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食癖证治探赜

2023-03-12马金针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异食医籍脾胃

马金针,崔 为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春 130117)

异食癖,又称为异食症、乱食症,怪食症,《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将其归为喂食及进食障碍。其诊断标准为:持续食用泥土、头发、玻璃等非食用非营养物质至少一个月以上;食用非营养物质与个体发育情况不符;此进食行为不属于文化或正常社会实践部分;若异食行为与其他精神障碍及身体疾病相关,则需结合临床关注。此外,异食癖在小儿、成人等任何群体都可出现[1]。异食癖归属于中医癥瘕、疳症、虫症、奇症等范畴,隋唐以前便已有相关记载,由于病理机制复杂且所嗜食之物较为隐晦,故少以独立病证载于医案,多以零散的症状附于其他疾病之中。故本文从古今记载异食癖的文献入手,探寻古今异食癖的因机证治,并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现代临床研究和治疗异食癖有所助益。

1 异食癖之“癖”

“癖”为“辟”的后起形声字,首见于《灵枢·水胀》,谓“癖而内著”,强调“癖”与积聚性疾病有关[2]。“癖病”最早见于晋·王叔和《脉经·平杂病脉第二》,言“弦急,疝瘕,小腹痛,又为癖病”[3]。即小腹寒痛、有癖块。后《诸病源候论》对癖病的记载更为详细,列“癖病诸候”,认为其病因为“饮水浆过多,便令停滞不散,更遇寒气,积聚而成癖”[4]。另外,在古辞书《正字通》和《康熙字典》中记载:“癖,嗜好之病”。可知,癖可以概括为两意,一指饮食不能消化吸收而导致的腹部疾患,二指对某种事物的偏好,寄托情感,积久成习,后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概念。

在《千金方》中载有“米瘕”一证:“好食生米,不得米则胸中清水出……其人常思米,不能饮食”[5]。便有食入于胃久积不化,化而成癖之义。后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则嗜食灯花案,言“明宗室富顺王一孙,嗜灯花……时珍诊之曰:此癖也。以杀虫治癖之药丸,服一料而愈”[6]。李时珍将此异食行为称之为“癖”,从其治法可知,此异食癖当为嗜食不化,致成虫积,亦有积聚为患之义。此外,“癖”作为一种文化概念,滥觞于魏晋时期,如王粲的“驴鸣癖”、嵇康“锻铁癖”等,16世纪时期“癖”成为晚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汤宾尹在 《癖史》中说:“士患无癖耳。诚有癖,则神有所特寄”[7]。

将癖作为值得鼓励的个性和价值追求。

然正常的嗜好有助于陶冶情操、树立人格,过于偏颇甚至病态的嗜好则会对自身及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及后果。如张耀翔《心理杂志选存》所言:“癖,嗜好之变态也,凡人皆有嗜好,但使所嗜之对象和程度与一般人同,则不得以变态视之。变态云者,必其所好大有异乎常人,以一百万人中或能寻出一二同好为标准”[8]。异食癖所嗜食多为土块、生米、炭块等异于常人的无营养、非食用物质,张耀翔在《感觉心理》中将这种特殊的食癖称之为变态味觉[9]。

1.1 古代非医文献中的异食癖

在史书及历代笔记小说中早有对这一异常食癖的记载。如《南史》载“刘邕袭南康郡公爵位,此人生性嗜食疮痂,认为其味美似鲍鱼”;唐·温庭筠《乾巽子》载:建南东川节度鲜于叔明好食臭虫、权长儒嗜食爪甲;明·冯梦龙《墨憨斋三笑》中载:唐朝舒州刺史张怀肃、左司郎中任正名、李栋都好服人精,明朝的射马都尉赵辉喜食女人的阴津、月水;另有古籍记载贺兰明好啖狗粪,吴江一妇人喜食死尸肠胃等。后被清·俞震收录于《古今医案按·癥瘕》,俞震言“此种皆系癖疾”。因这种类型的医案,未记载治疗,故不能归入医案,补充诊籍,只能证明异食癖很早之前便出现了。

1.2 古代医籍文献中的异食癖

早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便有异食症的相关记载,如《病源·癥瘕病诸候》中的“虱癥候”言“人有多虱,而性好啮之……俗云虱癥人见虱必啮之,不能禁止”[4]。此外,《病源·癥瘕病诸候》中还载有“米癥候”与“发癥候”,为生米、头发之物停聚于胃,积而成癥,说明古医籍中早有嗜食各种异物者,并可见因于久食异物、积而不消导致的癥瘕、脏腑虚弱等一系列病症。现将古籍文献中常见的异食癖按嗜食异物种类,作一简单的分类概述。

1.2.1 食发 古医籍中,将因食发而产生的疾患称为发瘕或发癥,与当今异食癖中的食发癖相似,见于《病源》“因食饮内误有头发,随食而入成癥”,《旧唐书·方技传·甄权》中也记载了名医甄权治疗尼明律发瘕证。在古籍记载中,发瘕证以饮油为主要症状表现,如《千金方·卷第十一》言:“治发癥,由人因食而入,久即胸间如有虫,唯欲饮油,一日之中,乃至三二升,不欲饮食者方”[5]。清·沈源在《奇症汇》中进行了详细论述,言“有人饮油至五斤方快意,不尔则病。此是发入于胃,气血裹之化为虫也”[10]。其病因为食发,发积于胃、化而为虫,从而引发嗜油之症,可知,隋唐以前已出现因食发而产生的疾患,并有相应的治则治法,可为当今不明原因的嗜食头发症提供治疗思路和启迪。

1.2.2 食炭 食炭,在医籍文献中多与疳症相联系,如明·陈文治《广嗣全诀》所载:“疳热,面黄吃炭土,羸瘦”[11]。此外,食炭等异食癖还与患者自身的疾病有关,如清·陈士铎《石室秘录·奇治》中便载有一则与癫痫病相关的嗜食木炭案例。言:“癫痫之症……喜食炭者,盖心火为痰所迷,不得发泄,炭乃火之余,与心火气味相投,病患食之,竟甘如饴也”[12]。患者久患癫痫,痰浊蒙蔽心窍,心火不得外发,故欲求助于外火,炭有火之余气,故患者嗜炭。唐晓兰以嗜食为主要发作形式的癫痫[13]。除癫痫外,还发现其他与异食癖有关的疾病。唐剑华记载1例脑瘤患者以嗜食竹筷、肥皂、香蕉皮等[14]。故在临床诊疗中,应重视躯体自身疾病及嗜食异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1.2.3 食土等其他异物 古籍文献中,食土多见于小儿。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中已将吃土行为与小儿脾疳联系起来,见载:“小儿一眼青揉痒是肝疳,二齿焦是骨疳……七爱吃泥土是脾疳”[15]。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诸疳》言:“脾疳,体黄腹大,食泥土”;南宋·刘昉《幼幼新书》中对脾疳的描述更为详细,认为脾疳即食疳,其症候为腹壁多青筋、喘促气粗、面色萎黄、爱吃泥土等,并提出脾疳粪内有虫[16]。后《保婴全方》言:“小儿疳积在脾,面黄腹急,咬指甲,挦眉毛,要吃泥土、炭、茶纸”[17]。《小儿卫生总微方论》也提及“甘疳之候……身色黄黑,食泥土生米”[18]。可见宋代,将异食癖与小儿疳症并提已比较普遍。古医籍中,疳证又常与“虫”这一病因挂钩,如《太平圣惠方·小儿五疳论》中便有疳虫一名,认为小儿疳疾由饮食、寒温不调、腹内生虫所致。故异食癖也多见于古医籍中的虫证,如明·《万病回春》载“治五疳皮黄肌瘦……好食泥、炭、茶、米之物,或吐或泻,腹内积块,诸虫作痛”[19]。明清时期,异食癖与虫症挂钩普遍见于医籍文献之中,如明·孙一奎《赤水玄珠》中列吃泥门,吃生米门,言“小儿吃泥,乃胃中热;吃生米者,此胃中有虫”[20]。

成人异食癖在古籍医案中也多常见,如清·赵竹泉在《医门补要》中记载:“一妇人,一见生米,口即流涎,得啖始快”,又有“一女瘦弱不堪,常食臭袜布,及臭污泥”,及见“一人起居如常,时喜喫金铁土石物”[21]。可知,在古代,异食癖已被医家所认识,成人、小儿均可患此疾。

2 异食癖的病因病机

2.1 饮食不消,积而化虫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中明确提出,异食癖的病因病机为痞积不化,致成虫积,见载“诸般痞积,面色萎黄,机体羸瘦,四肢无力,皆缘内有虫积,或好食生米,或好食壁泥,或是茶、炭、咸、辣等物者,是虫积”[19]。明·周之干《慎斋遗书》也言:“小儿吃土米、瓦灰等物,有疳虫也”[22]。此外,明·孙文胤认为,虫须借助天地之气和外物方能成形,如草腐生萤,肉败生蛆,虫生于肠胃,不能无凭而生虫,当为饮食入胃,停滞不化,湿热胶着,气血相搏而生虫。并提出“大凡难化之物皆能生虫……误吞头发羽毛,尤其易生……有茶癖、酒积之症,久之亦变成虫。成于茶者常思食茶,成于酒者必酷嗜酒,一日不获所欲,则一日不能暂安”[23]。同理,头发、泥土、瓦块等属于难化之物,久积于胃则可蕴热化虫,形成特殊的食癖,因于发者则嗜发,因于泥土、瓦块者则嗜食泥土、瓦块之物。

2.2 胃热内蕴,中焦失调

在明·江瓘《名医类案》中载有一则嗜食污泥的案例,言:“玉田隐者治一女忽嗜河中污泥,日食三碗许,以壁间败土调水饮之,愈。丹溪曰:吃泥,胃气热也”[24]。河中淤泥,其性偏凉,因于患者胃中有热,故欲食外界寒凉之物以济之。《景岳全书·杂症漠·饮食门》中也言:“凡喜食茶叶、喜食生米者,多因胃有伏火,所以能消此物”[25]。此外,清·赵竹泉也言:“时喜吃金铁、土石物,毫无所碍,此肝胃火旺极生虫,故能磨此坚刚之物”[21]。胃寒则食谷不化,胃热则消谷善饥、能消难化之物;或由于异物久积于胃,郁而化热,而生异常味觉,从而形成异食癖,治当清胃热、养阴津。

2.3 脏腑虚损,精气不足

脾胃为水谷之海,饮食五味皆入于脾胃,故异常的味觉、食癖,其病位与脾胃密切相关,久食异物,必定会对脾胃功能造成伤害,导致脾胃虚损。早在《素问·五脏生成篇》中便言:“多食酸,则肉胝䐢而唇揭”。李祥云《奇难怪病治愈集》中也记载了嗜食醋、甘、盐等证,其食用量均数倍于常人,因所食之物常见,故不多赘述。现选用几则与脏腑虚损有关的嗜食特例进行论述。段世彪等记载了1例嗜食猪油的案例,患者因患风湿,久服温燥之药,进而出现胃脘嘈杂等胃阴虚症候,须顿服猪油六两以上方能缓解[26];孙淑霞记载了1例产妇因产时失血过多,出院后嗜食黄土案例[27];以上案例中的异食行为均与脾胃气血阴阳虚损有关,脾胃虚损则欲求外物以补之,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如《锦囊秘录》所言:“脏各有神,凡酷嗜一物,皆其脏神所欲。斯脏之精气不足,则求助斯味以自助……”[28]故异食癖与脏腑精气的虚损有关。

此外,还应重视情志在异食癖病证中的重要性,情志与心肝脾密切相关,情志失调易影响心肝脾等脏腑的功能,从而形成异食癖。

3 异食癖的治则治法

关于异食癖的治疗,现代医学多从营养及微量元素缺乏、寄生虫感染、铅中毒、社会及家庭环境等心理因素方面入手;祖国医学则多从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方面进行考量,因整理古籍文献时发现异食癖主要与虫积、胃热、脏腑虚损有关,故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论治。

3.1 杀虫去积,调理脾胃

针对异物停积于胃,蕴而化虫所致的异食癖,古代医家多采用杀虫去积、兼调脾胃之法。如唐·甄权用雄黄治疗发瘕证;李时珍用杀虫治癖之药治疗嗜食灯花证;赵竹泉用十数贴杀虫药治疗嗜食臭袜布、污泥之症;重在杀虫积以除病因。在杀虫的同时,也需注重固本,因异物久积,易伤脾胃,故在杀虫之时,应注重调理和固护脾胃。薛立斋在治疗小儿嗜食泥土一证时,用六君子汤及四味肥儿丸治愈,取意杀虫兼健胃补脾。因小儿缺乏辨别事物的能力,更易出现乱食行为,如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到小儿患疳积者,有的爱吃生米、黄土、石灰、纸、布一类,是缘于小儿无知,不拘何物即食之,导致脾运失常,久积生虫,后愈爱食异物,并提出治法,当暂运脾阳,有虫者兼杀虫。

3.2 清胃泻火,兼理脾土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言:“吃泥,胃气热也”,用黄芩、石膏为主药以清胃热,兼辅以陈皮、白术、茯苓健脾,以达清胃热兼理脾之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引姚和众《延龄至宝方》,“取好黄土煎黄连汁和之,晒干与食”治疗小儿食土,黄连主清胃热,黄土取象比类属脾土,取以形、味补脾土之意,也意在清泻胃热,兼理脾土。《万病回春》中言:“治小儿爱吃泥土,乃脾虚胃热所致,清胃养脾汤主之”[19]。此外,《医门补要》中记载喜食金铁土石等物,是缘于肝胃火旺,蕴热生虫,并提出用大青叶煎饮,清肝火而愈[21]。这种治法对后世医家治疗异食癖影响深远,如近代名老中医王鹏飞在临床治疗异食癖时,主张用清胃热之法,疗效颇佳。

3.3 健脾益气,补虚和中

异食癖病位在脾胃,异物久积,影响脾胃气血生化,日久则现脾胃气血两伤,形体羸弱,如李东垣言:“喜食土者,胃不足也”。古代医家治疗时多注重调补脾胃,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便载有一则治疗小儿食土证的治法,言“取肉一斤,绳系曳地行数里,勿洗,火炙与吃之”[5]。脾主肉,五行属土,其以绳系肉行数里,意在以形、味补脾土。又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曰:“脾疳,体黄腹大,食泥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29]。缘于当今信息发达,异食癖广泛出现于我们的视野之中,现治疗异食癖的案例中以脾虚湿盛证多见,庆进卿等所载的脾虚湿盛嗜食青石板症,用健脾化痰兼调气机之法[30];马哲河记载的青少年心脾两虚嗜食生米,用调补心脾之法治愈[31]。临床治疗中,注重中医辨证施治对治疗异食癖极有意义。

4 异食癖的社会环境因素及现代医学研究

饮食与社会环境、宗教信仰、地域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如我国古代因为战争、天灾等因素盛行的食观音土;基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出现的地域性食癖,如雷州嗜吃槟榔等。在一些非洲国家,吃土的行为在文化习俗上是被认可的,据研究,异食癖在怀孕的非洲和非裔美国女性中更为普遍,甚至有专门售卖泥土的市场。但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将属于文化和实践活动部分的异食癖排除在外,故不多做赘述。

现医学研究认为,异食癖的形成多见于学龄前期儿童,由于对客观世界缺乏认识,喜欢乱吃东西,随着年龄增长若没被及时纠正,久之便会形成一种心理依赖,长大后易形成心理失常的强迫行为[32]。此外,医学研究表明,体内缺乏微量元素及铅中毒、寄生虫感染、社会环境等心理因素也会引起异食行为。现代研究尤其重视心理因素在异食行为中的影响,如陈莹等运用接纳承诺疗法治疗初中生异食癖案例[33]。此外,白茹系统论述了自闭症群体异食行为的诊断、评估、表现和干预方法,补充了国内异食癖研究空白[34]。

5 结语

当今社会,异食癖已逐渐步入大众的视野,其病因病机等现有研究仍有不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展缓慢。祖国医学中虽无异食癖之名,但其相似病证早已散见于历代医籍之中,古医籍文献中多将异食癖归为虫症、疳症、奇症等范畴,究其缘由,并未发现这些病证与异食癖之间有直接联系。乃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经验积累中发现异食癖多见于这几种病证,又无法解释异食癖的病因,方将异食癖归为这些病证范畴。但医籍文献中关于异食癖的辨证论治,对当今治疗异食癖具有借鉴意义。临证治疗异食癖时应注重中西医结合、互相借鉴,同时中西医在治疗异食癖时也有一些共通之处,如皆认同“虫”这一因素在异食癖中的重要性。故在临证治疗时,应注重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的现有研究、科学技术相结合,同时,若通过各种现代医学治疗仍无法治愈的异食之症,注重采用中医辨证治法,也常有意外收获。此外,在临证治疗异食癖时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环境、躯体自身疾病等因素,以便有效地进行异食癖临床研究和治疗。

猜你喜欢

异食医籍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异食癖患儿要注意补铁
西藏农区奶牛异食癖的诊治
孩子喜欢吃奇怪的东西,不一定是缺营养
3种医籍考对比
自闭症异食癖行为研究综述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