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浴师火爆的背后
2023-03-11陈星岚
文|方圆记者 陈星岚
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因为居家养老的增多,上门助浴之类的服务自然也成为刚需。
2022 年2 月,伴随着部分助浴政策的出台,助浴师这个职业也火了起来。4 月,我跟随助浴师李运红近距离感受了一次助浴。
上门助浴师非常受欢迎
50 岁左右的李运红,穿着运动鞋,背着大大的双肩包,包里鼓鼓囊囊装着的是她的助浴用品。我跟随她来到老人家中。当天的助浴对象是90 多岁的张奶奶。助浴前,李运红进行各种准备,稳定老人的情绪,喂老人喝水,提前到洗手间试了一下水温,调节到合适的温度。
在外人看来,为老人助浴是一件很简单的工作,只需要简单帮他们洗澡就可以,但其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非常多。李运红告诉我,他们的工作非常忙碌,可能需要24 小时做好准备。
他们忙碌的原因是从业者较少而需要服务的老人众多。据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统计,需要长期卧床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 万人,他们可能面临着相似的洗澡难题。老年人“洗澡难”反映出的是老人生活上的需求。追究其背后的现实原因,一是一些高龄人士身体条件相对较差,独自洗澡有困难;二是很多老人身边没有子女家人能够帮忙;三是有关老人在浴室滑倒、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公共浴室怕担责任,常常将老人拒之门外……行业需求量大,但助浴师十分稀缺。
行业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助浴师这个行业有着很多外人无法感受到的不容易。李运红告诉我,做助浴师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老人。有的老年人只能接受同性别的助浴师帮忙,有的因常年卧床变得孤僻暴躁,还有的老年人在陌生人触碰自己时异常紧张,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问题,都会导致助浴中断,而每次老人出现这状况,助浴师们都会心惊胆战。
“我们做助浴师,最担心的就是在助浴过程中老人生病或者摔倒。”李运红说。助浴师需要随时关注他们的生命体征,助浴前就为老人们做十分细致的身体检查。这是对老人负责,也是给助浴师们多一份心安——一旦老人在洗浴过程中发生意外,这个后果是助浴师无法承担的。
事实上,当天我和李运红一起上门助浴时,在浴室内就差点发生意外——张奶奶突然情绪失控,使劲拍打着水盆里的水花。飞溅的水花把我们全淋湿了。一时间,花洒淋浴的声音、老人的哭喊声、屋外电视机里的广告声、劝告声不绝于耳。担心卫生间的高温让老人感到不适,李运红决定先回卧室,等张奶奶心情平复一些再继续助浴。
《方圆》记者陈星岚(左)正在进行采访。(来源:受访者提供)
笔记
《方圆》2022 年5月下刊《助浴师:为老人带去干净体面生活》一文,探讨了老龄化社会中如何更好地维护老年人生活的尊严。
从卫生间出来,张奶奶的儿子、70 岁的刘威一边擦头发上的水,一边说:“没见过这阵势吧。这在我们家是常事。我妈每隔几个月就来这么一出。”刘威每天在母亲身边照顾,对这种情况见怪不怪。
李运红告诉我,这个职业并不容易做。这个职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助浴师行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也没有对应的险种来保障双方的权益。
老龄化社会需要更完善的助老服务
人不服老不行,老人们自己也知道自己正在逐渐衰老。刘威告诉我,最近他发现身体也是大不如从前,走路已经需要靠着拐杖的支撑,如果没有拐杖的支撑,走几步就开始气喘吁吁。
“虽然看起来是我陪着我妈,其实我们是相互陪伴。”刘威说。
如果说张奶奶还有儿子在身边陪伴,那刘威呢?他今后的养老问题该怎么解决?“还是选择相信政府,到时候一定会有办法解决我的养老问题。”刘威说,他显然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
民政部统计,截至2021 年底,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67 亿,占总人口的18.9%。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2020 年7 月,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 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此后,一系列与适老化改造相关的政策方案、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因为居家养老的增多,上门助浴之类的服务自然也成为刚需。
在老年助浴护理方面,国家也有了新的政策规定。据北京市民政局数据,截至2021 年8 月,全市经评估的重度失能老年人约14 万人,而长期护理是失能老年人及家庭最突出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近年来,北京市陆续探索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2020 年石景山区被定为北京市的扩大试点区,已探索出一套可行模式。有了“长护险”,李运红这样的助浴师上门服务就会更加方便快捷。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与实施仍面临一些问题,但相信不久的将来,相关问题可以进一步得到解决,就像刘威一直期盼的那样。
上野千鹤子在《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告别》中说:“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弱者也能够安然生存的理想社会。如果一个人终日努力,只是为了避免自己患上病痛,还不如把这份努力用于建设一个可以‘放心患病’的社会。”在必然到来的老龄化时代里,助浴师,正是应“老”而生的新职业。
作为政法记者,我很荣幸捕捉到爆火的新职业并从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并将它们记录下来。伴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推出,以往困扰百姓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每当看到最新政策颁布,我脑海里就已浮现出了它实施后给人带去便利的样子。今后,我与我的报道也会共同进步,以饱含温度的眼睛捕捉时代发展与各项政策法规完善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