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枯竭型城市冰雪旅游发展研究
——以鸡西市为例

2023-03-10张立楠

关键词:鸡西市鸡西资源型

张立楠

(黑龙江工业学院 体育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重要的世界性课题,发展特色旅游业成为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期时强调,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同时,明确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鸡西地区作为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丰富,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并形成了有力的经济后盾,对鸡西当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目前重点发展石墨资源的开采与精深加工工业,注重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和医药产业,在持续关注产业转型发展的同时,关注城市生态竞争力的提升,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以促进自身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一、鸡西市煤炭资源状况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以煤炭为主体,兼有机械、装备制造、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门类的工业城市。鸡西是黑龙江省著名的煤城,已经有百年的开采历史。鸡西地区煤炭、石墨等矿藏丰富,主要煤炭种类有焦煤、1/3焦煤、气煤、褐煤、长焰煤等,具有低硫、低磷、中等灰份、高发热量等特点,适合应用于煤化和煤电项目。鸡西现有探明煤炭储量60多亿吨,占全省的1/3[2];石墨探明资源储量9.76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以上,50%以上为大鳞片晶质石墨,储量占全省50%[3]。2020年全市煤炭产量1200万吨;2021年四大主导产业(煤炭及相关产业、石墨、绿色食品、医药)增加值比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5.6%,增速为19.6%;2022年四大主导产业中煤炭及相关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增速为10.3%。“十四五”期间,鸡西市立足煤炭支柱产业,强化资源勘查,增加资源接续储备,围绕“煤头电尾、煤头化尾”巩固提升煤炭产业,夯实煤炭产业基础,预计到2025年全市煤炭总产量达3500万吨/年,同时依托天和焦化等企业建设煤焦油深加等项目,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总体而言,煤炭产业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难题

1.资源产业依赖严重,影响平衡发展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逐渐进入衰弱期或开发成本过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以鸡西市为例,作为东北重要资源型城市,鸡西市煤炭、石墨资源量大质优,过去一直以煤炭作为主要产业,产业结构单一,以卖原料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为主,资源精深加工不足,影响当地产业结构综合平衡发展。虽然,2019年底鸡西煤炭产业增加值占规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由最高时80%左右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4],但煤炭资源产业对当地的影响已深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依赖程度较大,作为拥有不可再生资源储存量大的城市而言,为了保证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旅游业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

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

随着资源型城市主体资源可采储量急剧下降或开采成本大量增加,城市出现生态恶化等现象。在煤炭业发展中,因矿山开采、取煤工作而产生的地面裂缝、变形及地面塌陷等会严重破坏山体和大量的土地,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矿坑突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山体表面植被严重破坏,加上开采工作面及其他人工设施的建设,使得原有树木等植被被大量砍伐破坏[5],植被的减少带来土壤养分下降、粘性不足,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同时煤炭加工业有高污染、高耗能的特点,煤炭的开采和加工带来的废水、废气、废渣会严重污染环境,尤其是长年的煤炭开采作业影响了地下水的分布,水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活及生产用水安全,煤矿开采作业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往往不可恢复。为了改善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发展旅游业成为带动当地经济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冰雪旅游的必要性

1.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而旅游业是综合产业,旅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关联带动作用,发展冰雪旅游必须要提供大量的各种设施设备和物资等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相关行业势必要扩大自己的生产能力,增添新的人员和设备,增加供给,进而推动相关行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扩大。资源型城市将逐步摆脱城市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实现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对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多样化及资源型城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6]。

2.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需要提供面对面的人性化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工手动完成。另外,旅游业就业的岗位层次众多,就业门槛在一定程度上较低,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推动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发展和结构单一而带来的大量社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发展。此外,由于旅游的乘数效应,可以带动如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会大大增加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这对于解决由于资源枯竭而带来的产业性失业和再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资源型产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在发展过程中一般会进行粗放式发展,这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一定考验。旅游业由于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强烈的依赖性,需要围绕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关的城市发展规划,重视和维持地区的环境保护及绿化等工作,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这些都对当地生态的保护和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助推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改善城市人文环境

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外部基础。旅游业的发展,会不断完善当地基础措施,改善当地的人文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同时,为丰富当地的旅游资源,旅游目的地势必要维护和修复当地文化古迹等人文环境,尤其是资源型城市废弃的矿井等煤炭工业遗址的打造与升级,使其成为呈现在旅游者面前的工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6],提升人们的人文认知。冰雪旅游业的开发可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旅游的同时,也会加深对城市的认知和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对于区域树立良好形象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当地人文环境的改善,利于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鸡西市发展冰雪旅游的可行性

1.冰雪资源特色鲜明

鸡西市地处中国东北部,是黑龙江省唯一同时拥有界江、界湖、界河之地,区域资源特色鲜明,冬季旅游资源尤其丰富,雪期长、雪质好,拥有原始、自然、野性、多样的冰雪之美。鸡西市依托乌苏里江、兴凯湖、松阿察河等域内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界江、界湖、界河的冬季隔岸异域、苍茫神秘,具备山水林田湖冰雪全要素资源优势,形成了鸡西市与众不同的独特冰雪资源。而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独特的发展历程、多民族的融合造就了以北大荒文化、矿山文化、边境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别具一格的人文特色与文化景观。

2.地方政府重视冰雪旅游发展

《鸡西市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提出:重点打造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培训、冰雪装备“五大产业”[7]。鸡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冰雪旅游的规划与开发,在冬季旅游项目开发时深度整合域内冰雪特色旅游资源,全方位注入旅游要素,集中推出观览、体验、文博、民俗、体育、商贸、度假等系列冰雪旅游产品,设计推出多条冰雪主题旅游线路,精心打造冰雪嘉年华游园会、“冰之秀”网红冰场、动植物园滑雪场、兴凯湖湖湾渔港冰雪游乐园、兴凯湖青山湖冬捕体验、虎头冰雪旅游打卡地(吉米虎、401米冰滑梯)、虎头月牙湖冬钓体验、宝泉林场双芽山旅游区冰雪乐园等网红打卡地,丰富冬季旅游产品供给,着力把鸡西大美的冰雪资源“捂暖”“炒热”,致力实现冰雪由“冷资源”变成“热经济”。

3.冰雪产业发展迅速

鸡西地区冰雪产业发展迅速,广泛开展大众性冰雪运动、冰雪健身等活动,推动冰雪娱乐、冰雪休闲等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了东方红瑞海滑雪场、兴凯湖冬捕基地等一批冰雪项目,冰雪旅游业得到较大发展。连续举办“冰雪欢乐汇”等赛事活动,在省内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牵头成立龙江东部湿地旅游联盟并开展系列活动,为冰雪旅游市际联合开发探索了新路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不断加大冰雪活动设施投入,仅2021年全市浇建冰场91块,雪场和雪道8处,直接参与冰雪运动1.2万人,带动和影响参与冰雪活动约16万人次。同时,依托“兴凯湖、穆棱河、乌苏里江”三大原生态冰雪旅游资源,推出系列冰雪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冰雪盛宴,深受群众的关注和欢迎,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与冰上运动和雪地项目,推动了鸡西市冬季旅游提档、升温。

五、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冰雪旅游的建议

《鸡西市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明确:聚焦冰雪经济,促进交流合作,做强做优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培训、冰雪装备产业,努力建设龙江冰雪经济强市,为鸡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产业动力[7]。鸡西要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就要全面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精准目标定位,深入挖掘鸡西冰雪优势资源差异化发展,统筹协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深度融合鸡西大界江、大界湖的独特优势,着力打造集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冰雪旅游特色品牌,不断扩大冬季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1.加强顶层设计、激发旅游活力

鸡西拥有丰富独特的冰雪资源,发展冬季旅游具有广阔空间。发展冰雪旅游业要着眼长远深度谋划,既要立足大界江、大界湖、大湿地,深入发掘各类旅游资源优势,更要依托鸡西市特有的人文底蕴,推动旅游与康养产业、招商引资等融合发展,从宏观和战略上规划架构、明确路径,尽快形成引领未来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探索创新冰雪旅游新形式,做足冰雪文章,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明确发展思路,做优做强龙头旅游品牌,形成优势叠加,激发倍增效应。要打造特色品牌,突出鸡西冰雪资源特色,精准把握客群定位、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依托品牌赛事、冬捕冬钓、猎奇体验等形式,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线路、合理空间布局,激发冬季旅游发展新活力[8]。要强化市场营销,创新营销方式,策划主题活动,推出具有独特性、连续性、高品质的冬季旅游线路,打造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冬季旅游产品,积极融入全省冬季旅游线路,形成资源共享、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一体化营销的旅游产业联盟。

2.丰富旅游产品,让鸡西冬季旅游“热起来”

要尽快补齐冬季旅游短板,丰富冬季冰雪旅游产品。全面建设升级改造越野滑雪、冰雪驿站、温泉小镇等旅游基础设施,补齐配套设施短板。通过开展冰雪汽车拉力赛、冬季铁人三项赛、冰上龙舟赛、冬捕冬泳冬钓等经典赛事,越野滑雪、冬季摄影、边境探险等趣味活动搅热鸡西冬季,不断扩大冬季旅游品牌影响力,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在冰雪旅游方面,重点打造兴凯湖、乌苏里江、穆棱河等冰雪旅游必到必游点;在冰雪运动方面,建设县级赏冰乐雪活动中心,打造各具区域特色的冰雪体育赛事,在城市公园、大型广场、重点社区、具备条件的学校等开放水域地建设室外冰雪运动场,构建城市30分钟冰雪健身圈;在冰雪文化方面,重点打造密山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鸡东宝泉林场冰雪童话大世界等一批冰雪文化创意项目。

3.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旅游业市场的发展要求自身拥有更多值得深入思索和品味的文化内涵。旅游产品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的内涵和深度不仅决定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更决定了旅游产品的附加价值。鸡西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冰天雪地不仅孕育了具有传统底色的睡火炕、坐爬犁、凿冰捕鱼等极富韵味的冰雪文化,还滋养了浓厚的肃慎文化、北大荒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人文,冰雪旅游产品的开发亟待强化本土文化意识,在冰雪旅游产品中充分挖掘鸡西文化内涵,植入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文化符号,推动冰雪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9],提升旅游产品品位,将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机结合,宣传推广,打造不一样的鸡西冰雪旅游。

4.打造冰雪四季游,释放季节潜力

由于天然冰雪受季节限制明显,冰雪旅游呈现出典型的季节性消费特点。目前,鸡西地区四季冰雪乐园建设仍处于空白,重点景区内也缺乏能够体现冰雪特色的场馆。此外,冰雪体育场馆、冰雪训练基地等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应多措并举,在重点景区和公园建设一批集冰雪运动项目和冰雪娱乐项目于一体的室内冰雪休闲场所;积极申办重要赛事,创办滑雪、滑冰、冰球、冰壶赛事品牌,提升冰雪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促进旅游与体育的深度融合[9],将滑雪场开发建设成冬季滑雪、夏季避暑、春秋观光的旅游度假目的地,除一般的观光、避暑、住宿、餐饮、购物、会议等活动之外,加快开展登山、攀岩、高尔夫、山地自行车等运动;同时,组织各类音乐节、美食节等活动,发展滑雪场全季节经营模式,实现冰雪旅游从“一季”到“四季”的转变,加快四季冰雪乐园建设进程[10]。

5.构建产业链,释放融合潜力,实现多业态运营

当前的产业竞争已不是产业链条中某一环节的竞争,而是全产业链条中整合水平和能力的竞争。因此,应充分构建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和冰雪装备等冰雪产业全产业链,打造冰雪经济的整合性竞争优势。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必须深入挖掘当地冰雪文化内涵,重点发展冰雪艺术、冰雪民俗等产业形态;大力发展冰雪体育,构建以群众为主体的冰雪体育运动常态化赛事体系,提升赛事运营能力。加速推进以滑雪(冰)装备、清雪装备等产品为主的冰雪装备制造产业,积极推动向制造服务业延伸,提升产业和产品价值链[11];大力发展服务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做好餐饮、酒店等配套服务的规划和建设,释放融合潜力,实现多业态运营。

6.冰雪工业旅游,实现文化认知

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2]。工业为旅游提供了新资源,旅游则为工业带来了高附加值。工业旅游发展中,丰富的产品内容是推广工业旅游的基础,工业旅游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具有知识性,工业旅游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产要素和产业资源,通过恰当的组合形成集教育科普与产业认知于一体的全新旅游产品,打造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独特卖点。一方面,规范工业旅游服务,完善工业旅游功能,注重参与性,因地制宜开发一些互动性、体验性强的项目,增加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整合与提升工业遗产的价值,加强对特色工业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创新,传承工业文化精神,加深游客对工匠精神、师徒情怀、开放胸怀等工业文化的认同,提升吸引力,这是资源型城市振兴的精神力量所在[13]。工业旅游发展景点建设要考虑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个维度,尤其是对工业旅游景点过去的考量,必然引发经历沧桑变故的怀旧情结,在怀旧情结以及历史沉淀的基础上发展工业旅游,打造博物馆以及旧厂改造,在诠释过去的芳华时,也在诉辉煌铸就的历程。发展工业旅游,对实现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鸡西市鸡西资源型
鸡西市防御洪水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努力让鸡西发展更快人民生活更好生态环境更优 全力开创鸡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新局面
黑龙江鸡西市第四届教师微课制作技能竞赛活动落幕
《鸡西石文化》出版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黑龙江鸡西油页岩综合利用过程能效分析
鸡西矿业集团瓦斯发电机组尾气余热利用的实践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