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活动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建构与实施研究

2023-03-12邹小平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新课标

邹小平

摘  要:文章以新课标为指引,以高中思政教材议题为载体,尝试以“体验型”“分享型”“议辩型”三种基本活动课型来建构、实施高中活动型思政课程的课堂教学。通过明确这三种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内涵,探究它们的教学特征及策略,从而建构其构架。以期通过这三种活动课型课堂教学的建构与实践,实现学生学科知识探求、技能开发、素养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活动型思政课;高中教学

一、基于“模拟 — 体验”,构建高中体验型活动思政课堂

(一)“模拟 — 体验”活动型思政课的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课“模拟—体验”型教学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体验为核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创设生活性情境,时刻体现高中生亲身经历整个活动过程,采用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实际操作等灵活多变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形式,调动学生广泛参与体验,从而达到全面而个性的学生发展目标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方法。

(二)“模拟—体验”活动型思政课的教学特征

1. 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生活性。在高中政治体验式教学课堂上,需要依托现实情境和时政热点对抽象知识进行解读和剖析,故而体验式活动课程具有与时政紧密结合的生活性特征。现实生活是内容丰富、充满情感、富有变化的“活教材”,在创设真实情境中,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感触有助于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题可辩、有事可思。因此体验式思政课堂既要立足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体现思政课的时代性,帮助学生发现新问题,寻找新路径。

2. 以已有认知为基础的体验性。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去探究思政课中的“为什么”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体验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中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经历认知、情感、行为、思维碰撞等体验,继而达成知识增长、情感生成、行动能力提高、正确价值观达成的目的。这个过程必须以认知为基础、体验为手段,关注动态生成性。

3. 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真实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考虑教学活动的真实性。情境体验的真实性,即情境要在符合学生心理、認知的前提下,确保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扩散思维。高中思想政治体验式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体验。情境越紧密联系实际、越真实,学生参与和融入体验的兴趣就越浓厚。

(三)“模拟—体验”活动型思政课的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引入体验。要想激发学生融入体验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学习动力,教师需要创设科学有效、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在情境创设中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即要贴近社会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教学中的重难点解构在情境中,抓住主题,注重情境创设的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在体验、分析情境时自主发觉重难点,解决疑难问题。

2. 生成问题,引导体验。问题设置应结合教学内容,指向教学知识和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同时问题设置要关注梯度性。基于高中思想政治的深奥、晦涩,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特殊性到普遍性地进行思考。设置的问题也要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多方面体验。体验式思政课堂也要关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情感的自觉性,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体验、大胆表达,把学生的观点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推进教学。

3. 探究互动,深化体验。教师在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后,需要预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体验,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小组探究,促使学生获得更真实的体验。这既包括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的体验,也包含内在的思维体验、情感变化的心理体验等。学生在体验中分析情境、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实践 — 分享”,构建高中分享型活动思政课堂

(一)“实践 — 分享”活动型思政课的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分享”型教学是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针对一些内容复杂、内涵丰富、理解较难、不便在课堂上呈现模拟,但与现实结合紧密、实操性强的高中思政议题,进行分小组课外实地调研,形成直接实践经验,然后把实践成果迁移到课内来进行展示、讨论、总结、升华,从而让学生将课堂与生活接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方法。

(二)“实践 — 分享”活动型思政课的教学特征

1. 具有综合性强不易理解的思维复杂性。采用“实践—分享”活动型的思政课进行授课的议题,具有的综合性强、不易理解的思维复杂性的特征,这是使用这种课型的必要条件。这类议题关涉的方面很多,而且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而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2. 具有难以课堂直观呈现的不易模拟性。同样是具有综合性强、关系复杂、不易理解的特征,但部分易于创设情境、便于模拟的议题,可以采用“模拟—体验”型活动开展教学,而有些议题却并不具备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模拟的条件,更具有复杂、抽象的特点,更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社会体验为基础。具有这种特征的议题,教学时就可以考虑使用“实践—分享”活动来开展。

3. 具有生活场景为基础的强实践性。采用“实践—分享”活动型的思政课进行授课的议题,还必须具备生活场景为基础的强实践性。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单纯依靠课标、书本,就如同理化教师只讲科学、谈规律,而不做实验一样,学生得到的始终是一些抽象空洞的东西。要么不易理解记住,要么记住也不会灵活运用。

(三)“实践 — 分享”活动型思政课的教学策略

1. 预习选题,指引实践。基于“实践—分享”活动型思政课所选议题一般具有不易理解的思维复杂性,学生在实践之前,要预习所学议题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后面的实践做好知识的铺垫,以避免后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影响实践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在学生预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生成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既有必要知识储备的基础,又有明确的实践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2. 精选事件,落实实践。基于“实践—分享”活动型思政课所选议题具有难以在课堂上直观呈现的不易模拟性,但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以生活场景为基础的实践性,所以学生在实践前,教师要根据所学议题选好实践事件和场景,明确该实践事件所包含的要素与所学议题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要让学生在选题预习阶段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在这个事件或场景中有用武之地。从而将不易理解的复杂思维,在具体事件的实践中具象化,并得到认知巩固与强化。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要进行小组分工,避免实践活动同质化,也为后面“分享”环节留足空间,从而保证实践活动的有序性与高效性。

3. 分享讨论,深化实践。“分享”环节在课堂上进行,分三步完成。一是主题分享环节。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小组要确定分享主题,并以完整的形式作为成果。教师要检查每组学生实践后的问题总结,实践心得,并在课堂上分组呈现。二是交流讨论环节。进行分组讨论,加强互动交流,深化体验。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的实践结论进行学习讨论,既可找准角度给出肯定评价,也可质疑,交换意见。三是总结深化环节。通过实践分享,学生可以达到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求同存异、優势互补,通过讨论辨析得出结论,激发思想火花,深化实践成果。

三、基于“议题 — 辨析”,构建高中议辩型活动思政课堂

(一)“议题 — 辨析”活动型思政课的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辩型教学”,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师的有序课堂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辩证思维为特征,围绕特定的议题或论题,自主选择立场角度,形成不同的论点或形成正反两方,通过一定的自由发言与辩论等形式,从探讨和交流中共同学习,从而进一步厘清理论知识,掌握学科核心素养,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其在议辩中主动获取知识、全面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方法。

(二)“议题 — 辨析”活动型思政课的教学特征

1. 具有基于核心素养养成教育的价值导向性。在选择议辩题目时,要依据新课标确定议辩内容的选择范围和选取角度。辩题可以是为了达到某一素养,也可以包含全部素养。所以,要根据课堂内容和议题辨析的内容,把握学科的正确育人导向,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议辩,促进学生开展学科的深度学习和实践指导,厘清现有思想认知内容,提升认知水平。

2. 具有基于可利用的资源选择议辩角度的灵活性。议辩角度的选择还要充分考虑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可利用的相关资源,如网络、图书等可以为议辩内容和形式提供支撑。一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的现有资源,比如各种教材知识,教材中的各种探究分享内容、名人名言等;二是学生能独立搜集、加工、整理的课堂外资源;三是教师可以适当提供的各种资源。总之,在议辩角度选择中,教师要合理考量能够调动的学习资源,让议辩更具有灵活性。

3. 具有基于核心素养养成教育的思辨性。议辩,往往针对的是较为开放且有边界的知识或话题,这类情况更多在于用议一议等方式,突出知识的真理性和培养学生的思辨性。另一类是完全开放,但是没有确切定论的内容。其论点的观点差异比较大,容易产生思维与认知冲突,需要学生通过深度理解、严谨地论证得出结论。这类更侧重通过发散思维,让不同的观点更加对立,但也在这种对立中,找到哲学中的统一,更能促进思维和认知的进步,进而促进师生实现“理越辩越明”的目标。

(三)“议题 — 辨析”活动型思政课的教学策略

1. 精选议题,铺垫议辩。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的教材及读本中,有大量议题论题是教参、教材直接给定了的内容或题目,可以直接选做议辩题目。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存蓄情况,设计更符合学生认知现状的议辩题目。首先,选题应尽可能是学生容易混淆的观点或者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或者是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其次,选题角度或内容应当避免在各种辩论赛中多次使用的命题;再次,选题应尽可能给双方都留有广泛的议辩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打开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后,选题应尽可能是学生熟悉和关心的问题。

2. 丰富形式,组织议辩。组织议辩是落实第一步的核心环节,是这种课例的关键所在,可以尝试以下三种方式:第一,小专题辩论型。这是在课堂学习环节中,根据学习知识的发展进度,适时抛出相关议题。此种相对简单,课堂驾驭感更强,学生参与方便。第二,课堂即兴论辩型。是由教师根据学习进度或学生提问设置辩题,这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善于抓住学生的留白与疑惑,巧设议辩题目。第三,正式辩论赛型。要求教师进行大量的组织培训工作。通常要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建立论证逻辑、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和如何厘清辨析思路等,还要指导学生形成辩论队,并进行分工合作,以及熟悉辩论赛的组织形式。

3. 点评总结,升华议辩。教师的恰当性评价是对议辩完成后的知识的升华、情感的引领。因此,教师既要对整个议辩过程做整体客观的评价,又要对具有普遍性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评述。教师点评应侧重突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议辩题双方的合理性和缺陷性进行客观分析;二是对学生的学习和辩论的表现加以肯定和指出明显的不足。议辩论后的总结性陈述,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学习和表达论题的过程能进行深入反思,以便能及时正确认识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与思维特点。教师要客观、公正、全面、辩证地看待每位学生在课堂中的努力。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而活动型课堂与传统的讲授型课堂的区别在于它希望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关注学生在参与课堂中的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素养,相比较结果而言,它更为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参考文献:

[1]周银亮.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研究[J]. 启迪与智慧:中,2021(10):25.

[2]潘晓萍. 探究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J]. 新课程,2022(36):80-81.

[3]许真真. 高中政治深度教学策略研究[J]. 高考,2023(03):94-96.

(责任编辑:张涵淋)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组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数学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