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体以救国: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的鲜明特质

2023-03-12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魄救国思想

彭 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引言

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孕育于韶山少年时代,形成于就读湖南第一师范的青年时期,发展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斗争时期,完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17 年4 月1 日,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在《新青年》第3 卷第2 期《体育之研究》一文,是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该文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体育的本质、地位、目的、作用以及锻炼方法和途径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是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的奠基之作。深入探析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形成,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具有“强体以救国”鲜明特征,尚处在少年、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期望通过发展体育野蛮体魄、锻炼意志、提振精神,达到国家民族救亡图存的目的。毛泽东“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在毛泽东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从体育救国、卫国、强国、爱国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等完善的体育思想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心和重视体育事业,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部署,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其中蕴含的体育强则中国强的思想与毛泽东的体育救国思想一脉相承。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对传承党的精神谱系,增进历史自信,探索新时代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全面实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的表现特征

毛泽东“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质:

(一)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彰显着强烈的救国爱国情怀

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者的腐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国人被列强讥笑为“东亚病夫”。当时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身体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决定国家是否强盛的一个重要因素。杨昌济很早就提出:“欲为生存竞争,则于身体与精神,不可不为大活动。而欲于精神与身体为大活动,不可不强健其身体,即教育不可不置重于体育。”[1]298而陈独秀更是明确指出:“人字吾为东方病夫国,而吾人之少年青年,几无一不在病夫之列。如此民族,将何以图存?吾可爱可敬之青年诸君乎!倘自认为二十世纪之新青年,首应于生理上完成青年之资格,慎勿以年龄上之伪青年自满。”[2]63青年毛泽东深受恩师杨昌济和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的影响,他将体育视为改变国贫民弱的有效手段,因此一开始就是站在提升个人、改造国民、拯救国家的角度研究体育。他主张通过体育赋能增强国民体质,破除“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细轻”[3]59这种“可忧之现象”,达到强体以救国的目的,这是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的最重要基础。在毛泽东看来,“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3]59体育运动“浅言”是锻炼身体、维护健康,而“大言”则是保家卫民、救国兴国。他将体育这种人体运动放在救国的大局之下,与救国爱国的实践联系起来,与富国强兵的活动联系起来,深刻认识身体康泰、体魄强健,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基础与前提,救国爱国则是体育强身的目标所在,只有强健体魄才能担当起挽救国家和民族的重任。

(二)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立足唤醒国人救国爱国意志

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曾有过著名论断:“人之力莫大于心,精神一到,何事不成?”在杨昌济的影响下,青年毛泽东通过阅读大量“意志”“伦理”方面的书籍,在思考救国问题的道路上对“心力”产生浓厚的兴趣,曾经写下满分作文《心之力》。毛泽东认为“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3]61,并将体育的功效归纳为“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由此“贯穿”“身”与“心”。他指出体育作为“发达肉体”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功效不仅在于增强体质,更在于提高“意志”,收到“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3]61的良好成效,更是拯救民族于危难的思想武器。毛泽东从体育角度设计救国卫国路径,主张通过循序渐进的体育训练锻炼国人的果敢、坚定、勇猛、无畏的品质,唤起国人振奋精神、增强体质、爱国救国意志。他注重以具体而微的倡导,激发国人从救国爱国的高度提高自身体育素养的历史自觉和行动自觉。他用“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破楼兰终不还”“化家为国”“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等国人耳熟能详的爱国救国经典故事,深入浅出地点明“日常体育之小基之”的道理;用“烈士武臣多出凉州”“日本有武士道”“德国有斗剑之风”等大量具有说服力的实例,论证体育对于坚定救国爱国意志的重要作用。

(三)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着力引导国人增强救国卫国体魄

毛泽东认为,要救国卫国,除了要鼓舞心力,锤炼强大的救国爱国意志以外,还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而这种观点的提出,与他个人青少年时期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毛泽东原本还有两个哥哥,却不幸都在襁褓中夭折。1915 年,他才华横溢却身体虚弱的好友易永畦因身体虚弱引发肺结核而逝,满怀救国救民热情的毛泽东在挽诗中写下“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3]7,更从中深刻感受到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救国卫国体魄的必要性。1917 年,在7 名同班同学病故后,他为逝去的7位同学写下一副挽联:“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4]24毛泽东认为“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3]60。“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3]58。他明确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3]60在他看来,没有如钢似铁的体魄,精神的文明化进程就失去了应有的“本钱”,纵使在精神文明层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亦不能改变本身脆弱而易消逝的现状。改变人首在教育,教育实践的起点和基础却应当是体育,此时他已经开始致力于强调德、智、体三者生成“三维一体”的推进与发展格局。他希望通过《体育之研究》影响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重视与参与体育锻炼,进而达到提升国民体质的目的。

(四)毛泽东“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充分表现在强体实践之中

丰富的体育实践是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的基础。毛泽东曾说过:“愚自伤体弱,因欲研究卫生之术。”[3]75出生时体质较弱,母亲文七妹为了让他健康成长,给他取乳名“石三伢子”。童年时代下地干活,辛勤劳作之余,经常与伙伴下水塘游泳,他因此对游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终生坚持。为了读书和劳动,需要经常穿行于山路之间,长期登山、长途步行不仅是他早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了他日后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认定“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3]58的毛泽东,和朋友们热心于体育锻炼,依据季节的变化,进行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雪浴、登山、露宿、长途步行、体操等体育运动,将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和培养胆量融合为一体,通过运动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为达成“强体以救国”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求学之余,毛泽东还多次利用暑假,与蔡和森、萧子升等同学一起,仅带少量衣服,不带分文,徒步游学乡村,既锻炼了身体,也磨炼了意志,更深入体会了民情、国情。他还总结出一套分为手部、足部、躯干部、头部、打击运动、调和运动共六段二十七节的自运动方法,这套运动命名为“六段运动”,自己日常坚持。

总而言之,毛泽东“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是“动以营生”之“浅言”与“动以卫国”之“大言”的有机统一,是“身心并完”与救国、爱国、卫国的有机统一,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不断追求个人修养、提升自我,进而希望改造国民体质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与个人特色。虽然,这一时期毛泽东还未完全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对体育的认识也还没有跳出新青年知识分子的思维,但此时他已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强体以救国”体育思想,完成了对体育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概括总结,由此为毛泽东体育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毛泽东“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习近平指出:“体育运动在中国是一项神圣的事业。”[5]体育承载着民族复兴大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是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的赓续与传承。青年毛泽东武勇之风和充满朝气的奋斗人生观,始终应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因而“强体以救国”的早期体育思想不断深化,最终形成系统完善及内容丰富的体育思想体系,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是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初心和灵魂

毛泽东“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以“为民族谋复兴”为逻辑起点,体育赋能救国卫国、强民强种、革命斗争、治理新中国,并成为毛泽东体育思想指导治国实践的重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张以体育为有效形式,组织教育革命群众、培养革命骨干、锻造革命队伍,共同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奋斗[6]5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体育思想着力于引导人们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毛泽东强体以救国的早期体育思想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价值主线。对于毛泽东来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性和原则性的问题[7]663。青年毛泽东目睹旧中国广大人民饱受“三座大山”压迫,体质普遍羸弱,深深为广大劳苦群众体质而忧虑,主张通过“强体”的方式达到“救国”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他不断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探索思考,最终形成了“体育为人民”的毛泽东体育思想。延安时期,他强调“广泛发展民众体育”,号召组织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各种方式来“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这一时期我们党的体育运动,在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次以劳动人民为对象,以维护好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体育方针、政策及具体实践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在一定范围内使劳动人民享有了体育权利。1952 年,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8]563的题词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揭开新一页。新中国体育事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始终将重点放在人民的健康上,始终放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上,始终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喜闻乐见上”。

毛泽东强体以救国的早期体育思想的逻辑起点、价值主线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一脉相承。诚然,在领导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毛泽东不再将体育视作一种救国的唯一手段,但毛泽东强体以救国的早期体育思想却作为毛泽东体育思想从萌芽发展至成熟的生命线以及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初心和灵魂,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催化中,逐步深化发展成为毛泽东体育思想。正是在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指引下,中国近代体育新篇章得以展开,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道路得以开创。

(二)“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重大精神支撑

毛泽东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9]645他一生从事艰苦繁重的革命工作,据他自己回忆,“至于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二十次。”然而,从青年时代养成的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在锻炼他强健体魄的同时,也锤炼了他面对艰难险阻时,始终强大的内心、始终坚定的意志、始终顽强的斗志,支撑着他在严酷的环境中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这辈子爬了不少山,累不坏,井冈山那么大,还不是靠两条腿走过来的!”[10]68在领导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曾受过严重的腿伤,可他坚持拄着拐杖,一步步咬着牙坚持过来。长征出发时,毛泽东经受了数月疟疾的折磨,队伍过了于都河,虚弱至极的他不得不坐上了担架。失去参与谋划军事权力的他,忧心红军的前途,拖着病体依旧不时提出自己对于行军路线的建议。身体稍一好转,他就不坐担架,到各个军团去看看。事实证明,坚定的意志、非凡的勇气支撑着他在担架上,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直至遵义会议上不断力争,使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轨道。毛泽东“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中的自信与境界,主要还是一种志向和责任,更是一种重大精神支柱。而经历过实践斗争的锤炼,这份自信与境界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和智慧。毛泽东一生酷爱运动,在体育运动中练就了搏击巨浪、笑对风云的自信从容。他热爱游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一直坚持游泳锻炼,游踪遍及长江、湘江、邕江、珠江、赣江、钱塘江等大川激流,从63 岁到73 岁,他18 次畅游长江。他每次回湖南,只要条件允许,都要游泳健身,湘江、韶山水库,都留下了他游泳健身的矫健身姿。在毛岸青的回忆里,“游泳给父亲以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才能给父亲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从容,才能给父亲‘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潇洒”[11]112。纵览毛泽东一生,无论是新民学会发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时代强音,是诗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自信,是亲赴重庆谈判从容应对、安然归来的“弥天之勇”,还是有关“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铮铮誓言,其所展现的是体育赋能的自信和勇猛,非大智大勇者不能处之,非充分自信者不能为之。

(三)“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对人民军队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毛泽东强体以救国的早期体育思想批判旧军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强调练兵需要持之以恒,常备不懈,对人民军队建设有着深远影响。毛泽东在领导创建发展人民军队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军事体育放在重要位置,强调军事体育实践在革命战争中的作用,就加强军事体育做出一系列指示。人民军队创建初期,他领导制定的红四方面军第九次党代会的决议,将足球、武术等项目列为“士兵政治训练”的内容之一;中央苏区时期,他反复强调人民军队体育要“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领导和组织红军官兵结合不同地理环境来开展做操、爬山等体育训练。抗战时期,他带领广大军民自觉参与军事体育、竞技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创造背人赛跑、抬担架、摔跤、徒手格斗等富有特色且适用于战争的体育项目,练就“铁脚板”“硬身子骨”,号召“锻炼身体,好打日本”。中央苏区时期,创造15 天行军700 余里连打5 个胜仗的辉煌;伟大的长征中,红军平均日行军74 里,平均走365 里休整一次,总行程超过65000 里,在高强度的行军作战中取得伟大胜利。这一切成果的取得,都与发展军事体育运动,提升军队的体能、技能、意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延续着“强体以救国”思想指引。为此,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要认真从毛泽东“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中汲取经验智慧,深刻认识“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的总要求,以强调实战化训练、真训真练作为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有力途径,努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

(四)“强体以救国”早期体育思想是新时代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的重要思想来源

“强体救国”体现的是为国为民,从国家大局出发解决中国问题。“体育强国梦”的根基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始终源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习近平提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还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这体现了民族复兴、建设强国、振兴中华,野蛮体魄,文明精神的意志,来源于毛泽东强体救国的早期思想,是对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 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等一系列文件都以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不断增强人民身体素养和全民族健康水平,“以人民为中心”早已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思想,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各项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都是体育赋能的强盛国家的标志。进入21 世纪,我们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和冬奥会,体现了体育素养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推进,深刻印证了“苟野蛮其体魄,则文明精神随之”[12]147的毛泽东强体以救国思想的可贵价值。党的二十大充分肯定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今时今日,当我们站在全球首座双奥之城——北京,遥想百年前令人振聋发聩的“奥运三问”,新时代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梦想,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与注脚,这些都可溯源于毛泽东强体以救国的早期体育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发展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

结束语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毛泽东强体以救国的早期体育思想,表现出的爱国、卫国、强国等特质,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我党立足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法宝,为构建健康共同体夯实了基础。展望未来,我国人民健康问题仍旧突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人类生命健康也将面临威胁,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13]14-19。在此情况下,毛泽东早期提出的体育救国救民、保卫人民、捍卫祖国思想所具有的独特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值得我们反复体会。

猜你喜欢

体魄救国思想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十二生肖·牛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一生践行“科技救国”
好体魄 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