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神童写给母亲的歌

2023-03-12苏小博

美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喜歌剧莫扎特安娜

苏小博

小时候,每当夜幕低垂、繁星满天时,幼小的我们就会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感受母亲温暖的体温,聆听母亲温柔地哼唱:“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摇篮曲》舒缓、悠扬的曲调犹如母亲恒久的爱,缓缓地将我们带入梦乡。

除了这首广为流传的《摇篮曲》之外,世界各地还有许多与母亲、母爱相关的歌曲,如意大利民歌《妈妈》、阿根廷民歌《小小礼品》等。这些乐曲中的母亲形象十分美好,所蕴含的母爱也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抚慰了一代又一代孩童的心灵。

然而,在伟大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剧作品《魔笛》中,母亲的形象似乎有所不同。在剧中,莫扎特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母亲——夜后,她是整个故事中最大的反派。夜后性格强势,心中充满复仇的火焰。她阻止女儿奔向光明的人生,甚至想要摧毁一切。这不得不让观众怀疑,夜后这一形象的原型难道是莫扎特的母亲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莫扎特的母亲是一位善良质朴又幽默风趣的普通妇人。他的父亲则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莫扎特的音乐神童之路是他的父亲一手造就的。因为被丈夫的光环所掩盖,关于这位“普通”母亲的事迹鲜有文献记载。但是,在莫扎特的心中,母亲的地位并不比父亲低,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重要。他将這份深情寄托于自己创作的音乐当中。

莫扎特曾将一首旋律清新的歌曲《啊!妈妈,我要告诉你》改编为《小星星变奏曲》,里面的一些歌词或许正是莫扎特想对母亲说的话。这首《小星星变奏曲》最初为钢琴曲,之后改编成了小提琴曲和女高音等多个版本。歌词大意为:

哦!妈妈,我应该告诉你吗?

是什么在折磨着我?

爸爸想让我讲道理,

像一个大人物,大人物,

但我说糖果,

比道理更有价值!

莫扎特的母亲安娜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小村庄,她的父亲和外祖父都是萨尔茨堡的宫廷乐师。在莫扎特父亲的书信中,人们发现了他和安娜对莫扎特的新作品进行讨论的记录。可以看出,安娜对音乐并非一无所知。

在莫扎特的生活中,安娜精心地料理着一切。即便是分隔两地,她也要通过书信将关爱传递给莫扎特。在信中,她坚持使用奥地利的地方方言,里面很多有趣的俗语都充满了睿智和温情,让被“无聊”的贵族生活围绕的莫扎特,能够在这些“俗气”的话题中找到乐趣,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因此,相对于勤勉、苛刻且一切以事业为重的父亲,莫扎特更喜欢和母亲、姐姐待在一起。莫扎特的家人在信中评价道:“安娜是莫扎特家里唯一拥有正常灵魂的人,她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然而,莫扎特的神童光环正随着成长慢慢褪去。已经20多岁的莫扎特仍然无法在宫廷中找到一份稳定的差事。迫于无奈,莫扎特只好来到了当时的艺术中心——法国,寻求出路。而母亲安娜为了照顾他的起居,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这次的法国之旅并不轻松。舟车劳顿以及法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革都让莫扎特始料未及。当时,法国贵族阶级的力量正在削弱,中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受此影响,代表法国贵族品位的悲剧性抒情歌剧已然过时,而轻松明快的喜歌剧成为新的潮流。对此,一些音乐家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莫扎特并不欣赏这一时期人们的主流审美品位,但为了赚钱,他又不得不创作一些迎合之作,这使他非常痛苦,事业也不见起色,生活常常入不敷出。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悲剧又降临了。

在喧嚣的大城市生活,污浊的空气、无处不在的噪音以及出行带来的惊慌,让安娜无所适从。加之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一个人照顾莫扎特繁重的起居生活,安娜难以支撑,很快便患重病逝世了。

莫扎特在日记里写道:“我从来没有经历过亲人离去,但是这次离去的却是我的母亲,我独自一人为她送葬,为什么这么残酷!”莫扎特在震惊和悲痛中一夜长大。在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后不久,莫扎特就离开了这个让他的生活充满了混乱、疑惑、悲伤和不安的国家。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他的法语作品少得可怜。

母亲的离世使莫扎特悲痛万分,为此,莫扎特写下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作品——《a小调钢琴奏鸣曲》(K310),以宣泄他的悲伤。演奏这首作品的特定章节时,演奏者右手弹奏出悲戚的旋律,左手则不停地敲打着伴奏,使人感觉仿佛在抚慰和绝望之间不断循环往复。当时,很多作曲家都是通过作品隐晦地表达个人情感,而莫扎特的音乐却直指人心。正如历史学家约翰·罗塞利说:“音乐曾经为社会、宗教和娱乐的用途服务,而在莫扎特之后,音乐开始为生命、爱、死亡的阴影和个人最深刻的体验服务。”

对母亲的爱和思念,为莫扎特的音乐之路开启了新的篇章。在后期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中,他将情感的表达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而在歌剧创作中,那些故事也充满了怜悯、温情、幽默……他真诚地热爱着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至此,莫扎特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知识拓展:

莫扎特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3岁即显露音乐才能,4岁从父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11岁即作有歌剧。17岁结束在欧洲各地的巡回演出,返回故乡萨尔茨堡,任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因不满大主教的专横而辞职。后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参加共济会组织。其创作遍及音乐各个领域,奠定和发展了协奏曲等体裁规范。风格纯真清丽,优雅工致,后趋向戏剧性和悲剧性。是西方音乐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作有歌剧20余部,以《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最为著名;有编号的交响曲共41部,第三十一、第三十五、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一等7部堪称代表,后3部尤为优秀;各种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奏曲50余部;此外尚有《安魂曲》及大量器乐独奏、室内乐、合唱、独唱作品。——摘自《辞海》

喜歌剧

歌剧体裁之一。法国喜歌剧形成于18世纪初期,由民间流行的闹剧、讽刺剧,结合说白与通俗歌曲而成。其特点为:剧情诙谐、旋律流畅,较多运用二重唱,以终曲结束全剧。1752年卢梭所作的《乡村占卜师》对其形成起了推进作用。此后,菲里多尔(1726—1795)、孟西尼(1729—1817)、格雷特里、梅于尔等人均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这一歌剧体裁。法国大革命后,喜歌剧日益表现出浪漫主义特色,题材亦大为扩展,因而内容往往并不诙谐,通常仅保持说白传统。——摘自《辞海》

猜你喜欢

喜歌剧莫扎特安娜
浅析法国喜歌剧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喜歌剧《拉克美》音乐中的“异域主义”研究
好莱坞式《塞维利亚理发师》:卡通化的喜歌剧
轻浅不是莫扎特
要爱情不要战争——多尼采蒂喜歌剧《军中女郞》上海首轮演出观后
小猫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