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年《浙江学刊》总目录

2023-03-10

浙江学刊 2023年6期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建构和领导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党内法规基础及其法制化成果

张师伟 1·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内涵

韩志伟 陈洁彤 1·16

理学、心(理)学与物(理)学——以贺麟的新心学为起点的中西体系哲学比较研究

杨大春 1·24

《资本论》基本概念的一种现象学阐释

奚颖瑞 钱进航 1·33

梁启超最早使用“中华民族”一词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郑大华 1·41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新中国”“中华民族”话语的交集互动

俞祖华 1·5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转换的内在逻辑: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徘徊

臧雷振 陈香妤 1·61

操作界面·用户界面·人本界面:理解公众—政府交互的界面视角

张 桐 1·71

基于大数据与开放关联数据设计政府透明度模式

岳彩申 青 彤 1·81

社会组织的差序公共性:兼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同心圆模式

纪莺莺 蔡天润 1·93

电商经济中的差序格局:产业集聚、空间想象与数字消费不平等

钱霖亮 1·106

生育支持政策何以有效?——基于政策工具与目标匹配的视角

于 萌1·117

自然保护地集体土地公益限制补偿的法理定位与制度表达

胡大伟 1·127

行政处罚中降低资质等级的双重面向及其法律控制

周泽中 王学辉 1·138

董事责任险的本土适法困境及解决路径

郑 观 1·149

城乡人口流动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基于中国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刘修岩 王彩艳 1·160

FTA环境保护规则如何影响出口贸易?——基于环境监管与环境标准分异视角的分析

王 俊 张钰洁 叶林伟 1·171

工资集体协商、政府偏向与共同富裕

寿菊萍 罗春玲 1·182

界分南北:论宋代文学中的边界书写

程海伦 1·191

鲁迅的嗜糖偏好及其文学表达

陈艺璇 张全之 1·200

隐逸的山水——论郁达夫1930年代的“奉宪旅行”及游记书写

盖 琳 1·208

论庞德的诗乐同构观及其诗学实践

张 哲 黄晓燕 1·216

有机的历史观: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

魏泳安 1·225

安提戈涅之镜:朱迪斯·巴特勒政治伦理批判的现代性线索

杨 乐 方 雨 1·233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

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政府有为

叶剑平 陈思博 2·5

“乌卡时代”国家安全体系重构:嬗变轨迹、逻辑遵循与路径选择

曹海军 梁 赛 2·13

从生命性到活力形态:通达他心的神经过程哲学

陈 巍 董 达 2·22

论全球性与人类公共伦理

孙英春 2·33

公共管理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从复合研究方式出发

罗梁波 2·41

隐性激励:地方官员激励机制的一种客观形态

陈 朋 2·54

人民信访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彰显

郭坚刚 2·61

社会学发展传统中的类修辞形态:基于修辞学视角的考察

姜利标 2·66

加速、减速与失速:现代社会时间模式的多重型构

徐 律 2·75

迈向公私法融合的网络法研究(2007—2021)

宋亚辉 金 苗 2·88

行政机关对行政规则的过度依赖及其规制路径

胡 斌 2·102

多重保理规则的扩张与体系协调

陈安然 2·113

绿色信用监管制度:理论逻辑、关系演化与实践路径

沈满洪 陈海盛 应 瑛 2·122

知识产权保护、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企业出口产品多元化

沈国兵 徐源晗 2·133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抑制“脱实向虚”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杨大鹏 陈梦涛 徐梦周 2·144

马克思辩证法的“叙述方式”及其特殊呈现

尹 健 刘同舫 2·153

德国革命观的演变: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张大卫 2·161

从理智直观到质料建构——早期谢林先验存在论构想的转折

倪逸偲2·171

现代意识与伦理反应——一个基于哲学语用学的方法论反思

贺敏年 2·179

实践理由的公共性——科斯嘉德的“反私人理由”论证

王远哲 马芳兵 2·185

生物有机论与文学浪漫主义

曾繁亭 蒋承勇 2·193

非理性主义与科学思维的合流——19世纪唯美主义思潮新解

马 翔 2·201

《瘾君子自白》中的心理学问题

杨 希 2·209

移民文学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以奈保尔和石黑一雄为中心的考察

俞曦霞 2·217

裴德士与近代西人在华汉语学校的发展

刘家峰 张 凡 2·225

北宋中期士人文化心态与联姻取向——以曾巩及南丰曾氏家族为个案的考察

刘永强 2·233

关于《资本论》哲学阐释的几个问题——对阿尔都塞和新辩证法学派的比较研究

张 盾 3·5

对知识财产权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张文喜 3·17

大白于天下:对神经本体论的一个反思

包利民 3·27

悖谬的存在与重复:克尔凯郭尔式的反思方式

尚 杰 3·36

论话语推论:从康德到布兰顿

韩东晖 3·45

哲学视域中的教育

杨国荣 3·55

悠远的历史回声:从原始民主到现代民主的政治协商

任剑涛 3·61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话语体系及其变迁(1921—2021)

佟德志 3·75

马汉与政治史学

刘小枫 3·89

回到“不确定性”:社会风险研究的范式反变

文 军 3·103

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内涵及其体系构建

田毅鹏 3·114

国家贫困治理的“总体—技术范式”——脱贫攻坚如何克服“时间—任务悖论”

张兆曙 3·123

复变与正变:论刘基的文学性格与造就

钱志熙 3·137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戏曲美学

傅 谨 3·148

文言写作的当代可能性及其方式

高 玉 3·157

关于岳飞身后形象变迁的几个问题

包伟民 3·167

“为什么要保护动物”——近代国人新动物观述论

朱 英 3·173

《景印国藏善本丛刊》考略

周 武 3·182

经济学家的时代机遇和授人以渔的经济学教与学之道

林毅夫 3·193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与动力

李 实 3·200

个体理性选择的认知偏差与效用期望调整

何大安 3·208

行政处罚中的“主观过错”:定位、推定与例外——《行政处罚法》第33条第2款评释

章剑生 3·219

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情形的“直接损失”

周江洪 3·230

“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

“八八战略”:中国式现代化的省域先行实践

魏 涛 何显明 4·5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浙江建设中的萌发与展现——以法治基本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陈柳裕 刘 昊 4·16

“八八战略”:引领浙江继续走在前列、打造“两个先行”的总纲

胡海良 黄 宇 傅 歆 4·26

主题研讨

·公法中的家庭·

“母职惩罚”中的女性平等权及国家保护

胡敏洁 4·36

托育服务中的家庭失灵与国家义务

张 力 4·46

住房制度演变中家庭共同居住权益的解体与重构

凌维慈 4·59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总体性阐释

鲁明川 易美宇 4·7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民性及其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毕国帅 李海青 4·80

政府数据开放能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吗——来自中国地级市的证据

黄先海 虞柳明 4·88

基本公共服务能否缓解机会不平等——引入私人投资视角的考量

解 垩 孟 婷 4·99

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

王 倩 逄亚男 4·110

责任的道德社会学:从涂尔干到鲍曼

王小章 4·119

分歧与共识的并行——由法国家庭政策体系的构建试论个体化团结的可能性

吴 真 4·128

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经济赋能机制、失序风险和政策向导

陈锦其 4·141

差异化的身份认同:基于小镇青年发展现实的认识

张 龙 潘宇峰 4·149

中华传统文化的法价值之维

陈亚飞 4·154

招商引资行政纠纷的司法审查困境与法院角色转型——基于536份行政诉讼裁判文书的分析

胡若溟 4·162

从预测心智理论看社会认知的文化建构

何 静 4·171

对ChatGPT的一个历史唯物主义反思

包 帅 4·178

马克思对休谟正义观的批判与超越

金 丹 4·185

血气、灵魂与分身:荷马史诗的生命观

陈斯一 4·191

19世纪解剖学与抒情诗的连结:以济慈和狄金森为例

谭源星 4·201

后形而上学的探寻——论利奥塔、南希、拉巴特对康德崇高美学的重构

吴天天 4·209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知识视域与路径探索

程丽蓉 4·218

黄遵宪《日本国志》改刻本考论

戴东阳 4·225

论《大洋国》文本形成的历史语境

左 敏 4·233

主题研讨

·基层治理数字化与立法·

基层治理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及完善路径

马怀德 5·5

化入场景的治理:城市、数字化与立法

方 洁 5·12

数字治理的多重边界

管 兵5·24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技术与智慧

颜昌武 5·29

“活”的城市与“被看见”的人——城市大脑的实现逻辑以及对行政管理和行政法的影响

王 静 5·34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自信自强的主体性阐释

张 彦 杨思远 5·40

文明立场范式批判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李双套 5·48

重提一个问题:哲学何以是“第一科学”?

黄裕生 5·56

从技术哲学到工程哲学:一种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江 怡 5·65

认知演化的文化可塑性——基于文化神经科学视角的分析

王姝彦 郭 虹 5·73

新文化运动与浙江一师风潮

桑 兵 5·80

卢梭哲学与五四新文化

包大为 5·98

论作为解放政治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救赎意象与治理效能

赵恩国 5·109

西方政治话语中的“人民”境况

程 倩 5·116

在风险社会中看行动的合目的性问题

张康之 黄红华 5·125

寻找脱贫攻坚的集体记忆——来自扶贫干部的考察

谢治菊 许文睿 5·137

赛博化的空间记忆:网络打卡的多维阐释

陈世华 余思乔 5·148

网络为媒:数字时代婚恋匹配的基础设施形态及运作逻辑

刘子曦 何姣姣 5·157

盲目金融自由化:拉美国家现代化的教训

黄少安 徐 澜 5·167

“八八战略”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

毛 伟 5·177

数字鸿沟如何影响农村家庭消费——来自CFPS数据的验证

俞云峰 5·186

文学的终结:从《杜晚香》看丁玲的文学道路

李 蓉 5·195

“实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圆融:现代中国美育观念的日本影响

尹一帆 彭修银 5·203

后起的蔡邕与文人诗“前史”的成立

魏珞宁 5·211

清代古诗选本研究的成就、问题与前景

宋雪玲 5·219

马克思自然观的辩证性及其当代发展

吴旭平 张丹丹 5·229

新公共治理的进路与困境——从“西瓦之争”谈起

陈振熙 5·236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中华法治文明论”试绎

刘晓林 6·5

阐释·诠释·解释·说明

李红岩 6·17

人工智能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哲学阐释

陈 伟 王 栋 6·26

从物理空间到流动空间:数字社会的空间流变及国家的治理效能

王 锋 6·34

从“快治理”到“慢治理”——协商民主的治理节奏及其转型

韩志明 刘子扬 6·42

技术插件:一种对政府技术治理外包的解释视角

张现洪 6·50

秩序问题引导的社会学思想史?

李钧鹏 许松影 6·60

个体化的限度——公共性与团结性的社会整合路径探索

杨 君 6·72

过渡型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转化机制:理论阐释与现实分析

顾 辉 6·81

公法上的可问责性概念及其展开——以中央政府组织为分析对象

贾圣真 6·93

行政执法观察期的实践探索与规范进路

孔繁华 6·106

数智化形塑中个人信息权益的失衡风险与新平衡

王海明 6·116

不安全食品认定中的功能主义解释

王 丽 6·129

集装箱海运与港口城市发展——基于技术进步视角

朱希伟 张 琦 吴意云 6·136

存款市场势力、国有股东与银行信贷——基于地方商业银行的视角

项后军 刘 炜 张安钰 6·146

数字经济促进劳动力流动的纠错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郭东杰 邓爱娣 沈志远 6·153

秩序内外的正义情境

韩璞庚 张颖聪 6·162

数字资本时代平台劳动过程审思——对平台“灵活性”与数字泰勒主义“俱生性”的批判与反思

伏志强 胡承槐 6·170

启蒙、政治与实践:哲学视域中的审美功能探析

张 丽 6·178

文学跨学科研究与科际整合

项义华 6·185

从“同情说”到“净化论”——莱辛戏剧思想中的古今之争

陈明珠 6·193

天心未均:论宋代民生诗中的社会分化

刘 杰 6·202

项鸿祚词史接受的经典性要素

汪素琴 6·210

晚清“经世文编”的知识分类:一种理解西方科学的方式

朱昱坤 聂馥玲 6·217

首译“利未亚”:利玛窦汉文著述中的非洲知识详考

闫波桥 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