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水河流域生态渔业养殖与信息化建设工程探究

2023-03-11杨诗笛

科学与信息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渔业流域养殖

杨诗笛

遵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 遵义 563002

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水产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可以吸收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就业。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数千年的文明古国,我国拥有富足、多元的渔业文化资源,如何开发和保护这些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近些年,赤水倡导生态优先、集约发展,在全域加快和构建“零网箱·生态鱼”,旨在巩固脱贫成果,达成预期目标。结合长江经济带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与生态渔业养殖相结合的模式,对赤水河流域遵义市境内支流的已建水库和水电站库区发展生态渔业养殖,并对项目区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水质净化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本文将对赤水河流域生态渔业养殖与信息化建设工程进行探讨,以期为流域绿色、经济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养殖模式概况

1.1 “信息化+生态渔业养殖”模式的技术特点

“信息化+生态渔业养殖”模式,实质上是借助信息化设备来对养殖活动、信息进行调控、监测,明确各类生物内在的共生关系,逐步提高养殖效益,达到环境保护、修护等目标。相较于过去的养殖技术,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有助于节约人力,生产出绿色、安全的水产品,推动区域经济、自然生态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生态养殖体系中,信息化水产养殖是利用传感器还有水下机器人动态地对温度、溶氧、光照还有pH值等基础性环境因子和养殖池底画面进行监测,利用互联网或是GPRS技术平台将这些环境因子和拍摄下来的影像数据实时反馈至数据检测平台上,借此,养殖者利用计算机或是移动终端设备就能够随时地查看这些环境因素和相关数据[1-3]。依托物联网及大数据,水产养殖监测平台结合生态养殖系统中记录的生物类别和数量,根据数学模型,即可计算出环境因子具体的适宜范畴,同时对环境因子今后的走向进行判断。若是某个环境因子意外地超出或是低于计算范围,数据监测平台会立即发起预警信号,同时将信号传递至养殖者手中[4],便于养殖者做出相应决断。

1.2 信息化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想要对渔业结构做出优化、调整,必然要推进和加快渔业信息化进程。这是由于信息化建设能够从本质上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和信息是宝贵的资源。通过对各类信息、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有助于提高物质和能源的利用率,完成对物质、能源二者的置换,摆脱过去对自然消耗过分依赖的运行模式,降低经济增长对环境和生态的依赖和破坏[5]。如在发达国家全面推广的数字农业,说到底属于精耕细作,然而它又和以往的精耕细作存在差别。过去的精耕细作是以世代和祖先们的经验为支撑,是经验指导下完成的精耕细作,数字农业的前提和支撑则为现代科技,是基于最新科技成果下更高层级的精耕细作。对数字农业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注重生态平衡与保护,倡导用最低的资源耗费来获得最高的产出及效益,以推动农业的健康成长[6]。由于信息化能够节约原材料、时间、资本和必要的物质投入,因此加快渔业信息化无疑是推动渔业迈入可持续发展的可靠基础和重要保障。

2 赤水河流域生态渔业养殖与信息化建设应用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自然资源优势。赤水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十分温和,日照时间充足,这里具有鲜明的立体气候,发展特色渔业资源的优势明显,且流域内水资源丰富,支流涉及桐梓县、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中心城区周边等辖区。经收集调查,赤水河流域内大、中、小型水库均属于山谷河流水库,从水库营养类型、浮游生物种类、水文因子、水深、库区植被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赤水河流域的水库适宜以人工投放,天然养殖的方式,并利用信息化手段与生态渔业养殖相结合,力求实现水质净化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2.1.2 政府政策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围绕现代化建设,抓住城乡关系特点,从决策方面对“三农”做出关键部署。2016年“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把特色食粮、特色养殖业、特色渔业等特色产业作为农民脱贫、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基础;2019年初,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共计10部门共同推出《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倡导生态健康养殖。在这些政策中,现代渔业反复得到强调,同时也提出要遵从规模化、智慧化及绿色化等不同方向,推动渔业更好地融合于其他相关的产业中,带动新旧动能的成功转换[7]。

2.1.3 必要性分析。加快渔业信息化,是弥补短板、攻克难题的关键举措。对我国的渔业发展来说,目前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短板:一是资源环境,二是质量安全。借助信息技术来促进渔业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提升渔业资源养护能力,能够减小资源、环境对渔业带来的种种束缚,加快绿色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渔业资源、生产流程进行科学化、智能化控制,有利于完善水产品相关的质量监管体系,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因此,信息技术在生态渔业领域的转型应用,是全面提高渔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2.2 面临的问题与难点

2.2.1 信息化技术开发瓶颈。目前,赤水市企业研发出来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多参数水质监测仪,仅限于监测水产养殖领域的某些参数。但是,预警、调控等一系列功能并未得到完全地开发[8]。从架构上看,信息化养殖监测系统涵盖了感知层、应用层、传输层等4个不同的层级[9]。为确保在恶劣或是复杂的水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安全地监测,这对设备性能、调试以及后期维修均会带来不小的挑战。对养殖企业而言,没有充足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则很难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最终,企业乃至行业都会处于劣势的发展状态。

2.2.2 科学管理意识不足。赤水市政府目前暂未针对生态信息化水产养殖体系颁布具体的政策和实施条例。所以,当地也就未建立可靠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来推动信息化水产养殖。没有合理的管理模式,是因为管理人员缺乏清晰的认识、工作方面较为懒散、未树立科学的养殖观念。另外,管理能力匮乏,养殖者盲目地牟取效益,为节约成本甚至投放不达标的饲料,私自排放各类污染物。时间长了,自然会带来各种恶性的环境问题。

2.2.3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赤水当地的多数水产养殖者均未接受良好的高等文化,也未获得专门的技能培训,大多数技术能力薄弱,单凭经验来开展相关的养殖活动,通常秉承过去的养殖理念和模式,拒绝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信息设备,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没有组建专职信息化技术保障的信息中心,这就造成养殖结构十分单一,降低了效率。信息化水产养殖,要求技术人员掌握最新的工艺和设备,加强后期维护。但是,部分就读本专业的毕业生拒绝在这些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这就令养殖场难以找到专门的技术人员来从事相关工作。

3 流域信息化建设及生态渔业养殖发展对策

3.1 强化渔业生态环境信息化监测体系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了解水域资源和环境状态的必备举措,也是保护渔业生态的常规性工作,其提供的基础数据是渔业生产、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新形势下,需要对监测技术进行深层次研究,提高整体监测能力。利用物联网技术,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次、提高监测指标的科学性,对重点水域进行综合、长期、动态地监测[10];借助3S技术,对水域片区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测。加快构建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补充平台内容,利用信息系统来公布环境形势、评价结果,提高监测信息自身的服务功能。

3.2 加强标准规范的修订

要逐步修订和完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污染事故调查鉴定、经济损失赔偿等方面的制度和准则[11],并着手对渔业生态环境相关的质量评估方法进行探索,转变现有的单一方法。另外,需尽快完善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对改善养殖水域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的积极作用。针对养殖方式、品种、规模、布局等因素,合理设置不同类型水产养殖的排放控制方式与要求。对于尾水排放控制,要区分不同受纳水体功能和质量改善要求,合理设置尾水排放控制项目和分级排放限值。

3.3 加大监测技术研究力度

生态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有力支撑。为此,要从常规、专项监测上对渔业生态环境给予支持,缓解应急监测存在的经费问题。要提高、扩大监测范围、频次,确保站位密度和各项指标的精准性,以便对重点水域进行综合性监测[12]。针对监测技术、条件匮乏的情况,重点开展快速、浮标、船载以及传感器监测技术的探索,优化现有的监测手段。在此基础上,对新型污染物也要进行监测方法的探究,加强环境预警和风险评估,构建与渔业生态环境相匹配的监测预警机制。

4 结束语

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渔业发展将会处于结构调整期,并将逐步转变为“高效率、无公害、低消耗”的绿色行业,进而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下一阶段。利用生态渔业养殖手段来调控流域水环境,是目前及今后养殖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其自动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为此,要认真落实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围绕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流域生态渔业发展和信息化监测工作,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对渔业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从而有效实现保护赤水河流域水环境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渔业流域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压油沟小流域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沙颍河流域管理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