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2023-03-11谢路生
谢路生
[摘 要]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开展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系统性工程,教师只有选择合理的沟通交流方式,减少沟通交流程序,才可使“双减”政策有效落地,增进与留守儿童的感情,从而保障留守儿童在一个轻松、自由、安全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文章试从“双减”背景的相关要求着手,分析当前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项教师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实行教育的具体策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 “双减”政策;教师代理家长;留守儿童
一、当前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同等重要,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开展日常教育,在于培养其拥有丰富的文化素养,而尤为重要的则是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缺少与周围的沟通,出现内向、自闭、孤僻的心理,从而阻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长期外出工作,将儿童交由祖父辈看管,而祖父辈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难以形成对留守儿童的科学管理教育,进而出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落后的现象。[1]例如,留守儿童看护人出于对孩子的爱,对其日常学习状况缺乏有效监督,在留守儿童放学后无法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而留守儿童自身的自制力较差,通常会因沉迷于玩乐而影响学业进步。
(三)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其思想观、价值观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部分家长存在着错误的思想观念,一味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而不关注儿童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
(四)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其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在家庭中多由祖父辈照顾,因此存在着安全隐患。[2]如留守儿童较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方面相对缺失,无法教育儿童具备自我防护意识,进行自我保护,从而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长远发展。
二、教师代理家长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范畴
(一)完善课程教育体系
在“双减”背景下,由于增加了课外辅导时长,因此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学习各项文化知识及塑造人格的主要场所,在此背景下,教师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首要开展的重点内容便是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满足其学习成长需求。例如,教師针对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规律,提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其在思维习惯及思维认知方面的规律,在课程内容中增加有关安全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质提升等各方面的内容,从而有效调整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使其在生活中具备自我保护意识,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为有效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代理家长高效对留守儿童开展教育便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从而保障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代理家长实施教育,建立动态化管理机制,通过定期更新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教学策略,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从而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使留守儿童意识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增强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这主要指的便是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以思想教育、安全教育为主题,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教师可发挥代理家长的作用,在节假日带领留守儿童出去游玩,参加各种亲子活动,从而在增强与留守儿童的亲密度时,也能时刻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变化,进而促进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加大教育投入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关键内容便是增加教育投入,为留守儿童提供充足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学校可通过增加学校图书馆、心理咨询室及文化活动室建设的投入,为留守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师发挥家长的作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进行监督指导。与此同时,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引导,从而可使留守儿童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学习过程,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教师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策略
(一)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最好的教育并非让所有儿童成才,而是让所有儿童成“人”,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重在首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例如,教师通过合理安排工作,全方位地了解每名留守儿童,在衣、食、住、行上予以帮助,从而建立起纽带,实现与留守儿童的有效沟通,进而便对其心理进行及时开导,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教师的呵护。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在日常教育过程中采取方法不同、形式不同的课外活动,满足儿童的心理诉求,从而便可有效释放儿童的心理压力。
(二)加强安全教育与法治教育
由于留守儿童年龄较小,安全意识与法治观念不健全,缺少来自父母的有效监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便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安全威胁,因此教师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便需加强法治教育与安全教育。例如,在“双减”背景下开展课后服务时,借助网络、电视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留守儿童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及法制安全教育,通过演练具体的安全事故,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进而有效保障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
(三)建立深厚感情,重视情感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沟通交流平台层出不穷,因此教师便要充分抓住机遇,应用各种交流软件实现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从而建立深厚的感情。例如,首先,利用微信、QQ平台等交流软件,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保持畅通,从而实现教育工作的对接。[3]其次,对所有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重难点沟通家庭档案,安排专业的对接教师走访家庭,对留守儿童进行主动帮扶,从而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最终在沟通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学校做好保障工作,开展深层次教育
学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因此便须主动担当保障工作,从而使教师发挥出代理家长的作用,对留守儿童开展深层次的教育。如在“双减”背景下,首先,减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使教师工作更多地倾斜于对留守儿童开展课后服务上,进而保障对留守儿童实行全方位教育;其次,合理安排教师的具体工作,规划好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工作重点,调动学校全部教师的力量投入对留守儿童的家校沟通工作中,进而不断提升教育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欣.党员教师代理家长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弥补的机制与效果研究[J].新课程,2020(29):36.
[2]刘娜娜.农村小学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现状的质性研究——以甘肃省Q县W镇三所小学的教师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3]朱菊川.“双减”背景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书育人,2022(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