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评述
2023-03-11邓燕玲蒋志华
□文/ 邓燕玲 蒋志华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 四川·成都)
[提要]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特殊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养老产业逐渐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本文在对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文献进行研读、梳理的基础上,从养老产业概念界定、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经验借鉴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评述,归纳分析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提出后续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要兼顾老年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推动我国老龄健康产业的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促成新产业、新商业和新业态模式的发展。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仍处在探索阶段,发展相对滞后,同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发展与壮大养老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养老产业的持续发展正在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的研究
(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依据联合国对人口老龄化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比达13.50%,明显踏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带来了新挑战与机遇。一是对经济新常态带来了挑战。姚静、李爽(2000)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导致人口老龄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性;蔡昉、王美艳(2006)阐述,人口转变、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人口聚集呈现出“未富先老”的态势,不利于中国经济持续的增长;俞会新、吕龙风、卢童(2022)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二是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汪伟、刘玉飞(2015)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的作用通过消费需求增加、劳动力禀赋、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的互动。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养老产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李建武(1998)提出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情形下,养老产业逐渐成为一个新兴行业,促使养老事业社会化、集约化、商业化、多元化;小田利勝(1998)认为银发产业是面向老龄化社会的新业态和新事业,能够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中存在的问题;程强(2012)认为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为内需型的经济发展带来“第二次人口红利”,而此时发展养老产业成为了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何宏莲、李晓东(2020)认为养老产业化是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之间存在积极的交互影响,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极大推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养老产业的多业态的稳定发展有助于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养老产业的稳定发展是适应当今老龄化社会的产物。
二、养老产业概念界定
(一)国外养老产业界定。国外对养老产业的研究比较早,但没有较为明确的产业概念,常常把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称为“银发经济”,或称为“银色产业”“老年产业”等。“银发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 世纪70 年代的日本,认定银发服务是针对老年人、遵循社会福利需求理论,为其提供适度的、或者是为了满足老年人更高生活质量需求的服务。2015 年,欧盟委员会报告正式将“银发经济”定义为:与50 岁以上人口消费相关的所有经济机会,包含这些人口的具体消费支出。Laperche B 等(2019)认为银发经济是一系列有利于老年人的经济和工业活动,包括提高社会参与度、提高社会质量和舒适度以及延长预期寿命等活动。
(二)国内养老产业界定。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养老产业的三要素是老年人、提供货物或服务的经济实体和具有产业体系。张文范(1997)首次在中国老龄产业座谈中提出对老龄产业的见解,认为老龄产业是在老年市场特殊需求增长的情形下而逐渐形成的产业,涵盖了所有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活动及设施;李齐云、崔德英(2008)认为,老龄产业是以产品消费对象的指向性类群作为界定的依据和标准,是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的各行业的集合;曾琦(2018)认为老龄产业是面向全体公民老年期生产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种相关产业或部门组成的新业态总称。2020 年,《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发布,明确规定养老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养老及相关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其中包括了专门为养老或老年人提供产品的活动,以及适合老年人的养老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活动等。从此,养老产业有了广为认可的涵义。
三、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产业融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产业间原有的边界逐渐消融或模糊。养老产业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产业,融合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发展趋势。
(一)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融合发展在各个行业以及领域不断深入渗透,较早地运用于信息产业领域。早期学者较多认为技术进步、政府管制松懈和管理创新等是信息产业快速融合的驱动力;厉无畏、王慧敏(2002)认为产业融合体现在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的交叉渗透,形成的新产业的动态过程;李美云(2005)从三个角度讨论产业融合概念,阐述产业融合是基于信息产业的产业边界模糊化,是两种服务或产业之间传递结构模式的转变,是产业演化发展的方向。
(二)养老产业融合的内涵与机理。苏昌贵、魏晓、雨婧等(2018)基于产业融合理论,探讨健康养老产业的融合基础、融合动力以及融合过程,实证分析了郴州市健康养老产业融合的多类型发展;唐亚林、张潇(2019)探讨分析了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机理,提出应全面形成“康医养”融合的生态产业链体系,促进产业的良好转型。
(三)养老产业融合的路径。何秋洁、陈国庆、羊芯谊(2020)举例阐述了养老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路径包括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姚明明、唐玲丽、王磊(2021)以辽宁省为例,认为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组织方式融合为主要方向,以产品或服务为主要内容而逐步实现的产业融合。
(四)养老产业融合的发展测度。曹献雨(2019)采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互联网产业与养老服务产业间关系的强弱,得知我国互联网产业与养老服务产业融合仍处在初级水平;叶宋忠(2019)通过构建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产业水平评价模型,分析我国东部地区11 个省市这两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水平;艾慧、郭得恩(2019)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剖析了上海市养老服务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及波及效应,测算发现养老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五)养老产业融合的效应。李莉(2021)认为体育与养老产业的有效融合可能产生巨大的叠加和溢出效应,从而达到两产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局面,促进产业的发展;杨武(2021)通过分析新时代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机遇,提出多元跨行业发展模式将有效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提升养老质量。
四、养老产业发展经验与趋势研究
(一)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据了解,西方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早,拥有较多成功的案例,国内学者基于国内外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方法,正在探索养老产业的中国方案。李东阳(2016)梳理欧盟主要国家发展老龄产业的经验特色,建议鼓励民营资本助力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信息化。杨振轩、胡立君(2018)基于日本养老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府职能演变情况,提出我国应积极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探索中国化的养老模式。杨旭(2020)充分考虑中国文化、市场国情,参考国外产业发展经验,提出了“中国文化+美国产业+日本技术”的养老模式。乌丹星(2021)归纳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养老产业产业化的发展内容,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二)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人们的急切关注下,养老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形式逐渐多元化。Parrott L(2003)指出,英国养老服务业已经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走上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产业规模化越来越明晰。另外,大多学者认为智慧养老产业化是我国未来养老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方向,能有效破解传统养老产业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产业信息化的发展。王莉莉(2022)强调在我国老年消费需求的不断释放下,将逐步提高养老产业市场融合度,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
对于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学者们采取“取其精华”的态度,从产业发展的政策、模式、体系等多方面提取了许多国内外可借鉴意见。研究学者更趋向于认可我国养老产业正朝着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方向持续发展,发展前景可观。
五、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从研究对象上看,目前研究以全国现状分析居多,以省市为研究对象的相对较少,且缺乏一定的实证研究分析以及地区间、产业间的比较分析,其区域性差异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
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研究相对成熟,更多以养老模式、银发经济为研究对象,且国外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为国内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从2013 年中国养老产业迈入养老元年起,国内关于养老产业的相关研究明显增加。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养老产业的概念界定、政策解读、产业融合、产业发展问题以及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但研究主题相对分散,暂时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框架,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从研究标准上看,局限于我国养老产业统计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直接数据来源较少,一般学者仅利用各地区或国家与养老产业相关的零散数据进行剖析,既不能对养老产业发展进行全面测度,也不利于同维度的比较分析。《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的公布,为养老产业相关研究提供了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