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菁菁:做短视频时代的川剧传承人

2023-03-10胡承辰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菁菁川剧剧团

胡承辰

流量为王的时代,她靠着一口流利的“川普”和“懟人”走出了自己的直播道路。然而成为“网红”的前后,始终不变的,是她对川剧的热爱与一颗传承的心。

流利的“川普”,网友的各种调侃与“谐音梗”,“怼人”与暴跳如雷……点开吴菁菁的直播间,初印象是这样的。可是,在搞笑与直播效果之外,展示给观众的,是她扎实的川剧功底,是对川剧服化道与历史的讲解,是流量与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

“川剧会让观众看到了自己深刻的一面。”吴菁菁如是说。

川剧世家,注定与川剧结缘

川剧历史悠久,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蕴含着浓浓的巴蜀文化。

很多人是在网络上借助短视频或是直播认识了吴菁菁,事实上,26岁的她已是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的传承人。她是四川绵阳人,8岁学习川剧,18岁离开剧团独自到外地闯荡,22岁应邀在迪拜的街头表演川剧变脸引来外国朋友一片赞叹……

吴菁菁的外婆、妈妈还有小姨都学过川剧,但因为练功太苦和个人工作原因,没有坚持下来。外婆一直觉得很可惜。加上吴菁菁小时候就表现出对戏曲很大的兴趣,比如她会把家里的窗帘都剪烂了套在身上,学着电视里的样子唱戏。因而外婆注意到了吴菁菁的兴趣,就经常带着她去戏院看戏,又教她练习基本功和折子戏。

初学川剧时,吴菁菁克服了重重困难。几斤的头饰带在几岁的孩子头上,顿感晕头转向,川剧基本功繁多,压腿、吊嗓、倒立、转手绢、甩水袖等等,拉韧带时尤为疼痛,幼小的吴菁菁曾多次打算放弃,在外婆的鼓励和监督下,十几天后,她逐渐适应练功节奏,走上了自己的川剧道路。“老师用一个杯子接我的练功时流的眼泪,表示眼泪接满之际,功夫就会练成。”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与恒心下,年仅八岁的她被绵阳市川剧团破格录取,去往新的环境深造。“老师们觉得我基本功扎实,是学川剧的好苗子,就破格录取了,我当时是团里最小的学生。”

剧团深造,走向职业道路

初入剧团时,吴菁菁还是花了一段时间适应,剧团采用军事化管理,同十四五岁的孩子们一同训练,年幼的她军训时常被罚站,但是正是这样的严格管理,磨炼出了她坚强的性格。

随着练功的深入,吴菁菁逐渐发现了自己武功方面的不足。“我妈妈以前练习翻跟头的时候,就把门牙磕掉了。我也最害怕翻跟头,前翻还好,后空翻是完全看不到后面的东西的,要倒腰,双手再去找地,这是很危险的,特别难,每次翻,我都要鼓足勇气克服恐惧才行。”由于经常会摔倒流血,她甚至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但是剧团采用月末淘汰制,外婆在与老师沟通后,决定亲自前来陪读。

“当时距离剧团两三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公园,外婆每天晚上会带着我去公园训练,去的路上她就要求我‘跑台步过去,川剧的台步有固定的手势,手要用力,同时要规范地跑出小碎步,所以往往两三公里的台步跑下来,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到了公园里,我还要练下腰、勾腿等。”吴菁菁戏称自己是没有童年的,记忆里回旋着的只有自己反复练功的场景。在外婆的督促下,吴菁菁逐渐克服了翻跟头等难关,全面发展,为成为一名川剧传承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艺6年后,14岁的吴菁菁正式成为一名川剧演员,熟练掌握了《人间好》《思凡》《挂画》等川剧经典折子戏。在川剧中吴菁菁认为自己可以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对思想的形成、性格的养成,甚至灵魂的提升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川剧演出时接触到的不同行业的人群,也使她学到了很多。

独闯成都,坚持为爱发电

18岁时,因为剧团改制等诸多原因,吴菁菁工作开始变动,不再以川剧表演为主。因为对川剧表演的热爱,吴菁菁选择离职,只身一人去往成都。“在剧团的时候,每天演什么戏,到哪里演戏,剧团都会规划好,按部就班的,离开后确实很不适应。”

后来,吴菁菁在成都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宽窄巷子的游客中心表演。

“当时工资一天150元,我上下班还要打车,晚高峰的话交通费更贵,所以每天真正赚到的钱只有10块。我那时候每天都在思考,自己以后到底该怎么办,怎么才能养活自己。”但是对川剧的热爱使她坚持了下来,也迎来了自己的机遇。有一次,在和一位同行聊天中,吴菁菁了解到可以通过人脉接一些商演来增加收入。“也是在接商演的过程里,我发现对于川剧很多人是陌生的,但大家对川剧变脸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在同行的帮助下,吴菁菁开始了商业演出,能力全面、基础扎实的她开启了新的篇章。

吴菁菁解释说,其实川剧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变脸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绝活,类似的还有喷火等,自己也都学会了,“我在剧团学习川剧的时候,因为有戏曲基本功加持,很快就学会了变脸,并摸索出了自己独有的变脸风格。我想既然大家感兴趣,我何不从变脸出发,先吸引大家观看,再系统地向大家表演川剧呢?”于是从那时候起,吴菁菁就经常展示自己的变脸绝活了。

“表演变脸最难的是夏天,为了美观,脸谱鼻子那里是没有孔的,所以戴着脸谱表演十分闷热,戏服很厚重,还是高领的,一到夏天全身都是痱子痛痒难忍,表演起来真的很需要意志力。”吴菁菁告诉我们,不过每当表演完,看到底下的观众传来笑声和掌声,自己又会觉得很满足。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19年在迪拜街头的那场演出,当时是代表中国戏剧团出访阿联酋,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当我在迪拜的街头完成了连续几个变脸,国外的观众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表演后还有外国小朋友过来拉着我的手,问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和因此收获的快乐,我为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由衷地自豪。”

通过变脸等绝活,和自己的年龄优势,吴菁菁的演出常常取得不错的效果,有时一天可以演出七八场。同时现场表演的精彩,也更加吸引了一些年轻观众,为爱发电的她在舞台上推广着川剧,一天下来,收获满满。

转型直播,走向川剧推广道路

在商演行业站稳脚跟后,有一批年轻人因为价格战挤压了原先艺人的生存空间,深受川剧影响的吴菁菁,不愿意违背艺德去扰乱市场,放弃了很多演出。随着短视频软件的兴起以及别的京剧和粤剧演员在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她开始思考直播和短视频行业。

在初期的粉丝的帮助下,吴菁菁逐渐熟悉了直播行业的运作方法。偶然的机会她发现“怼人”会带动粉丝增长,于是乎将“怼人”与戏曲表演相结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直播道路。吴菁菁认为现代人普遍生活压力大,直接看戏难免枯燥。但是如果先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给进行必要的川剧科普和赏析,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效果会好很多,而且直播间的互动性也会更强,演员可以直接得到一对一的反馈,对个人演绎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直播小有所成,但是吴菁菁从始至终没有忘记对川剧的热爱,做纯粹的娱乐主播可以赚更多,但是推广川剧带来的成就感,远非金钱可以衡量,在线上线下,国内外演出的经历,也使得她加深了对川剧的理解,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路。吳菁菁坚持拒绝过度娱乐化,也很少参与PK等盈利较迅速的模式。“明知道艰难,但我依然坚持。我学了几十年的川剧,对川剧有很深的情怀,线上有很多00后的‘粉丝,还有国内外的学生,让他们了解川剧我会觉得十分愉快,很有成就感。”吴菁菁如是说。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吴菁菁一边坚持线上演出,一边做川剧教学。年仅26岁的她,已经培训学生600余人,并且还收了30多名徒弟,最小的只有6岁。秉承着让孩子热爱川剧的原则,吴菁菁与孩子们进行着“双向奔赴”,热爱川剧的孩子,往往数月下来就能小有所成。吴菁菁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菁伶社”,并通过公益等形式让更多小朋友了解川剧,喜爱川剧。今年国庆,“菁伶社”去往了大凉山,免费为山区的孩子提供学习用品,推广川剧,并帮助当地农户销售农产品。“互联网给了我很多正能量。‘菁伶社的小伙伴们也用自己的方式给社会传递着积极影响。”这是吴菁菁的态度。

对话:

现代青年:川剧在您心中意味着什么?

吴菁菁:很多方面,不知从何说起。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和川剧互相赋予意义。川剧给予了我认可,我致力于川剧新的能量与改良,我会努力给予川剧新的生命力,川剧是我的白月光,希望我也成为川剧的白月光。

现代青年:川剧是一门传统艺术形式,如何吸引年轻观众并让他们了解川剧?

吴菁菁:起初因为怼人,我的直播间收获了初期的流量,然后我邀请其他朋友来表演川剧,科普川剧,利用流量来推广川剧,在直播间推广川普和川剧文化,将四川文化融入自己的表演。我觉得互联网非常好,可以帮助我推广川剧,我现在每天会在直播间唱川剧,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即可,我拒绝沦为完全的娱乐主播。

现代青年:对喜欢川剧的年轻观众,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吴菁菁:请多多支持川剧文化,唱念做打翻,伶人生活不易,努力不仅仅是演员的努力,希望观众朋友多多支持和提供更多建议,将川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猜你喜欢

菁菁川剧剧团
神奇的川剧变脸
ASpy in Shanghai
川剧版画传四方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苗菁菁《心航》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驴耳朵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