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甲钴胺对军人腰椎间盘突出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
2023-03-13廉永昕何旖婷史万里蔡宗升
廉永昕 何旖婷 史万里 蔡宗升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心疗养科,辽宁 大连 116013)
在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高发疾病的一种,临床发病率达20%-30%,并呈增高趋势,因病程长、治疗难度大且治疗周期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1-2]。现代医学认为,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个体的椎间盘会出现退行性改变,如果患者负重较大,或出现其他刺激因素,将很可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出现[3]。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措施目前主要为镇痛,症状严重者则实施外科手术治疗。但近些年的研究发现,上述方式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4-5]。目前有研究报道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的临床优势病种之一,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临床上甲钴胺常被用作治疗周围神经病,服用该药物有助于核酸、蛋白质或者磷脂的合成分泌,具有加快髓鞘形成,最终诱导轴突再生,进而恢复突触的传导作用[6]。本研究现拟通过设立对照分组的方式,分析针灸联合甲钴胺对军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22年2月接受治疗的6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军人为研究对象,参考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接受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与对照组(n=30,单纯接受甲钴胺治疗)。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入组对象均符合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ZY/T001.9-94)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年龄20-70岁;3分≤VAS评分≤8分;患者对本课题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2)排除标准: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了个体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或导致马尾神经被压迫者;出现椎管狭窄、腰椎或椎管内肿瘤、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畸形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针灸禁忌证者;资料不全者;未完成治疗或完成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
2 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甲钴胺胶囊(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 mg/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315)进行治疗。服用剂量为0.5 mg/次,2次/d,连续服用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干预。治疗时患者取俯卧位,使用75%的医用酒精将拟进行针灸操作部位实施皮肤消毒,采用单手快速进针法,于腰部腧穴直刺0.8-1.0寸,环跳穴针尖略向下斜刺2.0-2.5寸,委中穴、承山穴、阳陵泉穴均直刺0.5-1.0寸,昆仑穴则直刺0.5-0.8寸,注意针刺时均施以提插捻转,采用平补平泻法进行操作,询问患者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痛或下肢放射感为宜,进针得气后,不再进行手法操作。每次针灸时间为3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5次后休息2天,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临床疗效。于第3个疗程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JOA评分[8]变化评估,腰椎JOA评分根据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3项指标就其程度进行评分,通过观察治疗后JOA评分改善率,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率>60%为显效,25%-60%为有效,<25%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后JOA评分。将治疗前、治疗后1个疗程、治疗后2个疗程、治疗后3个疗程的JOA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3)治疗前后VAS评分[9]。将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和治疗3个疗程的VAS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4)血清检测。炎性介质IL-1、IL-6及SOD、TNF-a含量在治疗前、第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的变化,所有病例均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10 ml,肝素抗凝,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a)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羟胺法);IL-1、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述操作需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指导下开展,操作人员均为接受正规培训人员。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两独立样本的检验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2组数据不同时间点实验室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其余采用成组t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纳入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并实施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2组可比性良好。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男/女 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y)BMI指数(kg/m2)观察组30 26/4 25.56±3.56 1.01±0.21 22.21±2.65对照组30 25/5 25.55±4.12 0.98±0.23 22.11±2.15 t/x2 -0.131 0.010 0.528 0.161 P -0.718 0.992 0.599 0.873
5.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数为10例,有效数为17例,总有效率为90.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20/3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5.3 2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JOA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第1、2、3个疗程时,与对照组患者的JOA评分相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s,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 治疗前 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第3个疗程观察组30 8.11±0.41 12.12±0.63 13.21±1.24 19.98±2.35对照组30 8.09±0.36 9.23±0.65 10.21±1.21 13.59±1.22 t - 0.201 17.487 9.484 13.218 P - 0.841 <0.001 <0.001 <0.001
5.4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和第3个疗程时,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治疗前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第3个疗程观察组30 5.62±0.24 3.01±0.11 2.01±0.05 1.16±0.21对照组30 5.51±0.31 3.59±0.21 2.43±0.11 1.35±0.19 t - 1.537 13.400 19.039 3.675 P - 0.130 <0.001 <0.001 0.001
5.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介质指标差异性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IL-1和IL-6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IL-1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介质指标差异性比较(±s,μg/L)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介质指标差异性比较(±s,μg/L)
组别 例数 IL-1 IL-6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 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 30 0.51±0.05 0.14±0.04 150.27±20.51 95.65±6.52对照组 30 0.49±0.06 0.25±0.05 148.95±23.26 106.24±5.84 t-1.403 9.409 0.233 6.627 P -0.166 <0.001 0.916 <0.001
5.6 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性比 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SOD和TNF-α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与对照组患者的SOD水平相比,观察组的水平明显更高,与对照组患者的TNF-α水平相比,观察组的水平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介质指标差异性比较(±s)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介质指标差异性比较(±s)
组别 例数 SOD(U/L) TNF-α(pg/L)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 治疗前 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 30 57.56±5.98 83.56±6.59 38.45±6.51 21.13±6.32对照组 30 58.12±6.01 71.45±7.12 39.11±5.59 28.51±5.12 t-0.362 6.837 0.421 4.970 P -0.719 <0.001 0.675 <0.001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理可概括如下:患者腰椎间盘中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的失衡是病理基础,如患者出现腰部的急慢性损伤,或因长时间固定坐姿导致腰椎间盘的压力增大,或患者并发腰椎穿刺、遗传、年龄等诱发因素,此外长期的寒冷刺激、妊娠等因素也存在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10]。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内在因素,而外部腰部负重的增加以及其他刺激因素是诱发因素。祖国传统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归于“腰痛”“痹症”的范畴,分析认为其病理机制的核心为虚和瘀,《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诸病源候论·腰痛候》记载:“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申也,七月万物阳气伤,是以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由此可见,虽然此病症状表现在腰腿部,但历代医家普遍认为发病由肾虚所致,并与感受风、寒、湿邪或跌扑闪挫有关[11-12]。
本研究通过设立对照分组的方式,就针灸联合甲钴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军人的治疗效果开展了分析,结果显示,与使用甲钴胺单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加用针灸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占优(90.00% VS 66.67%),且观察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目前使用针灸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的机制仍然有一定不清晰,但多数医者认为主要与针灸具有抗炎、抗氧化、神经调节、改善个体免疫力等机制有关,目前经多项研究发现,针灸能够通过对经络的刺激,起到一定改善局部皮肤充血,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甚至能将局部组织的疼痛阈值提高,最终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13]。上述研究均与本文结果类似,本文作者分析认为,针灸一般对于穴位、经络乃至深层组织都有很好的机械刺激,进而使得侵袭机体的风寒湿邪、气滞血瘀等内邪能够通达于外,最终发挥了疏通经络、调气行血、松解组织粘连、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的效果。同时还有研究发现,针灸还可以对神经产生刺激,刺激能够对血管运动神经起作用,最终使得个体的血液运行更为顺畅,使局部的血容量以及血流量都得到增强,这些都为损伤组织的修复、更新以及功能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使病变的细胞供氧更为充分。现代医学也认为针灸治疗能通过刺激改善局部血流速度,活化细胞,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因此,从理论上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使用针灸治疗,对病症和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文中的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指标也优于对照组患者,已有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14],针灸能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是通过增加SOD和胆红素含量,减轻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并刺激免疫细胞增殖活化,提高免疫力。还有研究发现,在造模大鼠中,针灸可降低其血清IL-1、免疫球蛋白G(Lg G)、TNF-α及P物质(SP)含量,从而起到抗炎、调节神经和免疫的功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15]。本文作者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针灸能够加速淋巴回流,从而达到促进炎症递质吸收目的,此外针灸还具有活血功效,能够发挥疏通经络、行气止痛的效果,通过将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军人联用针灸与甲钴胺治疗效果肯定,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分析其机制可能与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和炎症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