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医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思考
2023-03-11温佳程
□文/ 温佳程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沈阳)
[提要]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提升医学生数字素养是建设数字中国和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鉴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生的数字素养包括具备敏感数字意识、掌握全面数字知识、综合运用数字能力和严格遵守数字伦理。针对当前医学生数字素养水平普遍不高的问题,培养医学生数字素养主要从加强整体数字意识和观念的培养、持续拓宽数字知识覆盖面、突出医学领域数字素养以及加强数字伦理教育等方面开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和生物医学研究的持续深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对疾病的诊疗并治愈伤疾已逐渐成为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尤其是数字技术深度运用于循证医学、循证护理以及循证卫生保健等医学领域,要求医疗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临床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
一、数字化时代加强医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数字化时代,其显性特征表现为互联网的遍布、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数字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特征。数字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数字化时代公民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一)建设数字中国要求加强医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现阶段,数字技术创新日益迅速,迭代速度明显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一步推进,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于生产生活各领域,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中国是国家推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全球进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悄然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扩大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专业数字技能人才,同时更需要各行业领域的人才提升数字素养。早在2016 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提出学生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信息意识。数字影响改变经济社会过程中,必须对社会所需的人才标准进行持续重新定义,作为未来医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医学生必须在数字化社会中提升数字素养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建设健康中国要求加强医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健康中国”发展目标在2015 年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已经正式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到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徐祖辉等(2014)在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认为,就两类人力资本即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相比较而言,健康人力资本贡献更大。可见,良好的健康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延长劳动时间,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关键需要医学人才。当前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带来深刻影响。首先,以精准医疗、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医疗方式出现,加快医院对传统行为方式的改革,以“预防为主”健康服务理念逐渐取代治疗为主健康管理模式;其次,依靠人工智能和技术支撑,搭建健康和医疗的医学大数据平台,医疗问题逐步转变为自主管理和预防问题。立足于数字经济时代背景,着眼于新技术、新产业,必须加强新医科建设,强化对医学生数据获取、分析和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在数字技术与医疗手段深度融合过程中充分发挥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联动效应。
二、数字化时代医学生数字素养基本内涵
对数字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诠释。立足医科类高等学校,个性化、综合性、阶段性和终身性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鲜明特点,医学生除需具备一般大学生共性的数字素养外,还应具备适应医学专业的特定数字素养。研读《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并参考《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可以发现医学教育中对数字素养颇为重视。在迈向数字文明的新时代,鉴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生的数字素养体现在数字意识、数字知识、数字能力和数字伦理道德等四个维度,强化医学生的数字素养教育对于提升医学生临床决策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都至关重要。
(一)具备敏感数字意识。行为由意识决定,又影响着结果。对新知识、新信息是否具备敏锐洞察力对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影响较大。数字知识是数字化时代的核心和关键,作为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新知识,医学生需要牢固树立获取数字信息的敏感性并内化为相应的行为,主动关注学科或相应领域动态与发展,在工作与学习过程中注重数据真实性的辨别,并能协同分享,且学会对数字安全性进行维护。
(二)掌握全面数字知识。作为医学生,对数字知识的掌握体现在应了解医学数字资源的类型与特征,顺利采集包括职业卫生等在内的相应病史资料,能够快速准确从临床医学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具有批判性思维,能以批判怀疑的眼光对待职业活动,用创造性思维对事物进行研究;掌握循证医学、循证护理、循证保健等内涵及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诊疗过程中给予恰当的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三)综合运用数字能力。数字能力包含内容较多,对于医学生,侧重于借助网络从多元数据库获取生物医学信息,并针对不同来源的数字信息判断其对预防、确定及治疗疾病的可参考程度。数字能力是一个动态、具体的概念,以人工智能为例,在医学领域可用于判读辅助检查结果,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进而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问诊能力。医学领域数字能力突破了传统的以信息检索为核心的局限,关注数据活动全过程,涵盖了数据获取、评价、创新等能力,同时强调数据分享、交流与协作。
(四)严格遵守数字伦理。就医学范畴,医学生必须坚持数字技术服务于病人的宗旨,恪守医疗实践中数字信息职业道德,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护患者数据信息隐私,自觉践行保护知识产权并合理合法地利用数据信息,为患者充分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三、医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现状
数字化时代到来,医学生数字素养的战略价值与时代内涵在新发展阶段日益得以彰显。医学生的数字素养相对于一般大学生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与数字技术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又与医学生的人才层次定位有关。从当前众多调查分析可知,医学生的数字素养因性别、年级、专业呈现不同特点,但总体而言医学生整体数字素养水平亟待提升。
(一)数字素养认知模糊。现阶段,人们对数字素养的认知局限于能够操作计算机和相关软件。但从内涵来看,数字素养是一个动态且变化的概念。伴随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数字素养除传统的认识、获取数字信息的能力外,还应包括利用数据合理交流沟通能力以及掌握数据安全知识、开发创造新兴数字产品、遵守职业道德、注重保护数据隐私等能力。而当前医学生在数字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意愿强烈,但数据利用与共享、数据意识和数据伦理方面关注不够,这些表明其对数字素养欠缺全面性的认识。
(二)数字知识覆盖面单薄。随着信息生态环境的演变和数字科技化的发展,数字素养的范畴已有较大扩展。医学生在具备大学生共性的数字素养外,更需要突出“医”的特色。纵观当前医学生的网络行为,休闲娱乐是主要目的,随着年级的提高,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时间才逐渐增加。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医学生则是建设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数字化时代,医学生数字知识有沉迷网络、短视频等倾向,专业知识信息化、知识碎片化、注意力缺失等问题都需要关注并合理解决。
(三)数字能力聚合效应缺乏。构建数字能力已突破单一的数字技术采纳与应用问题,重在以系统论理念整合管理,发挥数据的协同效应。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年轻人将近一半的空余时间用于上网,且仅仅为了娱乐,用于学习提升的非常少。医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流中已具备数字基本技能,能够利用网络检索、存储、交换信息,这也是数字素养的核心部分即信息素养。但随着数字能力外延的拓宽,参考王佑镁等(2013)提出的数字能力构成要素,在数字化社会中医学生对于更高级别的数字能力有所欠缺,如多重任务处理、网络协商、分布式认知、多文化素养与全球意识等。
(四)数字伦理关注不够。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信息获取、流通以及发布方式,以数据为中心的开放式、节点式取代了原有的网络式。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济社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换个视角,医疗领域通过大数据缓解了医院和患者的信息不对称,然而又制造出新式信息不对称。医院在数据发布与流通链中处于关键节点位置,必然形成技术上的垄断,进而导致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利益冲突等,这些在数字化时代下尤为典型与突出。更需重视的是,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精神层面的伦理观念却没有同步变化。对于医学生而言,尊重病人、保护隐私这样的伦理原则还需牢记于心、内化于行。
四、医学生数字素养培育路径
(一)加强整体数字意识和观念的培养。生产方式变革要求公民数字素养水平提升。数字素养已成为医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必备武器,对信息收集、处理、运用及科研产生重要影响。在意识引导方面,目前的医学本科生均有一定的数据意识,但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的缺乏又表明其数据意识尚待深入。在医学教学过程中,突出数字素养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提升数字意识。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宣传医学教育发展的状况和发展前景,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医疗领域信息技术发展;另一方面借助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多媒体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钻研探索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字技术发展,增强了解掌握数字技术的信心。鉴于普遍存在医疗资源的稀缺,尤其临床专业医学生缺乏临床实践机会,更需要借助仿真模拟技术提升实践能力。从医学生进校开始,从数据素养通识教育到医学专业数据处理分析,分阶段、分层次、开放性加强数据素养教育,全面提升医学生数字意识。
(二)持续拓宽数字知识覆盖面。数字时代,数字知识不仅包括计算机相关操作,更囊括数字创新和计算思维等方面,尤其需要培养医学生在丰富信息环境中精准捕捉、合理筛选、充分利用数字信息解决医疗难题的能力。目前,医学生对数字知识认知学习覆盖面狭窄,基本限于信息知识的搜寻获取。针对这种现象,医科院校可通过在课程设置中加强数字素养通识教育权重,授课过程中辅之专题讲座、主题论坛、文化渗透等形式开阔学生数字知识面。还可在学科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阶段,加强专业知识与数字知识的融合教育,提供多元信息资源库,着力培养医学生探索多种类型和格式的数字知识来源的能力。
(三)突出医学领域数字素养。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社会公众的康养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下,科技成果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同时也提升了从业人员的数字素养需求。从医科院校教学实践可知,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相对独立进行,割裂了医科专业学习与信息技术学习的联系,无法真正体验临床医学中智能与数字技术的实践运用。由此,医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时,还需加强数字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学习,如磁波刀、手术机器人、智能影像识别、3D 打印、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感知数字技术推进健康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创新发展,进一步引导医学生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专业水平。
(四)加强数字伦理教育。数字技术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医学领域,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兴科技描绘着美好的医疗应用前景,但也存在着受试者健康权益受损、生物安全隐患、社会道德失范等一系列社会性风险。面对新的风险,数字伦理教育尤为重要。加强数字科技伦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字技术观和正确的数字价值观,着力提高医学生的伦理意识、正确鉴别研究方案科学价值的能力、伦理分析决策的能力以及多方协作的能力,保护数字安全,不侵犯他人隐私,正确处理人和数字、社会和数字之间的关系,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实现医学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