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探讨

2023-03-11李伟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2期
关键词:技艺文化遗产物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技艺等形式存在的文化遗产。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道德和价值观念,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是中华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1]。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全球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威胁。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而宝贵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十分值得关注的课题。

1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技艺等形式存在的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人类智慧、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和社会经验的传承和表达。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于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的传递,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创造性和象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是保护和传承人类多样性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持续发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传承、加强文化自豪感和认同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支持。中国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和基金,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国还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和记录,开展研究和调查,建立了相关的保护和传承项目,积极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2.1 立法和政策

中国已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基础。该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和社会的参与。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资金的投入、补贴和奖励计划的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和评审机制的建立以及传承人培训和保护机构建设的支持等。

2.2 制度建设

中国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和清单制度,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等多个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明确的认证和保护。代表性项目被列入名录后,将获得额外的官方关注和支持,政府将提供资金和其他资源用于保护、传承和推广工作。这一制度有助于确保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长期的保护,并鼓励传承人和社区积极参与相关工作。

2.3 维护

中国采取多种保护措施,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通过培训和支持传统技艺传承人,传授他们相关的知识和技艺,确保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其次,政府正在建设保护基地和展示场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合适的环境。这些基地和场所不仅用于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作为研究和学习的中心,促进相关研究和活动的开展。中国还重视维护传统技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保护相关资源、材料和生态环境,确保传统技艺的原材料和环境可持续供应[2]。通过收集、整理和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其信息和资料得以保存,为后续传承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3.1 登记和记录

通过全面、详细地登记和记录,可以收集和保存传统技艺、习俗、言谈、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并形成一份宝贵的档案。登记和记录工作有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为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和记录,可以揭示其历史渊源、特征和变迁,促进对其意义和价值的认知和理解。登记和记录还有助于实施保护计划和措施。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细记录,可以制定保护策略和计划,确定优先保护项目,并为相关的保护活动和项目提供依据。登记和记录的过程中,还需要广泛参与相关社区、传承人、专家学者等各方的合作。他们会提供宝贵的口头资料、视听资料以及相关的照片、文献等,用以完善登记和记录的内容。

3.2 培训与传承人才培养

针对不同领域的传统技艺和艺术,中国致力于培养和支持传承人。针对年长的传承人,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他们将知识和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这包括开设传统技艺培训班、组织传帮带活动等。同时,为了激励传承人的传授意愿,也提供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如物质奖励、荣誉称号以及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机会。针对年轻一代,政府和教育机构也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培训力度。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从基础到高级的传统技艺培训,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团体和社区活动,锻炼和培养其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能力。

3.3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性,因此也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与其他国家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和做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平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等,通过这些机构分享经验、参与项目合作和共同研究,强化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还积极争取举办国际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和展览,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传承人和专家学者,促进文化交流和互鉴。通过这些活动,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借助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也致力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上的认可和传播度。

4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4.1 教育体系

在中國的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被视为必要的教育内容。学校通常会将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纳入学生的学习计划中,这些课程包括中国文学、历史、哲学、音乐、戏曲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组织。例如,学生可以参加传统文化社团、艺术团队或文化交流活动,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学校还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和传统工艺制作场所,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在教育体系中,传承传统文化还体现在教师培训和素养方面。教师在教学和指导学生时,需要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以更好地传授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

4.2 文化机构与团体

在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投入资源,组织和支持传统文化的展演、培训和研究。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和艺术团体成为了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的重要场所。博物馆通常举办展览和展示活动,展示传统文化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展览不仅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也为参观者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学习的机会。图书馆作为学习和知识传播的场所,收集并提供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供人们深入研究和学习。他们还组织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文化中心是展示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演出、宣传推广活动以及传统文化培训班等方式向公众普及传统文化。它们也成为传承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交流平台。艺术团体如京剧、民间舞蹈团体等,通过舞台表演和巡回演出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培养年轻人参与传统艺术的热情。

4.3 保护与传承项目

中国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设立了一系列保护与传承项目。在传统音乐方面,政府支持古琴、二胡等传统乐器的传承和演奏活动。对于戏曲,除了设立专门的戏曲学院和研究机构,还有剧种保护和剧本整理等项目。舞蹈方面,扶持传统民族舞蹈和中华舞蹈的培训和表演。此外,传统手工艺品如织锦、漆器、刺绣等也得到保护与推广,通过培训传统工艺技艺人才,传承传统技艺。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国家级遗产代表性项目、省级遗产代表性项目等,使得这些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保护[3]。政府还提供经费和资助支持,用于项目的保护、记录、培训和研究。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工作成果

5.1 传承人培养和传统技艺保护

通过千方百计培养传承人,传授他们相关的知识和技艺。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传承人培养工作,包括开设培训班、工作坊、师徒传承等活动。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传统技艺的培训与传承,为传承人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这些培训班和工作坊涵盖了各个领域的传统技艺,如绘画、剪纸、雕塑、音乐、舞蹈等,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传承人。社会组织和传统文化团队积极组织传承人传帮带的活动,使传统技艺得以延续。经验丰富的老传承人与年轻一代传承人合作,进行师徒教学,传授技艺和知识。这样的交流与传承实践弥补了书本知识和理论的不足,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4]。政府还建立了评选和认定制度,通过专家评审和认定,确保传承人的资质和技艺。这种认定机制有助于保护并提升传承人的地位和声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推动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5.2 基地建设和展示场所创设

政府投资和支持了一系列保护基地的建设。这些基地旨在提供一个专门的场所,用于保护、保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基地中,专业的保护人员通过专业设备和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恰当的保存和维护,确保其不受损害或丢失。还积极创设展示场所,以向公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场所包括博物馆、文化示范区、文化街区等,通过展览和展示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给广大观众。展示场所不仅提供了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还通过文化教育和互动体验等方式,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5]。

6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通过传承人培养、基地建设和展示场所创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努力,中国成功保护和传承了众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得以继续传播和发展。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在非物质文化的丰富表达中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传承人的培养和基地的建设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多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引用

[1] 郭哮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探析[J].明日风尚,2023(15):146-148.

[2] 胡静.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传统文化保护探析[J].文化学刊,2022(10):22-25.

[3] 刘娜.做好传承保护赋能文化强省[N].云南政协报,2022-09-16(003).

[4] 闫京榜.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J].文化产业,2022(15):67-69.

[5] 张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政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23.

作者简介:李伟(1987—),女,山东茌平人,本科,馆员,就职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乐平铺镇乡村发展与建设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技艺文化遗产物质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