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3-03-11康小妹
康小妹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微课教学,充分开发与利用微课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微课;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微课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类似,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如今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微课可以提供更实用高效的课程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说,微课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相关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广泛借鉴的同时,要学会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微课教学。
一、微课及其设计制作
(一)微课概述
将一线著名教师公开课视频进行剪辑和改编,与部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等搭配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统称为微课。微课一般由微课视频、课后练习题和学习目标表格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微课视频是整个微课资源的核心,完整的微课视频应包括目标设计、概念解剖、阐释解读和归纳总结等,其内容必须是围绕重要知识点或者教学上的难点展开,以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后练习题一般是需要联网的小测试,在看完微课视频后,学生可立即进行自我检测,其结果可用来检视微课教学效果,方便教师调整教学。学习目标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将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學生,让他们明白大致的学习框架和内容,进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掌握学习节奏,完成学习任务。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的新型课堂,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开发与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成了一线教师必须要做的功课。
(二)微课设计制作
1.主题设计。设计合适的主题是微课制作中重要的一环。在进行微课选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体现出知识重难点,难度过大的知识点不宜作为选取对象;要通过透彻、生动的讲解让学生沉浸其中。也就是说,微课选题要尽量选择小而精的主题,以避免选题过大造成视频时间过长。
2.内容设计。内容设计要把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地分成若干个知识模块,如新课导入、内容讲解、往期回顾等。教学过程要完整、精练、脉络清晰,包括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内容的解析、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等。
3.视频录制。录制视频要注意控制时间节点,把握教学内容的推进节奏,要求语言精练、语句通顺。视频录制好以后不可以直接作为成品来展示,还要进行后期编辑制作,去除环境杂音等瑕疵,添加时间轴、字幕和特效。
二、微课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引入教育领域,中小学课堂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已初步实现,教育水平日益与国际接轨。如今,大多数中小学都已经安装了专用宽带网络,实现了学生与各种学习资源的即时连接,各种学习App降低了教师开发制作各类学习资源的门槛,使得教师录制微课更加简单,学生获取微课更加便捷。
微课因其选择的灵活性、视频的可回放性和互动的即时性,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更多可能,它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统筹兼顾,提高了教学效率。
然而,当下微课在教学中推广应用主要是靠自上而下的推动,其动力以教师竞赛评比的需求为主,并不是一线教师教学的内在需求。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微课注重形式上的“高大上”和技术上的“高精尖”,而忽视了内容选题、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部分数学教师对微课的理解有较大偏差,在制作过程中没有体会到“微”之为“微”的深刻内涵,一味将原本40分钟的教学内容压缩制成5~10分钟的视频,导致教学节奏过快,非但不能实现教学提质增效,相反却造成了学生“消化不良”。
三、微课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人们愈加意识到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微课教学完美地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和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巩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落实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初步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区别。在微课预习时,学生对三角形“高”的了解,也许会停留在画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上,对于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则会感到困难。此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引导他们根据微课中的提示,尝试自己解决疑惑。在一番讨论交流之后,通过播放后续的微课视频来验证大家的想法。
(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巩固练习不仅有大量的基础性习题,还有学生轻易不能找到解题思路的难题,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辅助让学生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以及绘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时,教师课前制作微课时,就可以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种纸盒作为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平面”构造,并讲解这两种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根据微课中的提示,通过动手测量,可以得出结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具备12条棱,并且正方体所有棱长度是一样的。这样,通过教师课前录制微课,学生课前观看微课,可以解决数学教学中相当一部分直观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从已知条件经推演最后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三)增强知识点辨识度
对比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两个相似事物的辨识度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有很多相似度很高的知识点,学生一时很难将其完全区分,往往造成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对相关知识进行对比,从而解决学生上完课后仍旧无法把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演示这两种不同统计图表的制作,讲解制作两种图表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分清两种统计图表。在此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清楚两种图表的性质不同之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区分在什么情况下适宜用哪种统计图表,明确两种统计图表的应用范围。微课的优势在于,学生如果一次没有完全弄明白,还可以通过其回放功能反复观看直至理解。
(四)助力学生知识记忆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有一部分知识是需要学生掌握并且熟记的。微课教学可以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助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由于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比较复杂,与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差异,学生一时之间容易造成混淆,无法计算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微课演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一个梯形拆分成两个三角形,由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得出梯形的面积。
四、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是实现高水平教学的有效工具。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微课,帮助学生把握课前、课中和课后完整的学习链条,有助于学生养成以自主探究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模式,从而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