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寄宿制中学日常生活的劳动教育研究
2023-03-12姜典术
姜典术
摘 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当下,各地区和学校均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文章依照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首先对寄宿制中学日常生活的劳动教育功能进行了分析,其次从发现劳动教育资源,创新劳动教育机制;推动学生实践和创新工程建设;实施“三讲”“四有”路径等方面提出了寄宿制中学日常生活的劳动教育措施,以使劳动教育显成效,以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寄宿制中学;劳动育人理念
目前,寄宿制中学需明确新时代劳动育人构建体系,依托自身生涯教育办学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学生生涯教育为中心,建立以劳动教育为中心的实践体系:一条主线,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五大维度,构建与实施大劳动、大思政、大德育、大家庭、大国际理解五方面的教育联合;三个平台是指家庭教育平台、学校教育平台、社会教育平台。由此在劳动育人体系的推动下,促进寄宿制中学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并在教育中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而彰显劳动育人教育理念,全面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并创新劳动教育新业态,由此形成劳动与教育的整合,共建发展新格局。
一、基于寄宿制中学日常生活的劳动教育功能分析
(一)劳动育人是德育教学理念的根本
首先,寄宿制中学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自身所承担的劳动育人工作较为重要,其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对此,为推动学生成为新时代全面發展的优秀学生,寄宿制中学需构建出完善的育人体系,并依托劳动教育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由此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如,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确保劳动教育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为此寄宿制中学应坚持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劳动育人思想体系。
其次,校方与教师应进一步加强生产性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提高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推动寄宿制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并由此真正让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寄宿制高中生自身有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对此,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还可以让学生在劳动活动中感受到劳动带给自身的价值。在科学合理的劳动价值下,可以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付出汗水、磨炼意志,并对劳动创造人、创造财富、创造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会了解到只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创新的劳动才可实现个人或国家梦想,还可以明确劳动价值对自身发展的意义,而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方面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知识,拓宽视野、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劳动教育是注重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从而发挥其特殊的育人作用,而这也属于寄宿制中学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
(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目前,我国所提出的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不仅开启了各中小学育人新潮流,也带动了劳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结合高中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明确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后,通过引导、激发,可以让学生在参加家务劳动、生产劳动时进行实践创新,由此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与劳动实践价值,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二、基于寄宿制中学日常生活的劳动教育措施
(一)发现劳动教育资源,创新劳动教育机制
为了更好地贯彻《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使劳动在学校的教育中起到更好的作用,在明确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加强学生劳动意识,弘扬“勤俭、拼搏、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方面,寄宿制中学还需依托自身特有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资源,创新出更为丰富的劳动教育机制,由此达到劳动育人的教育效果。
1. 实行劳动区域班级负责制
校园卫生人人参与,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卫生工作可以实行班级负责制,将全校的每个区域都按班分配,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学生在打扫自己所负责的校园角时,不仅增强了爱劳动的意识,也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所在。最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在期末进行总评时,对“劳动之星”予以奖励,由此起到示范作用。
2. 开展劳动评比活动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寄宿制学校的劳动教育资源的优势,展开宿舍布置、环境卫生评比等活动。基于此,学生通过整理自己的床铺、书桌,能从活动中获得劳动的快乐;学生在布置宿舍时,还能学会设计墙面、花边,学会剪纸、绘画;学生通过动手收拾床铺和书桌、学习叠被子、分类归纳,由此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依据自身地域优势,寄宿制中学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在“植树节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自由进行分工组合,从挖树坑到栽种树苗,从浇水到埋土,整个过程都能感受到种树的快乐;在“学雷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从学校里捡起白色垃圾,清理校园周边的杂物。通过日常的劳动体验,可最大限度彰显劳动教育带给学生的乐趣。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活动时也感受到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蕴藏着劳动精神,在完成劳动任务后,不仅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也自觉履行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约。
4. 制订劳动教育计划,践行劳动考核
基于寄宿制中学自身特点,从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始,创新劳动教育育人、实践机制。在此过程中,寄宿制中学需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为学生制订出劳动教育的年度计划,并将该计划纳入实际的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内。在寒暑假以及周日进行考核时,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布置出日常生活的劳动任务,如打扫宿舍、帮助宿管阿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等。在劳动考核的推动下,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并在完成班主任为其布置的劳动任务时,再一次感受到劳动的价值。
(二)推动学生实践和创新工程建设
在劳动育人理念下,寄宿制中学应以“学生实践和创新工程建设”为基础,通过一些公益性和普惠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理念和劳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丰富校园活动
寄宿制中学在劳动教育方面,需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多项活动,比如,强化学农基地的建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并予以课时保障;开展一天值日、劳动志愿者等公共福利工作进行劳动教育,并获得实训积分;在寄宿制高中的集体中,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就踏上了自己学习生活之路,学生日常生活时所参与的整理衣物、分工打扫寝室卫生等,无一不体现了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2. 在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
寄宿制中学所开展的班级劳动活动方面,需考虑到班级少部分学生自理能力不足,在进入寄宿制学校前没有自己独立生活过,而这类学生也普遍缺乏劳动意识。对此,首先,班主任可以与班干部或宿舍卫生长一起策划一堂名为“双手托起美好生活”的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整理班级和宿舍的卫生状况,并要求学生制订劳动快乐计划表,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付诸实践劳动的动力,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认识到“以劳动为快乐”这一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班主任与各科教师都需认识到,劳动价值观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它需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要求任课教师自觉在自己所教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比如在高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划分,并引导学生分析出地域类型区位条件等,但许多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他们分不清菠菜与莴笋的区别。对此,教师应倡导家长在学生寒暑假时,带领学生感受农村日常生活,以及农活、农作物种植等。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拉近了亲子关系,也让学生在生活学会了地理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由此将劳动教育融入具体的生活实践层面,并融入价值观教育,使其可在实践中履行劳动、付出劳动,改变对劳动的一些错误认知。
(三)实施“三讲” “四有”路径
1. “三讲”
为进一步推动寄宿制中学劳动教育育人成效,在构建劳动教育育人体系时,需实施“三讲”,即专职教师讲劳动教育、学科教师讲劳动教育、校外辅导员讲劳动教育。
首先,寄宿制中学需树立出劳动教育领导小组,该小组应由领导层担任,并按照寄宿制中学自身规划发展,建立出连贯的学校劳动教育制度,在领导的指导下,需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需立足于寄宿制中学实际情况,在思想高度上重视劳动教育在寄宿制中学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其次,除了前文提到的学科教师在执教课程中融入劳动价值观教育外,寄宿制中学还需努力培养出专职的劳动教育教师,并创设出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或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聘请具有专业劳动技能的家长、具有劳动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劳动模范等,由此确保劳动教育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四有”
寄宿制中学所实施的“四有”包括,课程中应有劳动教育、活动中需体现劳动教育、家庭生活中需发展劳动教育以及社区服务中需包含劳动教育。对此,寄宿制中学教师需积极研究开发出寄宿制中学校本课程,编制一套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加深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提高劳动课程的发展水平,从而构成出“劳动教育课程网络”。从垂直角度来看,它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层次;从横向角度来看,可明确“学科+劳动教育”和“活动+劳动教育”两种模式,从而使寄宿制中学劳动教育与学科、活动、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进行融合,由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教育在寄宿制中学全过程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四)完善评价,强化劳动过程
评价制度是对教育的客观评价和肯定。劳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其成效必须在考核环节中得到贯彻和体现。此过程,班主任应着眼学生成长特点,運用多元的评估方法,特别是过程性评估。与此同时,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到劳动活动的执行结果上,并将学生对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的掌握和培养作为一个整体,还有学生在参加劳动项目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实际感悟等方面。着重于劳动价值的培养,不断指导学生理解、认同和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理念,合理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使其自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由此达到劳动育人的最终效果。
例如,班主任可以采取表现性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情境、表现性任务、学生关键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与分析,将重点放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上,观察、判断和衡量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行为和评价进行清晰的指导,强化过程评价,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劳动活动中。再如,班主任可以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劳动素养开展任务设计,其评价应具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班主任评价等综合评价手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由此才可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劳动育人模式与劳动育人体系。而对寄宿制中学而言,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劳动育人格局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日常生活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元的劳动实践活动,与此同时,还需充分利用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一日生活中,由此发挥育人优势,用劳动磨炼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徐晓君,杨莉. 初中寄宿制学校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J]. 赢未来,2021(31):12-13.
[2]陈之喜. 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素养的原动力[J]. 天津教育,2021(13):186-188.
[3]李南兰. 中学劳动教育STEAM课程融合探索 以重庆南开两江中学智慧农场为例[J]. 今日教育,2022(12):42-45.
[4]周春梅,解庆福. 基于“形态—价值—模组”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研究[J]. 吉林教育,2022(27):32-35.
[5]张秋良,刘立军. 劳动教育引领幸福成长 五育融合助推和谐发展:富裕县励志民族中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03):19-21.
(责任编辑:张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