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俱乐部运作与管理的中美比较
——以浙江师范大学和西密歇根大学为例

2023-03-10黄焕宇沈军吴贻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密歇根俱乐部体育

黄焕宇沈军吴贻刚

(1.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21004;2.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

近年来,国内高校为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和热情,丰富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学观念,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模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和创新的亮点。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体育俱乐部发展在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但是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形式上与“国际接轨”,内容上结合“中国特色”,出现“刷卡即锻炼”、“补学分”等以数量考核质量的现象,其运行模式、管理体制、组织方法等难以实现改革之初所展现的多元性、互补性、优越性,造成相关管理部门可能为了追求创新,导致高校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逐渐陷入“边缘化”困境。浙江师范大学作为浙江省重点发展的省属高校,其体育学科作为该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学校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学生体育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历来重视、尤其对体育俱乐部改革与创新均给予大力的支持。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模式为基础,分析当前国内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结合对美国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实地调研,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性质、目标、类型、管理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为高校体育俱乐部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方法

1.1、实地调查法

走访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密歇根大学、卡拉马祖学院(贵族私立)大学,Valley college(社区两年制)大学,针对美国不同层次大学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进行实地调查,主要以西密歇根大学为核心,对其学校的体育课程和体育俱乐部的开设的目的、组织形式、实施效果、管理方式、未来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

1.2、专家访谈法

对浙江师范大学分管体育俱乐部工作领导、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和参与学生就目前体育俱乐部运行和管理工作的现状、特点、存在的不足和对未来的期望进行深入的访谈。对西密歇根大学体育俱乐部高层管理人员、体育课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大学生进行了访谈,主要从不同视角对美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创办目标、运行资金、组织管理和学生参与进行深入的探究。

2、高校体育俱乐部特征

2.1、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特征

虽然国内学者们对体育俱乐部性质定位不同,但是我们发现其中的包含着最基本共同特点,那就是针对学生群体、对体育项目具有共同兴趣或爱好、通过自主选择的具有学校体育教学属性的社团组织,各高校依据所在地域和经济状况的不同来选择公益性或商业性的差异性,其俱乐部性质隶属于学校课程教学管理部门。美国高校(以西密歇根大学为例)体育俱乐部同样也是由共同兴趣和参与喜爱的体育活动的愿望所激励的学生组成,但是由学生成员管理俱乐部的运作并决定俱乐部的活动,可以是竞争性的、娱乐性的、社会性等多样性,隶属于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因此,国内、外不同地区和高校对体育俱乐部性质的认识不同,可能是其体育俱乐部运行和改革的形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表1 高校体育俱乐部特征一览表

2.2、高校体育俱乐部目标特征

国内高校体育俱乐部目标基本是依据教育部颁布《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文件解读,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体育俱乐部是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自发组织的、具有俱乐部特征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打造品牌俱乐部联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力。比较而言,尽管美国各州高校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但高校体育俱乐部总体目标还是一致的。以西密歇根大学体育俱乐部为例,其主要目标是服务全校学生和学校教职工,让学生和教职工保持积极、健康、活跃的生活方式。通过娱乐活动,个人训练,运动联盟和团体运动,利用设备和设施来促进健康和幸福。参与俱乐部重点是减轻压力、减轻体重,增加灵活性和力量、友好竞争和社会互动。

2.3、高校体育俱乐部类型特征

目前国内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可以将其类型分为“课内—课外一体化”的课程俱乐部和“训练—竞赛一体化”的单项俱乐部。例如,浙江师范大学的课内—课外一体化俱乐部改革主要是以大学体育课程为核心,学生通过学校教务处课程系统进行《大学体育课程》“三自主”选择,从而成为课程俱乐部成员,学生的参与程度将作为本学期体育课程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占体育课程20%的分数。目前针对体育课程内容共开设20个课外俱乐部项目。相对于美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笔者针对美国中北部的西密歇根大学进行访问,该校无论在美国公立学校的排名,还是学校的类型、学生的规模上都和浙江师范大学极为相似。同样提供了丰富的单项俱乐部课程和课外健身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不同健身水平学生和老师的需求。健身课程只针对西密大学生和教职工开放,但是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3、高校体育俱乐部中美比较分析

3.1、中美高校俱乐部目标的差异性

在比较中美两国体育俱乐部时,众多研究中看到最多的是发达国家的设施、雄厚资金等外在的东西,我们可能忽略了中美之间内在的差异,特别是对文化的理解不同。美国西密歇根大学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运动和领导能力,不仅能够学习组织网络和风险管理知识,还促进西密歇根大学的个人参与和自豪感。因为体育俱乐部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更多是以体育作为媒介主导学生、社会的健康生活的方式。

起初,作者同样认为美国高校体育俱乐部中只是凭借其较好的体育场馆和雄厚的资金才能举办的如火如荼,很难想象作为一个学生组织的体育俱乐部能够完成公益性和商业性极强的活动。当前国内还在为举办“嘉年华”体育俱乐部活动资金而烦恼时,国外的高校单项体育俱乐部不仅要向联盟交会费、参加比赛,还组织了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于社会。回头再看看美国俱乐部的目标,“培养运动和领导能力,学习组织网络和风险管理,促进西密歇根大学学生的个人参与和自豪感”。从2019年女子排球俱乐部完成的业绩情况来看,俱乐部的每一条目标都能够较好地完成。

3.2、中美高校俱乐部文化的差异性

西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李明院长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营与管理交流时,谈及最深的是在讲述中国留学生和美国学生在课堂表现差异和区别。中国学生擅长“学习”,这里的“学习”同样也可以指代索取、获取的意思。在李明教授课堂讨论中,他发现中国留学生善于听取别人讨论的观点,而不善于或很少分享自己的观点,这在美国教授的思维中的“学习”存在差异性。然而,造成思维差异原因可能是很多方面,但通过走访和调研美国不同高校、社区以及不同阶层的家庭发现,其主要原因可能归根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二战”后获利最大、经济发展迅猛超级大国的优越感,美国人处处展现主人翁的姿态,张扬的个性、强烈的表现欲等等,例如,经常参加学校、社区各种志愿者服务工作,不仅如此,美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日常管理工作都是由学生志愿者负责;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于美国人的危机感。而危机感,总体现在美国人对陌生人的“友好和帮助”,因为他们害怕被超越、害怕自己会沦落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却没有人帮助他们。相反,对于中国留学生表现出一种刻苦努力、不断学习行为,一方面可能受儒家思想中“谦逊”、“君臣”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与近代中国的发展影响,因为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外国侵略、抢夺,以及国家的内战、文革、自然灾害等,因此更能领会到的来之不易和倍感珍惜。表现在党和国家经常会告诫我们要文化自信、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等。这种文化不同可能是造成中美在体育俱乐部运作和管理过程差异原因之一。

3.3、中美高校俱乐部管理差异性

众所周知,美国高校的体育俱乐部都应该是体育俱乐部理事会的一部分,理事会致力于促进大学的体育俱乐部,通过提供资源和支持来帮助确保俱乐部队伍的成长。然而,大部分研究是对美国高校体育课程和俱乐部开展具体内容和形式,较少的研究体现其内部管理特征。美国公立性高校一般会设立一个或者多个专门的体育事务管理机构,以西密歇根大学为例,通常是体育教育系、体育娱乐部、高校竞技体育部这三个机构部门管理全校体育工作(表2)。竞技体育部直属校长管理,主要责任在与为学生运动员提供训练和参加校际联盟竞赛的机会;体育教育系属于学术部门,直属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要责任是教学与科研;而休闲娱乐部是学生工作部门,直属主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主要责任在与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因为三个部门责任和分工不同,教职工在待遇和编制性质上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只有体育教育系教师属于教师编制。除此之外,高校内部体育俱乐部也并不是由体育教育系负责管理,而是棣属于体育休闲部门负责管理和运作,属于学生工作部门。通过对美国高校体育工作管理模式研究发现,尽管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和目标上和美国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管理机构的不同可能是造成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和运营的巨大差异的原因之一,美国高校学校体育依据竞技体育、体育教学、休闲体育工作性质的不同而棣属于三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具有独立的部门财政预算和管理制度。

表2 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一览表

相比较美国高校而言,我国普通高校一般设立一个专门性机构管理学校体育事务工作,称其为“体育部”或者“体育教研部”,如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针对于有体育学院的高校,其学校体育事务直接由体育学院管理,主要其下设的公共体育教研部负责大学体育工作。例如,以浙师大为例,学校体育工作一般由公共体育教研部管理,并且接受校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和监督(以下简称校体委)。其中,校体委直属教学副校长管理,校体委与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研部联合负责普通本科组、体育组、高水平组学生运动队训练和竞赛;体育学院属于学术部门,负责体育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负责体育组、高水平组运动队训练和竞赛;公共体育部属于学术部门,直属于体育学院管理,主要负责全校普招本科生(约1.5万)体育课教学(术科)与科研工作;目前,国内综合性高校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除了教学与科研工作有明确的分工。然而,高水平运动代表队的训练和竞赛的管理工作相对于国外部门比较复杂。例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依据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等工作的需要分别设立了8个和9个分支部门,基本属于体育教师兼任,缺乏专门独立的行政管理部门。除此之外,尽管校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监督校内、外的体育竞赛工作的部门,而委员会设立的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等职务分别由教学副校长、体育学院院长、公体部主任兼任,主要的工作筹划与开展又是由副主任和秘书长负责。这种多部门的管理模式下,学校体育俱乐部工作的开展因工作需要能够充分联合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等多部门参与,在组织大型赛事活动的能力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然而,在多部门的协调管理中使得在工作效率和质量上可能存在“打折”现象。除此以外,在高校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单项体育运动)实施属于公共体育部教学改革项目,在经费上主要由教务处以体育学院公体部教学经费形式提供,只能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基本的劳务补贴,难以实现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其他校外活动经费预算和管理,不利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本文主要从不同文化视阈下对中美高校体育俱乐部运作与管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美分别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目标、类型、管理等特征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美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和目标特征上注重是服务全校学生和学校教职工,让学生和教职工保持积极、健康、活跃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运动和领导能力,促进教职工和学生的个人参与和自豪感。比较而言,我国高校将体育俱乐部定义为学校对学生一种特定的体育教学模式,始终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由于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和目标特征的差异性,促使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和管理的不同,美国高校通常是体育教育系、体育休闲娱乐部、高校竞技体育部这三个独立部门管理全校体育工作。休闲娱乐部是学生工作部门,直属主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主要责任是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我国高校体育相关的部门为例一般包括公共体育部/体育学院、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两个部门为主,在体育工作部门相对于国外而言,缺乏专门独立的行政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均由教师兼任。因此,通过比较中美两国高校体育部门管理模式,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性质认定、目标的制定、明确分工、清晰的责任、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是保证部门高质量运行的保障,同样也是高校体育俱乐部高质量运行的关键所在。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主要是以西密歇根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均属于综合性师范类院校,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同高校之间可能会因为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差异,在体育俱乐部性质、类型等特征上可能存在差异性,未来可以选取更多不同地区的高校来研究,特别是高等体育院校。此外,本文在比较中美高校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讨论与分析中,主要从不同文化视域下学校管理层面出发,关于学生、教职工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运行的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密歇根俱乐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密歇根阁楼住宅
美大学让山羊除草被起诉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