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11沈筱烨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项目式学习

沈筱烨

[摘 要] 项目式学习(PBL)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对PBL模式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案例《小小演奏家》在教学过程中的准备、实施、评估三个阶段,总结出PBL模式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四点优势,从而为在中小学更好地推动PBL模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教学;《小小演奏家》

一、PBL模式与跨学科教学的相关理论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模式(简称PBL模式),是随着“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等思想理论的发展逐渐形成的,是一种以动态的学习方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能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项目式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

所谓跨学科,即跨越学科界限,把各种不同的课程组合到一起,在各方面建立起积极的联系,使学生在更全面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众多教育家提出了各种看法,但一致认为:跨学科教学就是要以某一个学科作为中心,在此学科中确定一个课题进行深度解剖和教学设计。总的来说,跨学科是一种新兴且多元的教学理念,更是一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与融合。

二、PBL模式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教学的组合存在多种形式,因此不熟悉它的人很难想象PBL模式在课堂上是怎样的。下面,笔者以《小小演奏家》为例,具体说明PBL模式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首先确定项目式学习的主题——小小演奏家,涉及的学科领域有科学、信息、美术、音乐。该教学案例选定的核心学科是科学,学习者是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指向学习者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可能联系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乐器并完成演奏。整个项目规划课时为6个。

该项目由四个学科的教师共同商定课程目标,在此引用KUD目标叙写。学生将知道(know):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以及音调和音量的概念。学生会理解(understand):振幅与音量、频率、音调的关系。学生能做到(do):自主研发设计一款乐器,包括画设计图、搜集废旧材料、制作调试、获取声音传感器值并运用到乐器上。学生的核心任务即通过学习有关声音的科学知识,经历动手设计、制作、调试乐器的过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施阶段

本阶段以学生的自主探索、独立研究为特色,科学学科教师进行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并及时联系其他学科任课教师,把握教学进度。

首先确定基于GRASPS工具的驱动性问题描述:“你是一名小小演奏家,要为环保活动演奏乐曲。学校现在安排你一项任务——根据节目主题要求,用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外形独特、发音清晰的乐器并演奏。”根据驱动型问题,将教学环节分为6个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不同的声音

观看交响乐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体验铝片琴,在探索活动中认识到声音的不同:声音的高低与铝片琴的长短有关,声音的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学生接到用废旧材料自制乐器并演奏的任务。

第2课时:赏析《欢乐颂》

学习《欢乐颂》中所包含的音乐基础知识,认识乐器特点并明确制作任务。通过学习,学生对竖笛、古筝、双响筒、沙锤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运用这四种乐器演奏《欢乐颂》,从而感受到了管乐和弦乐的发声特点,为之后制作乐器打下基础。

第3课时:乐器设计师

通过欣赏讨论、实践探索,学生掌握并运用多种方法设计乐器,欣赏不同造型的创意乐器,在交流讨论中学习乐器外形的设计方法,分析乐器结构,在小组合作中用不同的方法将废旧材料设计成乐器,同时探索实际应用的合理性,最后,在相互点评、思维碰撞中完成乐器设计稿。

第4课时:乐器制造师

学生使用废旧材料完成乐器制作及装饰,并且能使用多种材料表现创意,感受乐器设计的巧妙,体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提高动手能力,最后在作品展示中相互学习、相互成长。

第5课时:舞美设计师

认识声音传感器,会利用可编程硬件,完成用声音控制某一形象的运动,来为演奏节目设计舞台背景。为此,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学会获取声音传感器值的方法,二是要能够通过编程转化传感器数据。

第6课时:小小演奏家

学生扮演小小演奏家,为环保活动演奏乐曲《欢乐颂》,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小组以什么形式展示什么样的乐器成品是可变量,需要参与该项目的所有教师提前进行相应指导。

(三)评估阶段

学生在此阶段需要完成项目成果的汇报及展示工作,最后与其他小组学生、项目任课教师及专家一起完成项目评估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校园电子屏、透明展柜等展示学生自制的乐器,在展示的同时为大家演奏《欢乐颂》,并由师生投票,评选出优秀的小小演奏家。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收集、整理项目活动资料,完成汇总报告,附上打印稿和电子稿,形成项目最终成果。

3.组织“我是小小演奏家——项目式学习案例分享”主题班会。班会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教师在旁边给予帮助。班会一开始以播放录像的形式回顾这6个课时的活动过程,各小组在展示项目成果后,还需要答辩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最终是否解决,如何解决等一系列问题。最后是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对每个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提升整个项目的价值高度。

三、PBL模式在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

(一)学习模式双主体化

PBL模式在教师的有效组织、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到项目中,对确定的跨学科项目主题进行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并形成各小组的创造性成果。在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是项目承担者,又是教学组织者,学生则是项目活动的主体。最终学生能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等方面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学习过程情境化

PBL模式在跨學科的基础上,很容易实现情境化教学。在教学中实现学习过程的情境化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学生能够把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PBL模式能够轻松实现学习过程的情境化,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跨学科活动、社会实践等真实的情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建立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项目式学习所设置的项目提供了生动形象的社会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习资源多元化

“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学习”都会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与重组,不同的学科知识都可以在教学中有所体现。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能参与多种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学习主题,这些主题涉及各学科的知识点,并具有明显的联系。对于小学科学的教学来说,不同年级的学生科学素养不一样,在共同完成项目活动时,组内及组间学生都可以实现个体的取长补短,实现各种资源和能力的优化配置,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学习成果成就化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和成就动机。项目式学习提倡每个学习者的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获得阶段性成功,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并给教师以更积极的反馈。这样又会激起教师更大的教育热情,这是一种双向良性反馈。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学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教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内心体验走向思考世界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LC项目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浅谈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浅议高校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教师角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