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乐大典》对民族乐器的现代化转译考察

2023-03-12李宜洺

传媒 2023年2期
关键词:国乐民族乐器古筝

文/李宜洺

中国民族乐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被广泛应用于礼仪、祭祀、军事、宗教、民俗等活动中。民族乐器及其民族器乐文化推动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对丰富古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促进文化交流、民族融合都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类综艺节目《国乐大典》即为通过大众媒介传播传统民族乐器文化的优秀代表。该节目由广东卫视与山西卫视联合推出,目前已播放三季,它以揭开中国音乐之美为主旨,采用音乐竞演与名家鉴赏相结合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视听盛宴。该节目在内容、形态上都与以往文化类综艺有一定差异,其中的新变化、新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国乐大典》对民族乐器进行现代化转译的整体思路

“转译”一词原属于语言学范畴,近年来该概念被广泛应用在创新设计领域,指代按照特定的思路与原则将传统造型元素转化为包含现代审美意趣的设计元素。转译的思路在《国乐大典》中表现为一是将民族乐器这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音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二是对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加以综艺化包装和运营,实现向观众传播特定内容的目标。

1.确定转译目标:将民族乐器打造为“新国潮”。现在各类综艺节目尽管很多,但缺乏民族乐器演奏者展示技能的舞台。《国乐大典》“抢抓空白”,希望在弘扬民族乐器文化的基础上开拓进取,将民族乐器打造成兼具传统与现代性的“新国潮”。民族乐器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瑰宝流传千年,其传承价值及研究价值不言而喻。但在高举潮流旗帜、寻求视听刺激的综艺节目领域,民族乐器的演奏者似乎很难在其中找到自身的确切定位。《国乐大典》紧紧围绕民族乐器这一主题,在现代化的节目架构下以传统乐器演奏经过重新配器编曲的经典曲目,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均体现了节目制作方对沟通传统与现代这一历史命题的深刻思考。节目中不同地域风格的传统民族乐器的呈现更是对民族乐器的弘扬。

2.提取转译“因子”:以民族乐器为展演核心。不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民族音乐,其中包含的因子都非常多。例如,民族音乐包括乐曲、乐器、表演形式等。囿于审美和文化的差异,复杂的概念在转译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提取具有典型性的因子非常重要。《国乐大典》在打造“新国潮”的转译目标指导下,选择了以民族乐器为核心的转译因子,辅之以对民族歌舞音乐、戏曲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的改编,精彩呈现具有当代性的民族音乐。

3.明确转译受众:以年轻人为主要观众。转译是一种有着明确传播目的和传播对象的翻译活动。在语言学中表现为面对不同的读者采取不同的语言,在节目创意中则表现为面对不同观众采取完全不同的节目表现形式。《国乐大典》前三季除了在广东卫视和山西卫视播出外,均选择了B站作为网络传播的主要渠道。B站是典型的年轻人、亚文化的聚集地,选择B站作为传播平台,就意味着在创作之初,节目组就已经明确要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制作年轻人认可的文化综艺节目。只有先选定转译对象,才能在转译的过程中做好各个元素的取舍,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二、《国乐大典》对民族乐器转译的具体路径

民族音乐独有的民族性、地域性、音色特点与其蕴含的历史价值使它能够在时代洪流之中世代传承,这种历时不变的稳定性限制了民族乐器在转译中的灵活性。《国乐大典》作为一档在卫视频道播出的主流文化综艺节目,起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节目还要考虑各类民族乐器在合奏中的地位、作用,保证节目能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听享受,因而转译难度高。为实现转译目标,节目形成了对民族乐器的明确转译思路,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阶段。

1.为传统民族乐器选择合适的曲目,以传统乐器演奏流行音乐。许多民族乐器及其经典的演奏曲目都是相当传统的,其中包含的审美意象也是非常古典的,对于不熟悉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而言,接受并欣赏这些音乐是存在相当大困难的。如何让观众觉得民族音乐和传统乐器是亲切的、可以接受的呢?《国乐大典》选择的是通过转译的方法,提取出传统民乐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其与摇滚、通俗音乐等现代的音乐审美要素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例如,《国乐大典》第一季第二期节目中,“女子水晶乐坊”乐团选择将古典宫廷音乐与通俗古风歌曲相融合,以《十面埋伏》作为开头,而后转到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片尾曲《凉凉》,这种经典和流行的碰撞有效减少了观众对传统民族乐器的陌生感。类似的案例还包括第二季第八期节目中,竞演人王中山创造性地将古典曲目《红楼梦》与现代音乐《权力的游戏》相结合并进行演奏、第二季巅峰之夜节目使用瓯演奏经典红色歌曲《我的祖国》等。《国乐大典》将传统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相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态的做法,帮助观众建立起以前很少接触的民族乐器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降低了观众认知、接受未知世界的成本,从而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2.依据民族乐器的特色,对经典曲目进行重新编配。

所有的艺术形态都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才能对观众进行传播,这一载体可能是乐曲,也可能是舞美造型等。目前我们熟悉的流行音乐、经典曲目大多使用西洋乐器伴奏配音,如果只是简单地换用传统民族乐器演奏,难免出现生搬硬套的“直译”之嫌,违背了“转译”的思路。因此,要在经典曲目中充分展现民族乐器之美,必须要依据民族乐器的特色,对经典曲目进行重新编配。《国乐大典》对民族乐器演奏曲目的主要思路是将特定的民族乐器置于品类丰富的民族乐器体系之中,结合精致复杂的配器设置来进行,既将特定民族乐器视为重要的演奏乐器,也将其视为音乐改编的灵感来源。以古筝为例,第一季中海上城潮乐团演奏的《画眉跳架》一曲,唢呐与笛子逗趣对答,古筝则烘托出了画眉鸟的自由神态和愉悦情趣;赤焱乐团改编的《打虎上山》原是经典的古筝独奏曲,乐团在古筝演奏的基础上加入其他民族乐器及电子乐器,打造出颇具爵士风情的乐曲新面貌。第二季后半程,节目组邀请到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老师作为助演嘉宾参与录制,他与方锦龙合作的原古琴曲《酒狂》、携龚锣新艺术乐团演绎的《春江花月夜》、助阵徒步乐团演奏的《赛马》等皆为民族乐器的经典曲目,让观众领略到了传统的筝韵与筝味。

3.为新编排的曲目选择合适的表演形式,拓宽民族乐器演奏边界。除音乐本身外,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大气磅礴的节目气氛和盛世欢腾的节目场景。在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观众对于视觉效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节目通过为新编排的曲目选择合适的表演形式,使其表演更具张力,在更好地调动观众情绪的同时,也尽可能拓宽民族乐器演奏的边界。为赋予民族乐器更多的演奏可能,节目第三季也调整了赛制,使青年乐手有更多机会展示个人才艺。这些青年演奏者更了解现代观众,也更大胆、更有创意,为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第三季中的青年乐手、B站著名古筝演奏博主“墨韵随步摇”在独奏舞台选择该网站拜年祭中的一首《万神纪》,以民族乐器演绎快速的古风流行歌曲,并在编配中大量运用了快速指序、快速过弦摇指等古筝演奏技巧,凸显了筝乐演奏中左手既可作韵,又可与右手同时演奏以丰富音响效果的特色,展现了民族乐器更加丰富的演奏场景。

三、《国乐大典》给传统文化现代化转译带来的思考

在弘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目前我国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不断涌现。《国乐大典》成功地在普通观众中普及了传统民族乐器,也让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译有了更多思考。

1.转译是传统文化复兴过程中的阶段性方法。该节目通过转译的方法将传统民族乐器在现代的传播大致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让传统民族乐器重新回到大众视野,采用的方法是让传统民族乐器融入大众审美;第二步,使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传统民族乐器的审美,采用的方法是用传统民族乐器演奏与该乐器“般配”的经典曲目,但这种审美融合的过程仍是以现代审美为主的,传统民族乐器的古典审美是被融入的对象。前两个步骤通过转译的方法已经基本完成。第三步是激发观众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民族乐器、古典审美的兴趣,使传统民族乐器在现代真正复兴,这一任务不是一档节目能够完成的。

可以看出,转译只是民族乐器在广大年轻观众中复兴的一个阶段,转译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生存传播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转译是手段但不是目标。随着年轻观众对于民族乐器认知水平的提高,节目和整个社会都期待有越来越多的观众不需要借助类似的转译工具,能够直接接受、传播原汁原味的民族乐器及其作品,到那个时候民族乐器复兴的时代也会真正到来。

2.传统文化转译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折扣。当然,内容的每一次转译都会造成部分意义的损失,节目对民族乐器的转译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类似的问题。例如,虽然节目中演奏者们卓越的演奏技巧可圈可点,也在努力呈现民族音乐之美,但对古筝等民族乐器的材质创新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它的原本音色,继而导致筝韵的缺乏;强行将电吉他等电子乐器融入到乐曲演奏之中不可避免地削弱了民族乐器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经典曲目的改编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曲的审美意象和主旨含义,等等。节目的转译手段在观众群体中也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认为是对民族乐器的背离甚至背叛。但如果不以转译的手法让民族乐器重回大众视野,民族乐器可能会逐渐消失在现代社会之中。对于传统文化转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将其视为信息传播特别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折扣。我们应当尽量减少文化折扣,但也要认识到文化折扣是无法避免的。只有正视、认识、洞悉传统文化转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较为完善地实现传承和创新发展。

四、结语

作为一档创新型文化综艺节目,《国乐大典》成功地向现代社会,特别是向年轻观众以转译的方式推介了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其方法、思路值得肯定。随着观众对民族乐器的了解程度不断提高,以民族乐器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传播路径将更为宽敞和清晰。

猜你喜欢

国乐民族乐器古筝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新时期高校民族乐器教学体系的构建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第一次弹古筝
第一次弹古筝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On Musical Forms —— One of Presentation of the Social Ideology〔*〕
中国民族乐器(之九)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