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子不受栗

2023-03-12瑶瑶

阅读(高年级) 2023年11期
关键词:虞国列子晋国

瑶瑶

古文品读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①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②?”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fǔ)心③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yì)乐④,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注释

①郑子阳:子阳,郑国的相国。

②君无乃为不好士乎:您莫非是不喜欢贤士吗?无乃:副词,莫非、岂不是。

③望之而拊心:拍着胸脯埋怨他。望:埋怨,怨恨。拊:拍打。

④佚乐:安乐。“佚”通“逸”。

本文选自《列子·说符》,讲的是列子拒绝子阳赠粮的故事。

列子和妻子在郑国生活,日子很贫困,经常挨饿。郑国相国子阳有个门客知道这件事后,就对子阳说:“列御寇(列子的本名)是个有才能的贤士,在您的国家活得很穷苦。您莫非是不喜欢贤士吗?”子阳当即就派使者去列子家中送粮食。列子出门见到使者,连着两次婉拒了子阳的好意,使者只能无功而返。

列子回到家中,妻子捶胸顿足地抱怨他:“我听说人家做贤士的妻儿,都很安逸享乐。现在我们都吃不饱饭,有人来给我们送粮食,你却偏偏不要,这难道就是我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不是因为了解我这个人才送我粮食的,他是听了别人的话才这么做的。同样的道理,将来他也可能因为别人的话而惩罚我。这就是我拒绝他好意的原因。”

后来,郑国的百姓群起发难,杀死了子阳。纷乱中,列子得以安然无恙。

历史上的列子是个心胸豁达、乐天知命、安贫乐道的人。他宁愿过着忍饥挨饿的日子,也不愿意随便接受别人的施舍。而且列子很清楚子阳的为人,知道他送粮食的行为其实并不是出于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心态,只是听了手下人的建议,想买个好名声而已。因此他当然不愿轻易接受子陽的帮助,以免将来被卷入大的风波。事实证明,列子的做法是正确的。

拓展延伸

列子无疑是一个高尚而聪明的人。他甘于清贫,对上位者的主动示好一笑置之,不会轻易被利益打动;他善于识人,知道别人是怀着功利的心态来接近自己,所以能谨慎地避开,不会轻易陷入麻烦之中。现实中的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种从天而降的“好事”,这时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看清对方真实的目的,绝不能被一时的蝇头小利蒙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假道伐虢

虞、虢本是春秋时期两个相邻的小国,晋国想吞并这两个国家,便计划先攻打虢国。然而,晋军要开往虢国,就必须途经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与虢国联合抗晋,晋军虽然强大,也难轻易获得成功。

为达到出兵虢国的目的,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建议,把晋国出产的良马和美玉送给虞国,借此借用虞国的路径,进军伐虢。晋献公采纳了他的主意,并让他带上良马和美玉去虞国交涉。

荀息到了虞国,向虞公献上宝物,然后试探道:“虢国屡屡侵犯晋国边境,如今我国想借道于虞国,去质问虢国为何要侵犯晋国边邑,万望圣明的虞君高抬贵手。”虞公见了晋献公送来的财宝,果然心花怒放,便毫不犹豫地应允晋国借道攻虢。

虞国大臣宫之奇见自己的国君如此轻率,连忙劝阻说:“晋君的礼物如此厚重,荀息的话语也如此谦卑,其中必藏祸心。君主千万要三思而行。”但虞公全然不理会宫之奇的劝告,不但答应借道给晋国,而且还要求率先出兵攻打虢国,以讨好晋国。宫之奇又连忙跪伏在地,竭力劝阻说:“虢虞两国如同唇齿,相邻相依,虢国一亡,岂不是唇亡齿寒吗?”虞公仍不理会。宫之奇见虞君一意孤行,料定虞国灭亡在所难免,便带着家眷跑到曹国避难去了。

宫之奇跑到曹国不久,晋献公就派大将军里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借道虞国,只用了几个月的功夫,就轻而易举地消灭了虢国。晋军得胜回国途中,又以部队需要休整为借口,在虞国驻扎下来。虞公仍然毫无戒备,满口答应。不久,晋军发动突然袭击,把虞军打得措手不及,很快就消灭了虞国,虞公也当了俘虏,荀息献给虞公的晋国良马、美玉又如数回到晋献公手中。后来,晋献公将女儿嫁到秦国时,还将虞公作为陪嫁的奴仆送到了秦国。

可怜虞公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被眼前的小利蒙蔽,看不清晋国人包藏的祸心,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猜你喜欢

虞国列子晋国
列子学射
师旷劝学
假途灭虢
唇亡齿寒
翳桑之报
《列子》研究综述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列子》文体的分类梳议
假途灭虢
NORTHERNMOST 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