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产业
——磁浮交通产业创新的措施与前景
2023-03-12杨明明
文/杨明明
战略产业创新是创新中的顶级创新,是创新能量最大的创新,属于创新的高级形态。战略产业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瓶颈产业,这四种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产业战略产业创新形式上一般是服务产业创新,内容上包括巨系统、规模化、跨行业、跨部门、跨专业领域创新,这种创新是集技术、制度、产品、管理等方面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例如,军事工程中的星球大战计划,民用工程中的地铁、高铁,包括磁浮交通。
一、概述
磁浮交通从技术与管理上来看,本质上是一种现代信息化的轨道交通。磁浮交通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等现代系统技术,智能地在线控制车体与轨道之间的电磁场强度形成的非接触支撑。这种运输系统使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与轨道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列车和轨道构成一体化系统结构。目前磁浮交通根据运行速度可以分为低速常导型、中速常导型和高速超导型三种,时速可从80km/h直至550km/h,远期可达到1000km/h,高峰小时载客量覆盖5000至60000人。
二、磁浮交通战略产业创新的对策
磁浮战略产业创新关键在于制度、管理和技术创新第一,需要政府管理者的决策创新;第二,需要发掘创新家作为产业创新的主帅;第三,需要创建主导产业创新的机构;第四,需要解决创新的来源;第五,需要依托具体项目进行创新示范;第六,需要相应的技术创新跟进来支撑。磁浮交通产业创新是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创新,客观上需要用户主导创新,需要依托重大工程的平台,将重大成套装备作为创新的目标产品,发挥用户作为创新司令部的地位和用户的创新家的主导作用,开展集成创新。
三、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造价高建设资金供给不足。一般来说,每公里地铁的造价达到了5~10亿元人民币。截止到2020年,中国内地已有45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运营线路7978.19公里,根据我国各城市长期的轨道交通规划来看,未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将会达到30000公里以上,建设投资至少需要15万亿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二是政府通过信用担保的方式进行投融资,例如银行贷款。由于地铁建设投资巨大,城市经济水平有限,这种“地方财政+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模式已经让各级政府感觉到了资金的压力。2.前期工程程序复杂建设周期长。一般一个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到建成至少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首先要进行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网络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和审批,然后才能进入建设周期。3.运营亏损多的补贴压力大。按照目前的体制和机制建设,采用福利票价进行运营成本核算,在不还巨额建设债务本金的情况下,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运营处在亏损的状态之下。2021年,国内20多家地铁公司其中有15个城市的地铁出现了亏损,北京、成都地铁亏损超过70亿元。即使出现盈利,靠的不是也不是传统的票款收入,而是房地产收入。所以传统的模式发展面临政府债务高、建设资金筹集难、运营后形成政府财政补贴负担重的格局。4.政府在配置资源建设和运营的效率有待提高。目前,各地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均一般采用政府直接组建一家建设或运营的公司,委托这家公司建设或运营。而且,以福利票价作为收益,作为准公益事业来管理和经营。建设期政府支付建设管理费,运营期维持运营需要的财政补贴。这里,从规划、建设、房地产综合开发、运营、资源经营全价值链方面,运作效益和效率均有提升的空间
四、磁浮交通产业创新的措施建议
1.国家确定磁浮交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明确磁浮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几条先行先试的磁浮产业创新示范工程线路,例如,可划定100km/h、250km/h、500km/h三个不同速度等级的国家重大产业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加快推进磁浮交通战略产业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强国的一个必由之路。产业创新成功的衡量标准是第一次成功的商业应用,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创新链条中第一个示范应用是创新关键的一环。也是管理、制度创新的载体。供给制度创新,让磁浮交通用地能够综合利用,创造空间增量土地资源,筹措发展资金。2.国家用赛马的方式发掘创新家。政策和策略是战略产业创新的生命,创新路线和工程示范项目确定之后,创新家的发掘就是创新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创建创新家产生和培育的机制体制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任务。3.创新以创新家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和体制。构建创新家主导创新工程的机制体制。创建商业化的票价定价制度,从构造盈利的票价入手,在制度供给创新方面进行突破,将票价的构成分为三部分,其中,一部分票价通过政府购买、一部分票价让企事业单位以抵税的方式实报实销,一部分票价让乘客自负,让票价收入能够使运营企业盈利,事先确定能够盈利的票价,仅仅是可观的盈利预期,就可以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吸引社会投资来发展,巨额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以商业化的PPP、BOT模式加快推动磁浮交通产业创新落到实处。4.以BOT、PPP等商业化模式发展。我国高速公路BOT(建设-经营-转让)已运用实践多年,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对磁浮交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以BOT模式发展,要先算账,先定价,然后由政府发磁浮交通的BOT标,企业组织社会资本来竞标,这就是实现途径。BOT的关键是政府要先明确有盈利的票价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建设及营运这些项目。
五、磁浮交通产业创新前景展望
1.磁浮交通是信息化交通。第一,信息化产品的芯片、计算机等硬件的微型化、轻量化、高集成化等才能支持悬浮控制软件达到商业应用的条件,没有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等相关硬件的快速发展,磁浮交通的商业应用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磁浮交通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软件,用悬浮控制软件、传感器、计算机等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在线智能调节列车与轨道间的磁场电流,从而控制列车与轨道间的距离保持稳定;第三,由信息化的软件、计算机、传感器、存储器等软、硬件构成的自动控制非接触支撑系统代替了轮轨交通轮轴的实物接触支撑系统;第四,信息化控制系统驱动列车行驶非接触平面运动,彻底改变了机动化交通方式接触型旋转运动。2.磁浮交通的优势。(1)升级了交通安全发展的水平。创新采用信息化的磁浮交通,用信息化在线智能控制支撑的轮轨一体化系统结构保障运行列车不脱轨、不颠覆、不发生重大运营安全事故,提升运营的本质安全水平。(2)升级环保交通发展水平。用轮轨不接触悬空运行的系统结构保障运行列车的噪声和振动的对环境的影响最小。(3)升级抵御灾害气候的运营可靠性水平。以轮轨一体化的系统结构保障运行列车基本不受灾害天气的影响,暴风骤雨、冰天雪地、在10级台风的灾害天气运营服务不受的影响,开创交通工具在全气候环境下能够不晚点运营的新纪元。(4)升级交通建设的和谐发展水平。用车辆运行能够爬大坡和转小弯的技术特性,能够避免部分拆迁的矛盾,创造了较和谐环境。(5)降低了建设投资。用车辆运行能够爬大坡和转小弯的技术特性,降低拆迁工作量和费用,减少车站土木结构和装备的投资。(6)减低长期运营成本。车辆运行的非接触,减少了系统的摩擦和振动,降低车辆和线路的维修工作量和费用,减少用工数量,从而节省了运营成本。
六、结语
磁浮交通战略产业创新将会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在许多方面的发展将会产生新的作用,例如航空发动机领域、半导体领域等诸多领域。所以国家应该把磁浮交通战略产业创新视为创新驱动发展发重要抓手。磁浮交通战略产业创新是消化富裕产能的供给侧创新。磁浮交通战略产业创新是供给侧制度创新的突破口。磁浮交通战略产业创新是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加速器。磁浮交通战略产业创新是中国实现工业4.0的战略选择。
引用出处
[1]杨涛,宗刚.磁浮交通技术应用中的路径依赖及对策[J].综合运输.2010(9)
[2]莫凡.高速磁浮交通研发创新[J].煤炭技术.2008(11)
[3]访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简炼——破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难题唯有创新和改革[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