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力的影响机制
——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
2023-03-13刘晓燕单晓红崔凤艳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晓燕 单晓红 崔凤艳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生就业力是指直接影响学生就业概率和职业生涯成功概率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价值观及核心竞争力的总和[1],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教学计划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就业机会、创造就业条件。北京工业大学信管专业自1999 年成立以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1000 多名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根据北京工业大学2020 届和2021 届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信管专业签约率和深造率仍然不能处于学院甚至学校的领先地位。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力成为信管专业努力探索的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北京工业大学信管专业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揭示其内在影响机制,提出高校信管专业培养模式的建议和对策,为改革信管专业培养模式、提高信管专业学生就业率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一、文献综述
学生的就业力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创业经验等关系密切,提升学生的就业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2]。但是,学生就业力是一个多元系统,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提升学生就业力要从多个角度入手[3]。现有文献指出,影响学生就业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职业类型、学生个体特征、专业素养、就业压力、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等。
阮草通过控制学生个体特征、人力资本、求职过程等因素,发现父母职业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意愿[4]。鲍威等利用高校学生调查分析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参与度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作用,发现学生的沟通能力、专业素养及问题解决能力显著影响学生的初次就业[5]。刘志伟等则注重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研究学生就业力的影响机制[6]。李春灿等从大学毕业生的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及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出信管专业本科生就业力的多层次综合指标体系,并给出相关建议[7]。黄淑伟等利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问卷调查指出,学生就业力主要受到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影响[8]。
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大多采用调查问卷,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找到单因素与学生就业力之间的关系,针对信管专业学生就业力多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文章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通过收集调查问卷数据,探究信管专业特点,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多因素与学生就业力之间的关系。
二、信管专业学生就业力影响机制
信管专业学生就业力是一系列专业技能知识的综合,包括信息分析能力、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等。其中,信息分析能力包括对信息的分析与预测,对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对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开发和利用能力;专业技能包括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对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能力;实践能力包括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能力。
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等非个人因素,包括学校教学资源的丰裕程度、家庭背景、社会对专业的认可等。信管专业属于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学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信管专业人才有着非常大的需求,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对就业力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因此,在研究外部因素时剔除社会对专业的认可维度,选择教学资源、家庭因素作为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的因素,与学生的学习收获及个人综合能力评价有关,包括个人的在校成绩、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等。文章选择学习收获、个人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就业心态作为主要的内部因素,并提出如下假设:
H1:家庭因素对学生就业力有正向影响;
H2:教学资源对学生就业力有正向影响;
H3:学习收获对学生就业力有正向影响;
H4:就业心态对学生就业力有正向影响;
H5:个人素质对学生就业力有正向影响;
H6:创新创业能力对学生就业力有正向影响。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
文章研究对象为北京工业大学信管专业已毕业的学生,调研内容包括实际就业情况、期望就业情况及影响就业因素的相关题项。回收有效问卷121 份。在有效问卷中,信管专业学生男生为53 人,女生为68 人,男女人数比例大致相同,入学年份平均分布于2016 年至2020 年,94 名同学目前在职,占比77.7%。学生实际就业情况的数据表明:对于岗位与专业相关性,12.4%的样本相关性强,9.1%的样本相关性较强,其余78.5%的样本相关性不强;对岗位的满意度,13.2%的样本满意,9.1%的样本比较满意,77.7%的样本满意度不高。可以看出目前北京工业大学信管专业的就业力有待提升,研究就业力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学生就业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数据分析
1.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调查问卷的信度代表量表测量结果的精准程度,是证明数据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用于控制和减少随机误差的发生。文章采用克朗巴哈信度系数(Cronbach’s α)检验和分析问卷的信度,α系数为0.939,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
效度指的是问卷的有效程度,量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一般通过调查问卷的效度得以体现,检验效度,可使论文数据的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KMO 是主成分分析的效度检验指标之一,文章选用的问卷中的KMO 值为0.636,近似卡方为4721.039,说明对就业力影响因素收集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2.样本变量间关系的相关分析
借助相关分析验证模型是否合理,如表1 所示,就业力与学习收获、教学资源、创新创业能力、个人素质及就业心态有显著的相关性,初步证明上述因素对学生就业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表1 相关性分析
3.回归分析
以就业力为自变量,以学习收获、家庭因素、教学资源、创新创业能力、个人素质和就业心态六个维度为因变量,VIF 小于5 作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标准。如表2 所示,教学资源(β=0.214,sig.=0.003)、学习收获(β=0.388,sig.=0.006)、创新创业能力(β=0.199,sig.=0.026)、就业心态(β=0.412,sig.=0.000)对学生就业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假设H2、H3、H4、H6得到验证。其中,H2:教学资源对学生就业力有正向影响,学校专业培养计划合理,教师教学方式合理,学校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实践机会多,学生就会更容易满足企业选择人才的要求,学生就业竞争优势大。H3:学习收获对学生就业力有正向影响,专业排名前20%的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次数更多,学习能力更强,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就业优势更大。H4:就业心态对学生就业力有正向影响,具有较强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学生就业能力较强。H6:创新创业能力对学生就业力有正向影响,企业偏向于接收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在企业创新过程中,能够有效补充企业需要的外部创新知识。H1、H5 两个假设没有得到支持,个人素质及家庭因素对信管专业学生就业力影响较小。
表2 系数
四、提升信管专业学生就业力的策略
影响信管专业学生就业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学习收获、就业心态和创新创业能力,个人素质和家庭因素不是影响就业力的主要因素。学校的资源配置、课程优化是提升学生就业力的主要途径。考虑到信管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和关注方向,因此,在提升学生就业力时可以采取“四步走”策略。
第一步:“大一”阶段,激发学习动力。
刚入学的新生面临着从监督式、以应试为目的的被动学习向自我管理式、以能力提升为目的的主动学习模式转变,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后续教学效果提升的基础。可以组建与专业有关的兴趣小组,通过小组活动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意愿,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二步:“大二”阶段,丰富学习收获。
进入大二以后,专业的培养重心逐步转向丰富学习收获。首先,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模式,将课程学习从课堂学习延伸为课下自主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知识运用的学习模式。其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后的学习方向,还能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步:“大三”阶段,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大三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大学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编程能力,因此,这一阶段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将储备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首先,优化实践类课程,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一些实践课程或实践案例。其次,与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践基地,校企合作资源越丰富,学生获得的实践培训机会越多,学生就业能力就越强。
第四步:“大四”阶段,端正就业心态。
大四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学生应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尽早开展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学校可以邀请已经毕业的同学交流就业经验,也可以邀请企业进校园宣传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相关岗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