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控制路径的思考

2023-03-13陈庆圆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

管理学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单位

陈庆圆 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

长期以来,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对于产品研发各个环节或步骤中的成本预测监管工作缺乏深入落实的意识,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应完善技术研发的现行管理制度,应将其融入传统管理体系机制转型过程。

科研事业单位人员有必要将研发成本控制的总体实施思路深入贯穿于技术研发的全过程,促进最终产品的成本降低。

此外,科研事业单位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成本监测控制意识,以全面促进科研业务的有效衔接与配合。

一、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科研事业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应负责全面开展各种类型的产品研发创新工作。由于受到特殊的单位性质影响,科研事业单位的研发资金及物质基础设施的来源为财政划拨经费[1]。

近年来,科研产品的研发产出需求正在快速增加,在客观上导致科研事业单位需要消耗更多的产品研发物质资源,这也增加了其现有的内控管理模式转型难度。科研事业单位目前普遍存在科技研发物质资源消耗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其现有的研发人力资源及研发资金保障因素仍然较为薄弱[2]。

因此,现阶段的科研事业单位必须着眼于科研成本经费的科学配置利用,并将其与成本控制和监测的技术方案相结合,增强单位的综合实力。成本控制举措的深入全面推行有助于科研事业单位保持良好的业务竞争综合实力,对于优化利用科研资源及降低研发成本投资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准确理解成本控制制度的作用,充分运用单位成本核算、单位预算管理及单位绩效管理等途径方法,提高单位成本控制的效率。

二、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实施困境

(一)缺乏成本控制管理的保障机制

目前,对于成本控制的现有管理制度,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往往未能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重视,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单位管理科研经费成本的难度。科研事业单位人员不能准确把握规范化的科研成本监测机制,导致其在开展各个领域的技术成果研发中欠缺对资源配置使用的科学认识。目前,科研领域的多数单位仍然没有建立科研成本的监测控制规范体系,技术产品的全面研发过程存在资源重复利用的弊端。

相比于普通类型的产品,科研产品往往具有更为复杂的产品设计体系结构,客观上需要产品研发过程的不同业务领域技术人员展开有序互动。

但是目前,科研领域的产品研发技术人员之间普遍缺少产品研发信息的沟通、交流及共享,导致研发产品与现行技术规范要求存在较为显著的差距[3]。由此可见,科研事业单位的研发技术人员目前亟待树立节约研发资源及信息共享意识。

成本控制管理的核心措施是落实会计核算管理,科研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现出明显的技术优势,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及能力关系到单位业务的总体成效。然而目前,很多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较低,财务人员缺乏数字化思维,单位财务人员的信息化能力较弱,在会计核算中对于业财融合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单位财务人员在操作使用现代管理设备系统的过程中存在不够深入和熟练的问题。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资产数据规模呈现日益扩大的发展特征,因此要求尽快提高财务管理的业务水平。

(二)科研事业单位的产品研发成本投入较高

科研的技术创新发展过程必须建立在研发经费大规模投入的基础上,主要体现在技术产品具备使用功能及研发实施流程的特殊性上。

然而,现阶段的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对于政府划拨的研发经费资源,并没有实现最优的配置利用,因而比较容易产生技术研发领域的物质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研发技术人员没有做到科学合理利用研发物质资源,忽视了对于信息化与智能化的产品研发技术手段的积极探索,技术产品的研发水准长期未能得到优化和提高[4]。

对于各种用途或型号的产品,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在创新设计与研发的过程中,往往都会面临研发产品失败的风险。研发技术人员的产品创新研发一旦失败,就意味着单位目前投入的研发经费资源会被浪费,无法达到合理控制研发资源投入的目标。

近年来,科研事业单位的技术研发人员由于一直在科研体系中工作,习惯于有计划性的项目保障,且相关经费均有可靠保障,普遍缺乏良好的市场竞争意识,导致单位在成本管控方面能力比较欠缺。

(三)单位绩效管理与科研成本监测之间存在脱节

绩效管理工作是科研事业单位比较关键和核心的成本管控举措,单位管理人员只有充分运用具有督促约束作用的绩效管理机制,才能使研发经费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现阶段,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往往容易忽视对单位科研技术人员实施必要的激励,绩效管理的实施保障机制存在薄弱环节。

另外,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也没有完整呈现岗位绩效的科学评估考核数据结果,单位绩效考核与科研成本的管控措施没有实现紧密的衔接。

由此可见,现阶段的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岗位绩效的评估考察,充分运用考核激励的方法提高科研成本的控制效率。

科研成本监测必须运用信息化的监测技术手段,但是科研事业单位现有的成本监测技术平台仍然存在技术上的缺陷,科研成本没有得到实时的准确监测,导致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呈现形式化的倾向。

科研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监测技术手段没有得到普及采用,导致单位的管理人员仅仅凭借主观经验来统计与汇总科研成本的数据信息,科研成本的监测工作存在技术层面的缺陷,忽视了单位的绩效管理与成本监测的衔接融合,增加了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监测资源支出。

三、科研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完善路径要点

科研事业单位在全面研发新型产品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依靠科研技术实力促进科研领域的现有技术方案创新,为提高科研水平作出贡献[5]。

但是目前,科研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内控规范体系,来自政府划拨的科研经费未能得到最优的配置利用。

科研事业单位现有的内控管理规范与研发成本控制举措出现脱节的问题,导致无法实现最优的成本管理控制目标。为了达到科研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预期目标,单位成本管理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健全科研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规范体系

从现阶段科研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状况来看,应尽快建立并完善财务内控及科研经费成本的管理规范体系。在健全内控管理及成本监测规范保障制度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坚持科研成本监测的实施思路,结合单位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平台准确判断科研成本支出[6]。

单位不同岗位的科研业务人员之间既要形成密切有序的衔接,也要严格分离不同业务领域的人员岗位职责权限。科研事业单位通过深入推行相关优化整改举措,可以使单位科研成本资金的投入规模得到适度的控制,确保科研事业单位能融入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实施人员必须熟练操作与使用信息化的软件设备系统,妥善应对总量庞大及内容复杂的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在工作中应自觉探索学习信息化的全新会计核算模式,尽快转变落后的会计核算业务实施方法。

数字化的会计核算思维主要体现在正确操作使用数字化的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上,应严格保证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信息的真实性。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对财务人员进行专门的数字化思维培训,运用人才培训的管理措施培养单位财务人员良好的数字化思维。

科研事业单位要促进实现规范程度更高的会计核算业务模式,督促会计岗位人员严格执行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7]。会计核算业务涉及比较复杂的数据信息系统,这决定了会计业务人员务必全程做好规范核算。

(二)合理节约产品研发资源

科研事业单位的产品研发资源应最大限度地实现科学配置,以确保产品研发资源得到持续性的供给保障。因此,在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中,现阶段的完善路径应集中于落实产品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监督、产品质量检测等环节流程。

科研产品的研发成功率目前亟待提高,科研技术人员应致力于提升专业技术素养,运用更少的产品研发资源获取更多优良的研发产出综合效益。单位采购业务人员应加强对于采购产品材料过程的监管,保证产品的材料质量达到要求。科研产品研发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科研产品研发模式

(三)紧密融合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与成本控制措施

科研事业单位应对绩效控制监督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完善,准确区分科研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分配方式[8]。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应将岗位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的各项措施贯穿于单位成本控制的全过程,遵循科研成本经费控制的基本理念与思路,评估单位科研人员的岗位综合绩效。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给予技术研发人员适当的物质激励及精神鼓励,充分利用多样化的人才激励方式,保留优秀的人才。

要提升科研事业单位人员的会计核算意识,确保将财务内控的管理思路融入单位工作的各个环节。科研事业单位的不同岗位人员必须形成更加有序的互动衔接状态,及时共享会计资产核算的相关数据信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核对单位现有的会计资产账目,避免单位的固定资产及财务资金出现缺损。负责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非常优秀的信息化业务能力,结合财务会计业务的基本需求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科研事业单位为提高技术产品研发综合效益,现阶段,重要整改完善思路应体现在单位成本控制上。近年来,科研事业单位正逐步向全新的管理机制转型,其资源配置及成本管理弊端日益凸显。

在此前提下,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准确把握并理解科研成本控制的价值,结合产品研发的基本需求优化配置单位的资源;应不断探索单位绩效管理及成本控制的融合思路,健全单位内部的成本管控规范,以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核算事业单位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填单位 要推敲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看错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