摆动作(静立、蹬地上摆、下摆下蹲)、起跳动作(双脚蹬地,两臂迅速向前上方摆出,迅速蹬髋、膝、踝关节)和落地动作(快速向前伸腿)。为提高教学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正式训练前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主动领悟动作要领。由于视频可以随时展示,因此学生的学习没有局限性,他们能在出现不理解的地方时重新返回观看,也能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增强学生动作领悟能力,使学生在兴趣驱动下自主学习,加深对动作的记忆。课后,教师再将视频上传至云平台,供学生自由下载观看,学生在反复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各项技巧,打破实践空间的束缚,确保自身动作的标准度,他们也能够在课外自主训练中收获成就感。
(三)训练:活用运动器材,深入体育训练
田径教学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教师一定要摆正心态,不能将自己困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而是需要积极动脑,主动尝试,探索出更多趣味的教学方法。只有从思想层面出发做出改变,才能积极利用多元化資源,构建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堂。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类体育器材,使学生获得全新的运动感受,消除“学习”这一词语对学生带来的固有的抵触情绪。学生会对这些器材产生好奇心,并且能在游戏化、兴趣化的活动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教师需要具备深入开发体育器材各方面功能的能力,充分发挥器材在游戏活动中的作用和功能。在颜色的选择上,一节课堂活动中的辅助器材颜色不能过于单一,多样化的形状和丰富的颜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训练学生长跑能力时,可以让他们选择不同颜色的标尺和记号笔来测量跑道长度,从而感受长度与比赛完成所需时间之间的关系,深化他们对田径活动的兴趣[1]。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样化的器材来组织热身活动,虽然只是舒展学生的身体,让他们进入运动状态,但是也应该避免使用单一、重复的运动方案。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趣味小游戏,在尽可能贴合课程主题的前提下完成对学生的引导,如要想学生做好拉伸准备,可以组织“夹乒乓球”“心心相印”等小游戏,或是利用手边已有的体育器材和生活道具,自然融入一些“往返跑”“接力跑”的训练,从而更好地展开运动技巧训练;还可以改变运动场地的外貌,如将栏杆、标语牌等重新进行粉刷,用鲜明的颜色给学生带来新颖、醒目的感觉,从而达到“以景动人”的教育目的,引导他们自觉加入训练活动,从而为后续教学的成功展开提供坚实保障。
(四)体系:穿插游戏教学,实现寓教于乐
教师还应该制订较为完善的趣味田径教学体系,并在前期准备阶段做好调查,详细分析学生的身体机能、身心发展现状,将他们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并分别准备基础测评,从而展开正式的分层训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分层训练中教师需要注意两点问题:第一,有针对性地创新,在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开展有效教学;第二,注重添加趣味元素,根据不同层级学生运动能力调整活动形式,如在面对体能素质优秀、接受程度高的学生时,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可以使用项目组合教学法,以此实现趣味化引导的目标,将跑步、竞走、跳高等运动形式相融合,锻炼学生综合素养,而在面对体能素质相对良好的学生时,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导入课程,设置模拟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再借助道具让情境更加真实化,让游戏也更具趣味性。例如跨栏跑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让他们在肢体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完成后续任务,从而增强身体素质。那么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在课内组织“寻找宝藏”游戏,将班级学生平均分为四组,让他们分别在1~4跑道上完成接力,通过自己的方式跨越障碍物,熟练掌握更多跳、跨、跑的运动方法,直至最后一名同学找到宝藏,用时最短的小组获得胜利,以此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做好腹部、体转、跳跃、整理等多项运动,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
(五)竞赛:组织田径竞赛,激活竞争意识
当代竞技体育急速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自我学习、自我更新技术的意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综合竞技能力,突出体育教育的根本特色[2]。田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为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为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内组织不用形式的田径比赛,明确竞赛和体育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用竞赛落实教学方案,检验教学成果。因此教师在教育改革新阶段应该重点探索组织充满趣味性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在好奇心、胜负欲的驱动下感受体育的魅力,在自主实践训练中领悟体育精神的精髓,从而自然实现训练质量的提升。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有浓厚的自我意识、价值意识、荣誉意识和表现意识,但是却因为心智不够成熟而需要教师的正向引导,因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创造竞赛氛围,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和运动激情,享受竞争的快乐。如组织“呼啦圈吹气球”比赛,五人为一小组,每个人转动呼啦圈后吹气球,呼啦圈掉落重新吹,五个人全部吹完即为完成比赛,用时最短的小组为第一名;或者组织“合作運球”竞赛,两人一组背靠背夹球往返跑,球中途掉落则返回原点,依然根据用时长短决定名次。多种不同类型竞赛活动的组织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意识、竞争意识,他们能够享受竞争的快乐,也会牢牢把握住表现的契机,在赛场上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运动能力。竞赛的组织也为学生提供了休息时间,他们在休息时则能作为观众为小伙伴加油打气,建立良性竞争关系,体现出体育学科独有的魅力,实现体育精神的不断发展。
(六)考评:建立科学体系,延续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在拓宽教学视野的前提下对体育教学考评体系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以此来完善整体教学结构。首先要保证评价的随机性和客观性,教师不需要在特定的时机来评价学生,而是要根据他们的课堂表现自然地表达鼓励和赞扬,或者用平和的方式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既不会为学生带来学习压力,也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3]。其次考评需要打破常规,将日常表现、竞技项目成绩、训练综合结果等结合起来,建立针对性的考评标准,以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种评价方式之下,学生会认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享受趣味活动的过程,在始终维持兴趣的前提下实现自身运动素养的不断发展,在拥有强健体魄、健康精神的情况下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
最后教师还需要追求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打破教学大纲的局限性,例如在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田径项目训练中增加合作效果评价标准,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评价的标准性,还能让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促使他们的个人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精神风貌都得到不断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以此来增强教学趣味性。如在组织“蹲踞式跳远”项目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训练,鼓励他们相互之间纠错和评价,从而让动作分解训练、实践操作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之间也能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在互相评价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趣味田径法在初中体育课堂内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享受体育运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增进感情,也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能更好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出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从根本上激活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保证他们的身体潜能、运动素养、道德修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为后续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思俊.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控制措施[J].田径,2022(06):51-52.
[2]朱振宏.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趣味田径教学[J].山西教育(教学),2021(12):77-78.
[3]周良.以学为中心视域下初中体育趣味田径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